概述
动脉栓塞 (arterial embolism)是指由于栓塞物(栓子)黏附在阻塞血液流动的动脉壁上,导致血液在器官或其他身体部位的流动突然中断或受阻。栓塞物是阻碍血液流动的任何事物,比如空气,脂肪,肿瘤等等,而最主要类型的栓塞物(栓子)是血凝块,也叫血块或血栓[1]。
动脉栓塞可能是由一个或者多个血栓引起的,血块会卡在动脉中并阻塞血流。这些堵塞会使血液和氧气交换受到限制,进而导致损伤或组织死亡(坏死)。单个血块可能导致多次栓塞,血块可能分裂成多个血块,并在血管内流动,随着血液到达大脑,心脏,肺和肾脏[1][2]。
动脉栓塞经常发生在腿部和脚,而发生在大脑中的动脉栓塞则会引起中风,较少见于肾肠和眼部。
导致动脉栓塞的主要原因是动脉损伤,高血压等疾病也会增加动脉栓塞的风险
动脉栓塞的症状因所涉及的器官而异,主要表现为涉及身体部位的疼痛或麻痹,以及暂时降低器官的功能
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结合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般可以判断出病情的严重程度。
患者若诊断为动脉栓塞,应尽快治疗,治疗方式分为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平时应适当锻炼,调理饮食,以减少动脉栓塞发病风险
症状
动脉栓塞根据其影响身体的区域而不同,会有不同症状。若不及时治疗,会对患者产生极大的健康风险。
动脉栓塞有哪些症状?
栓塞发生在心脏:胸痛,恶心,呕吐,出汗。
栓塞发生在四肢:虚弱,抽筋,皮肤颜色变化,麻木和刺痛感。
栓塞发生在大脑中:临时或永久丧失与有关的功能。可能包括活动,思考,说话和触摸的能力。
栓塞发生在腹部血管:饭后几小时内腹痛
动脉栓塞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心肌梗塞(心脏病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组织坏死和坏疽
临时或永久减少或丧失其他器官功能
感染性休克 – 在感染引起感染性栓塞的情况下可见[1][5]
病因
血块随着血液流动,通过动脉时阻止或限制血液流动,便发生了动脉栓塞。导致动脉栓塞的风险因素有多种,最主要原因是由疾病或其他健康状况引起的动脉损伤。
动脉栓塞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动脉壁附着的血凝块阻碍了血液的流动,导致了动脉栓塞,而内部血凝块的形成往往始于血管损伤。当血管损伤发生时,身体会聚集各种凝血因子和组分来尝试修复损伤的血管。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凝血产物可能会过量堆积,导致它们在血管中形成血凝块,阻碍血液流动。[2]
在心律失常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心脏中形成血栓。在这种情况下,心脏不会以正常的节奏方式跳动,这会导致血液在其中一个地方积聚。当发生这种情况时,血液将开始凝结,形成血块。而这些血凝块有进入大脑或心脏的可能性,分别可能导致中风和心脏病发作。
还有许多遗传疾病会增加血栓发展的风险,如 V 因子 Leiden 缺陷,S 蛋白缺乏症和 C 蛋白缺乏症。[3]部分药物也会促进凝血环境,引起动脉栓塞。
动脉栓塞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可提升动脉栓塞风险的相关因素包括: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
动脉粥样硬化
吸烟
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肥胖
年龄增长
血小板计数增加
先天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与心内膜炎(心脏内部感染)
最近进行过手术 [1][4]
就医
如果发生了动脉栓塞的相关症状,患者应该及早前往医院确诊病情。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般即可判断栓塞的发病位置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动脉栓塞属于高风险急性病症,越早就医,治疗效果越好
如果发现自己有上述症状,请及时就医
因动脉栓塞成病原因比较复杂,症状也不一,患者对于自己的病情很难做出准确判断,应根据临床医生的经验和检查结果,尽早确诊病情,展开治疗
就诊科室:
心血管科
医生如何诊断动脉栓塞?
医生临床检查,初步检查
医生先会记录患者所描述的潜在动脉栓塞的症状
然后检查脉搏或心率的情况,并检测手臂或腿部的血压情况
对于情况严重的患者,还会检查器官组织有无死亡或坏疽的迹象
影像学以及其他检查,诊断动脉栓塞的发病位置和具体来源
血管造影 – 检查血管是否有异常
多普勒超声波 – 监测血流量
MRI – 拍摄身体的图像以定位血块
血液测试 – 寻找心肌酶等细胞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心电图(ECG / EKG)
医生一般使用诊断测试与临床表现一起权衡以获得明确诊断[3][4][5]。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的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当时发生了什么情况?
症状发生期间是否有过暴饮暴食等情况?
麻木的情况持续了多久,是否有疼痛感?
是否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
近期有没有手术史?
以前是否有到医院就诊?期间做过哪些检查?有没有进行过药物或者手术治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动脉栓塞的程度有多严重?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血栓会不会自行消退?
推荐采用药物还是手术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之后会不会有后遗症,或者会不会影响之后的生活?
治疗
治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症状并改善阻塞的血管,以便能够充分恢复受影响区域的血液供应。动脉栓塞通常是紧急情况,需要立即进行治疗,越早治疗,成功几率愈高。治疗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是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
抗凝剂,如包含华法林和肝素,可防止形成新的血凝块
抗血小板药,如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也可防止形成新的血凝块
血栓溶解剂,如链激酶,可以溶解已存在的血凝块
血管扩张剂,可以放松和扩张血管
外科手术包括:
动脉搭桥:为受影响的地区创造第二个血液供应源。
栓子切除术:通过放置在受影响动脉中的气囊导管直接去除凝块。
血管成形术:通过带或不带支架的球囊导管开启动脉完成。
如果器官组织大面积坏死,取决于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时候有时也会伴随着截肢手术[2][5][6]。
日常注意
动脉栓塞的位置和发现时间的早晚将决定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状况。在动脉栓塞病发后及时接受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好。经过治疗后,很多患者可以恢复健康,但是还会有再次出现栓塞的风险。为了减少此类事情的发生,患者应该:
按照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去医院复诊
如果出现任何原有症状复发或新的症状,请立即去医院就诊
改变之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平衡饮食
预防
为了减少动脉栓塞的情况发生,最佳的预防措施可大体概括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抵制不良的生活习惯。具体表现为:
避免吸烟
不要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健康合理饮食
每周做运动,健身,保持健康体重
对于一些具有凝血倾向和心律不齐的遗传易感人群,发生动脉栓塞的风险仍然很高,医生可能会长期开出血液稀释剂或抗血小板药物来降低动脉栓塞的风险[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