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左心室心尖球形综合征,心碎综合征,章鱼壶心肌病
概述
应激性心肌病是一种由应激因素(包括躯体及心理应激)引起的心肌病,以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障碍(短暂性)为主。其心电图表现及心肌酶结果与心肌梗死类似,而冠状动脉却没有明显狭窄[5]。应激性心肌病患者,绝经后女性偏多[3]。
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与心理或身体应激有关,或是其他身体疾病发作或突然加重所致。
应激性心肌病症状与急性心肌梗死相似,常见急性胸痛、呼吸困难、一过性意识丧失等。
考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成人患者,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医生会考虑是否为应激性心肌病,同时结合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判定。
目前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为主。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医嘱积极治疗,保持心情愉悦,防止疾病加重。
预防: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降低罹患心肌病的机率。
症状
应激性心肌病发病迅速,该病的主要特点为心脏心尖部的心室壁发生一过性的运动异常,病变呈气球样。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闷、急性胸骨后疼痛、一过性意识丧失等[5]。
应激性心肌病有哪些临床表现[1]?
胸痛
胸闷
心悸
呼吸困难
一过性意识丧失
心室颤动
心脏停搏
心律失常
应激性心肌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3]?
肺部感染
心源性休克
室间隔穿孔
心力衰竭
肺水肿
病因
发病机制不清,由于疾病的发病通常与应激有关,因此由交感神经分泌的儿茶酚胺介导的心肌病可能性较大[6]。现阶段提出的假设包括:儿茶酚胺过量,冠状动脉痉挛,以及微血管功能障碍等。
应激性心肌病可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2]?
情感刺激:激烈运动或精神心理应激,使患者突然发病。焦虑情绪等会引起人体内激素改变,进而引发心肌的变异,同时局部血管痉挛又会加重症状。
身体方面诱因:患者有其他方面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剧烈运动、胃肠道疾病等疾病,可引起应激性心肌病。
特殊的冠状动脉结构:在冠状动脉异常的情况下,应激能够引起心脏收缩不协调,导致心脏左心功能障碍。
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患者患心肌病的重要原因是心外膜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在应激状态下,引发冠状动脉的多个血管发生痉挛,造成心脏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应激性心肌病。
儿茶酚胺相关的心肌毒性:若遇到生存危机、亲人或朋友死亡、激烈争吵、家庭虐待、灾难性疾病等刺激时,交感神经分泌儿茶酚胺增多,对心肌细胞的毒性增强,可能引发应激性心肌病。
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应激性心肌病患者发病之前,通常都有精神或躯体应激,能够引起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容易发生应激性心肌病。
雌激素水平减低:应激性心肌病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有关。绝经期老年女性发病率较高,主要是绝经期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人体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强,引起一系列的心肌毒性反应。
病毒感染:应激性心肌病可能与病毒感染相关,包括巨细胞病毒和微病毒 B。
应激性心肌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绝经后女性。
心脏病。
存在家族心脏疾病史。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胸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大汗、喘憋等相关症状出现,需要及时就医。如果严重的呼吸困难或胸痛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请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应激性心肌病[4]?
医生会根据应激性心肌病的诊断标准,结合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心电图、连续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冠状动脉造影等,进行诊断。
另外,应激性心肌炎会具有以下特征会对医生诊断有帮助:
心肌肌钙蛋白轻度升高;
BNP 显著升高;
心电图出现新的异常(ST 段抬高、ST 段压低和/或 T 波倒置、异常 Q 波)且可逆;
超声心动图表现为:暂时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运动功能减退、运动不能或动力障碍),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心脏的左室心尖部和心室中段运动减弱或消失,心室基底部心肌运动增强;不典型应激性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电图显示,心脏单独心室中段和底段运动减弱,或消失,或单独心室中段运动减弱或消失;
心室造影显示心脏的心室基底部运动增强,左心室心尖部和心室中段运动减弱或消失;
冠脉造影无急性斑块破裂征象;
心内膜心肌活检:可能发现儿茶酚胺增多引起的心肌病变;
随访(3-6 个月),心脏成像显示心室收缩功能恢复;
无嗜铬细胞瘤。
医生可能会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最近有哪些异常的症状?不适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环节因素、有无放射;近期有无加重?发作频率?有无伴随其他症状?
首次出现这些症状是什么时候?
出现这些症状有多长时间了?
最近是否出现过较大的情绪波动?
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进行过哪些治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些症状是什么引起的?
应激性心肌病遗传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我的病情严重吗?
应激性心肌病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应激性心肌病需要做手术吗?
我的家人是否需要也做一下相关检查?
针对目前的情况,回家后需要注意些什么?
我应该多久复查一次?
治疗
对于应激性心肌病,目前还没有规范的治疗方法,医生采取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以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为主。
如何治疗应激性心肌病?
支持治疗:保守治疗和减轻身体或情感应激常可快速缓解症状。
如果出现急性并发症,需要对症积极治疗。
低血压和休克:医生会根据患者左心室流出道是否梗阻决定治疗方式。
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可能需要正性肌力药(例如多巴酚丁胺或多巴胺)作为临时治疗措施。
合并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中至重度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导致的低血压,不能使用正性肌力药治疗,否则会加重梗阻。推荐治疗方法包括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果患者不能耐受或治疗效果不佳,医生可能加用 α 受体激动剂(如去氧肾上腺素)
心力衰竭:如果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医生会根据患者需要,给予吸氧、利尿剂、血管舒张剂等进行治疗。
血栓栓塞:医生会使用超声心动图等评估患者是否有血栓,并及时处理。
如果没有抗凝禁忌症,可选用肝素抗凝来预防左心室壁血栓的形成,如果患者已经形成血栓或者并发血栓栓塞,更要重视抗凝治疗,短时间可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经医生判定有明显持续性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患者可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
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应按标准推荐接受抗血小板治疗。
日常注意
确诊后以及治疗期间,患者最好戒烟。
患者如果本身超重或肥胖,建议减肥。
均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和谷物。
在与医生讨论且身体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锻炼,最好有家属陪同。
排解自身压力,要注意保持心情愉悦,保持心理健康。
若是患有其他身体疾病的患者,同样需要积极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出现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需要谨遵医嘱,按时吃药,并定时复查。
预防
因为应激性心肌病的病因现阶段并不明确,所以也没有针对性的预防方式,但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降低发生应激性心肌病等的机率。
远离酒精和毒品。
如果本身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需要日常控制好“三高”。
均衡饮食
加强锻炼,适当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尤其是户外活动,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要注意保持健康生活规律,不要熬夜,避免过度疲劳。
避免自己压力过大,多和家人、朋友沟通。
定期体检,积极治疗身体疾病,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