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泌尿生殖道瘘
概述
正常尿液由肾脏产生至排出体外,需经过肾盂、输尿管、膀胱与尿道。当这些部位异常地与其它部位相通,导致尿液可以流入别的腔道(如肠道、阴道)或经过异常瘘道直接排出体外,则称为尿瘘[1]。而妇科中的尿瘘特指尿道阴道瘘,即尿路与阴道异常相通,导致部分或全部尿液经阴道排出体外的一种病理状态[2]。
尿道阴道瘘,即尿路与阴道异常相通,导致部分或全部尿液经阴道排出体外的一种病理状态[2]。
尿道阴道瘘主要见于产伤(90%),也见于其他一些因素,比如医源性损伤、恶性肿瘤、感染、创伤、放射性损伤等[2][3]。
不自主的阴道漏尿是主要的症状,还可合并月经期间血尿、尿道感染、阴道感染的症状[2][3]。
当出现阴道漏尿、行经期间出现血尿时需及时就医。
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特定的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来综合评估及诊断。
手术是尿道阴道瘘的主要治疗手段;单次手术往往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需要进行多次手术来修复瘘道[4]。
平日需多饮水,保持会阴清洁。
尿道阴道瘘的预防重点在于预防或减轻产伤。
症状
尿道阴道瘘常见症状包括[2][3]:
阴道流尿(出现于生产后、手术或外伤后要高度怀疑):膀胱阴道瘘、输尿管阴道瘘、近端尿道阴道瘘通常表现为持续性的阴道漏尿,远端的尿道阴道瘘通常表现为排尿时出现阴道漏尿。
月经期间出现血尿。
尿道感染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等。
阴道感染症状:白带增多、会阴瘙痒、会阴部位有异常臭味。
病因
尿道阴道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2][3]?
异常分娩:产程过长,胎儿压迫膀胱颈、三角区和阴道,导致组织缺血坏死而形成瘘道。
医源性损伤:剖宫产或其他涉及下腹部、盆腔的手术因为技术原因损伤尿道、膀胱、阴道,导致异常瘘道形成。
恶性肿瘤:膀胱、尿道、子宫、宫颈等部位恶性肿瘤的侵袭生长及坏死,可导致泌尿道和生殖道间形成异常瘘道。
感染:尿路感染、生殖道感染等蔓延后都会侵袭周边器官,导致异常瘘道的形成。
其他治疗的并发症:如涉及下腹部、会阴部的放疗、冷冻治疗、高频超声波疗法等都有可能导致周边组织损伤,形成异常瘘道。
尿道阴道瘘的高危因素有哪些[3]?
20 岁前生产;
产程长于 24 小时;
在家生产(缺乏专业的产科医疗协助);
所孕为男胎;
孕妇受教育水平低;
医疗卫生条件差。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当出现阴道漏尿(出现在产后、术后、外伤后尤须警惕)、行经期间出现血尿时可怀疑尿道阴道瘘的存在,需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妇科
泌尿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尿道阴道瘘[2][3]?
医生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特定的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来综合评估及诊断。
病史询问
尿瘘的相关症状;
与尿瘘相关的病史:分娩史、手术史、外伤史等。
体格检查
尿道阴道口周围皮肤是否存在红肿(反复与尿液接触导致);
阴道窥镜检查阴道壁的完整性、是否有异常瘘道口及炎症感染情况。
实验室及影像学的检查
尿常规:可发现尿液中的异常成分,并提示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镜:可发现膀胱瘘及潜在的膀胱癌、膀胱结石等原发病因。
尿路造影检查:可发现尿路中存在的异常瘘道,瘘道通往的部位,也可以发现尿路恶性肿瘤、尿路结石等原发病因。
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可发阴道部位的异常瘘道。
下腹部及会阴部的 CT 及 MRI 影像检查:可显示瘘道发生的具体部位,同时还可发现肿瘤、结石、炎症等原发病因。
染色实验:将特定染料经尿路逆向打到膀胱及输尿管部位,或口服可随尿液排出的染料(如苯基偶氮二氨基吡啶),使尿液呈特殊颜色,观察阴道是否漏出带有特殊颜色的液体。
性传染疾病的筛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帮助确诊尿瘘及明确尿瘘类型的问题。
是否存在阴道异常流液的症状?
阴道异常流液是持续性的还是只在排尿时发生?
行经过程中是否出现过血尿?
是否存在白带增多、阴道瘙痒等阴道感染症状?
是否存在尿频、尿急、尿痛等尿道感染症状?
帮助寻找潜在病因的问题。
是否有异常分娩史?
是否有妇科肿瘤或结直肠肿瘤史?
是否有腹部或会阴部位的手术史?
是否有腹部或会阴部位的放疗史?
是否有腹部或会阴部位的创伤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尿瘘发生的具体部位是哪里?
需要做哪些检查帮助确诊?
导致尿瘘的病因是什么?
推荐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是否需要手术?
治愈的希望有多大?或者能有多大程度改善症状?
以后在生活方式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治疗
尿瘘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手术始终是绝大部分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5]。
非手术治疗
由感染导致的尿瘘,在感染控制后,尿瘘有可能自行愈合;
具体治疗措施包括肠道休息、全肠外营养、抗感染治疗、瘘道引流等[4]。
手术治疗
手术的最终目标是关闭病理性瘘道,恢复泌尿生殖系等腔道的正常生理结构,以及去除导致瘘道发生的原发性病变如肿瘤、结石、感染性病灶等。
医生会根据瘘道发生的具体部位选择不同手术方式:经阴道瘘道修复术[6]、经腹部瘘道修复术[7]和微创瘘道修复术[3]。
由于生理结构的恢复往往需要一段时间,一次手术较难实现完全修复,因此多数情况下可能需要多次手术才能达到最终的治愈[4][8]。
日常注意
多饮水,一般每日不少于 3000 毫升,以稀释尿液,减少酸性尿液对皮肤的刺激;
每日清洗会阴部,保持会阴的清洁、干燥,勤换内衣裤,防止皮炎发生;
对某些妇科手术后导致小瘘孔的患者应留置尿管,并保持正确的体位,一般采取使瘘孔高于尿液面的卧位,使小瘘孔自行愈合。
预防
产前行骨盆测量及胎儿大小体位检查,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尽量在专科医疗的辅助下进行分娩,以预防产伤导致的尿瘘;
医生的临床操作需规范、小心,以尽量预防医源性尿瘘(手术或放疗导致的尿瘘);
对于可能导致尿瘘的原发疾病(如肿瘤或炎性肠病等),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来预防尿瘘;
及时治疗相关部位的感染来预防尿瘘的发生;
及时治疗相关部位的创伤以预防尿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