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肺源性心脏病
概述
肺心病是“肺源性心脏病”的简称,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肺心病常见于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引起急性右心室扩张,临床相对少见,往往归于“肺栓塞”。临床所谓的“肺心病”通常是指慢性肺心病,这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继发于慢性支气管或肺部疾病。
我国慢性肺心病的患病率约为 5%。发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且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在冬、春季节天气突变时,慢性肺心病患者最容易出现症状急性加重。肺心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
肺心病的主要病因为慢性支气管或肺部疾病,这些疾病引发肺动脉高压或肺部血氧水平下降,造成右心室持续超负荷运作,从而导致右心室结构和功能受到长期损害。
肺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体重、吸烟和基因突变。
肺心病的病程进展缓慢,在基础病因之外,逐步出现心、肺功能障碍,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多脏器功能损害。症状从咳嗽、呼吸困难、虚弱乏力进展为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
肺心病如果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一系列致命性的并发症,最终发生休克,甚至死亡。
既往有慢性支气管或肺部疾病的患者出现心悸、胸痛和呼吸困难的症状,应该及早去医院就诊。
医生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询问具体的病情进展过程,并结合心电图、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作出临床诊断,并评估具体病情及其严重程度。
肺心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以及心、肺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用药方案。治疗的关键是及时消除病因,控制症状,同时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对于终末期患者而言,心、肺移植是最终的治疗选择。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加强疾病管理,改善生活方式,防范病情加重。
预防肺心病的关键在于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避免呼吸道损害。
症状
肺心病有哪些症状?
肺心病的病程进展缓慢,在基础病因之外,逐步出现心、肺功能障碍。可在感染、劳累、情绪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下,诱发病情急性加重。
肺、心功能代偿期(所谓“代偿期”是指虽然有病但是通过自身的调节,还能维持正常运转)的主要症状:
咳嗽;
咳痰;
呼吸急促;
心悸、胸痛;
虚弱、乏力;
体力和耐力下降。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所谓“失代偿期”是指通过自身的调节,已不可以维持正常运转,病情加重)的主要症状:
呼吸困难加重,夜里尤为严重;
头痛、失眠;
食欲不振;
嘴唇、手指可出现青紫;
潮热、多汗;
下肢水肿、腹水;
白天嗜睡,精神萎靡;
神志恍惚,认知障碍(如学习、记忆障碍);
双臂可不由自主的颤抖。
肺心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肺心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一系列致命性的并发症:
呼吸衰竭;
右心衰竭;
左心室肥厚、左心衰竭;
全身多脏器功能损害;
休克、死亡。
病因
肺心病由什么原因引起?
慢性支气管和肺部疾病是最重要的病因,可造成肺部血管阻力上升、血氧水平下降,形成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需要耗费比平时更大的力量,才能将血液泵入肺部。如果右心室长期持续超负荷运作,它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就会受到损害,形成慢性肺心病。
肺心病的常见致病因素包括: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最多见,约占 80%~90%;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
肺结核;
间质性肺病;
肺血管病: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其他影响肺部气体交换功能的病变:
严重的胸廓或脊椎畸形;
神经肌肉疾病导致胸廓活动受限;
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诱发肺心病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年龄:随年龄而上升;
体重:肥胖或超重;
吸烟;
基因突变:囊性纤维化(是一种遗传性外分泌腺疾病,主要影响胃肠道和呼吸系统)、自身免疫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患者出现心悸、胸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应该及早去医院就诊。
假如症状由肺心病所致,早诊早治才能有效控制基础疾病,延缓病情进展。
除了肺心病,还有许多疾病也会造成上述症状,有些可能进展非常迅速,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出现症状必须及早确诊,才能进行相应治疗。
如果肺心病急性发作则需立即送医治疗,尽快稳定病情。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心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肺心病?
医生首先会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并询问具体的病情进展过程,包括:
具体的心、肺病史,病情进展过程;
观察是否存在肺心病的典型体征。
实验室检查:
是否发生感染和炎症反应;
各类血细胞是否发生异常;
肝肾功能是否异常;
各类电解质是否异常。
血气分析:是否发生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
影像学检查:
X 光胸片:发生呼吸道症状的首要检测手段,评估肺部病变情况;
CT 扫描;
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是否正常,尤其是右心的结构和功能。
心电图检查:帮助判断心功能。
肺功能检测:适用于早期肺心病患者。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症状是持续进展还是维持稳定?
目前的症状有多严重?能否具体描述?
在什么情况下,症状有所缓解?
发生什么情况会造成症状加重?
除了呼吸困难或心悸,还有其他什么不适症状?
既往是否有呼吸道病史?
既往是否有冠心病史?是否有心梗史?
是否吸烟?程度如何?
既往是否接受过治疗?采用什么方案?是否有效?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哪些原因会造成肺心病?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目前肺心病进展到什么程度?
推荐采用哪种方案治疗?
是否可以缓解或治愈?
目前的病情可以达到怎样的治疗效果?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应该怎样安排复诊?
治疗
肺心病治疗应遵循怎样的目的和原则?
肺心病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预防并发症,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以及心、肺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用药方案。
肺、心功能代偿期的肺心病应如何治疗?
氧疗
使用氧疗并不能阻止肺损伤,但可以改善患者症状:
改善低血氧水平,预防或减少并发症;
改善右心血压;
改善睡眠和生活质量。
控制基础疾病
对于慢性支气管或肺部疾病,医生可能会处方下列药物:
支气管舒张剂,例如 β 受体激动剂、茶碱、糖皮质激素等。
祛痰药: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的肺心病应如何治疗?
控制呼吸系统感染
这是导致肺心病急性加重的常见原因,必须积极治疗。初始阶段,医生会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若无效,则根据病原学检测或药敏检测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控制呼吸衰竭
药物、氧疗和机械方式可同时进行。
给予支气管舒张剂、祛痰药;
氧疗;
必要时给予无创正压通气(不需要气管插管或切开的一种辅助呼吸方式,用鼻面罩把呼吸机和患者相连)或气管插管。
控制心力衰竭:一般不需要使用强心药,当感染和呼吸衰竭得到控制后,患者的心力衰竭自然就能得到改善。对于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或心力衰竭症状非常严重的患者可采用:
利尿药:氢氯噻嗪、螺内酯;
正性肌力药:毒毛花苷、毛花苷丙;
血管扩张剂:钙通道阻滞剂。
预防并发症:医生还会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预防各个系统的并发症。
移植手术:对于肺心病重症患者来说,心、肺移植可能是最后的选择。
日常注意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加强疾病管理,改善生活方式,防范病情加重。
遵医嘱定时服药或进行氧疗,定期复诊。
观察病情进展或药物疗效,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以便医生作出适当调整。
立刻戒烟,远离二手烟。
补充营养:患者必须摄入足够的热量,保证饮食营养均衡。
接种疫苗:如果有条件,应该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减少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开展肺功能康复计划:适度锻炼身体,改善耐力,提高呼吸效率。
避免过度用力或劳累:不要参加剧烈活动,不要抬举重物,确保充分休息。
女性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做好避孕措施。
预防
预防肺心病的关键在于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避免呼吸道损害,实现有效的疾病管理,具体包括:
积极治疗慢性支气管或肺部疾病,控制病情,尽可能延缓进展。
避免呼吸道损害:戒烟及远离二手烟,空气污染时不要在户外逗留,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
如果有职业暴露危险,如在有毒气体、化工原料或大量粉尘的环境中工作,应加强自我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