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阴道黑色素瘤居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的第二位,约占阴道恶性肿瘤的 3%,估计年发病率为 0.026/10 万名妇女,且恶性程度高,易发生复发转移,治疗效果差,预后注不良。
3% 的健康女性阴道黏膜基底层中能发现黑色素母细胞,这是由于黑色素细胞在迁移过程中错误地定植于阴道黏膜,从而成为阴道黑色素瘤的起源部位。
常见于 60~70 岁的绝经后女性,最常见的症状是阴道流血,其他还会有血性分泌物、肿块或疼痛。
治疗方法首选手术,其他为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等。
是预后极差的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的肿瘤。阴道恶性黑色素瘤 5 年生存率约为 25%。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大小及厚度、是否行手术治疗、淋巴结转移情况、镜下有丝分裂细胞数量等。
日常生活中要定期行妇科检查。尽早发现病变,尽早治疗,改善预后。
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是阴道流血,其他有血性分泌物、肿块、疼痛。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明显,缺乏特异性。其恶性程度高,生长快,加之阴道位置隐蔽,不易早期发现。
常见症状有哪些?
阴道流血:可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绝经后阴道异常出血,血性分泌物。
肿块:可触及外阴或阴道内肿块,同房时肿块破溃,可表现为同房后阴道出血。
疼痛:可表现为外阴阴道疼痛,如已有转移,可表现为转移部位的疼痛,如转移至盆腔,可有下腹痛。
可能会引起哪些合并症?
其恶性程度高,生长快,加之阴道位置隐蔽,不易早期发现,易发生复发转移。转移至不同的器官,可出现相应器官受累的症状。如转移至大腿的骨骼,可出现下肢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病因
3% 的健康女性阴道黏膜基底层中能发现黑色素母细胞,这是由于黑色素细胞在迁移过程中错误地定植于阴道黏膜,从而成为阴道黑色素瘤的起源部位。具体的作用机制还待进一步研究。
哪些人容易患阴道黑色素瘤?
绝经后女性发病率较高。年龄在 60~69 岁的女性发病率为 2.08/10 万,年龄在 80~ 89 岁的女性发病率为 4.43/ 10 万。首次诊断的平均年龄是 57 岁。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未绝经女性如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同房后阴道出血、阴道疼痛、阴道血性分泌物等不适,应及时就诊。
绝经后女性如出现阴道出血、阴道血性分泌物,应尽快就诊。
阴道或宫颈的其他病变也可出现上述症状,临床医师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才能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该病起病隐匿,极易转移,应早发现、早治疗,改善预后注。
建议就诊科室
妇科
医生如何诊断?
阴道黑色素瘤可生长于阴道内任何部位,以位于阴道下 1/3 者居多。妇科检查结合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确诊阴道黑色素瘤。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是否已绝经?绝经多久了?
是否每年都行妇科检查?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症状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是否自行用过药?
是否有其他部位的肿瘤?是否有肿瘤家族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阴道黑色素瘤?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需要做手术吗?需要住院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需要化疗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阴道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注及靶向治疗等。
手术治疗: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手段,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目前关于手术的争议在于手术范围的选择及区域淋巴结切除的问题。手术方式包括局部扩大切除术、广泛性手术及盆腔脏器去除术等多种方式。但目前多数学者支持局部扩大切除术,认为初始治疗时就有微转移存在的可能,广泛性手术的作用不确定。局部扩大切除术不仅可获得良好的局部控制率,还可以减少广泛性手术导致的并发症。
放射治疗:放疗适用于内科疾病不适宜手术的患者,手术切缘阳性者的辅助治疗或晚期患者的姑息性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易远处转移的肿瘤,有必要在初始治疗时采用手术联合化疗及生物治疗。化疗及生物治疗也可用于发生复发或远处转移的晚期患者。
免疫治疗:术后建议使用干扰素 α-2b 辅助免疫治疗,可有效的防止肿瘤复发,它也是最早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的药物之一。
靶向治疗:应用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原发性阴道恶性黑色素瘤,可延长生存期,预防肿瘤复发。然而,还没有专门针对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研究。
疾病发展和转归
阴道恶性黑色素瘤是预后极差的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的肿瘤。阴道恶性黑色素瘤 5 年生存率约为 25%。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镜下有丝分裂细胞数量等是重要的预后因素。
日常注意
穿着浅色内裤,如有阴道出血或血性分泌物能及早发现。
定期行妇科检查,绝经后女性建议每年行一次妇科检查。
有症状后,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诊治。
预防
目前尚无有效方法预防阴道黑色素瘤。建议定期行妇科检查,有阴道出血等不适症状及早就医,尽早诊断,尽早治疗,改善预后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