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单纯脊膜膨出,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马尾脊膜膨出
概述
由于胎儿在母体发育过程中,椎管闭合不全,脊膜通过该缺损处突出,称脊膜膨出;如若脊膜、脊髓和(或)脊神经一同突出,称脊膜脊髓膨出。
我国脊膜脊髓膨出发病率为 0.1%~1.0%,脊膜膨出发病率无准确数据,但发生率低于脊膜脊髓膨出。脊膜(脊髓)膨出多发生于脊柱背侧中线部位,常发生于腰骶部,其次发生于颈胸部。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普遍认为由环境和遗传共同决定,也可能是由于母体缺乏叶酸所致,患儿在母体内中央管未闭,形成脊柱裂,进而导致脊膜或脊髓膨出。叶酸缺乏,糖尿病,肥胖等是该病的危险因素。
根据病理与形态及合并的畸形组织可分为三型:1 型(脊膜膨出):背部膨出的囊状结构仅仅含有硬脊膜,内含脑脊液,无神经组织,椎管内脊髓形态正常;2 型(脊膜脊髓膨出):此型较为严重,囊状结构包含硬脊膜、脊髓和/或脊神经;3 型(脊髓外露或脊髓膨出):此型最为严重,脊髓与神经组织外露,外表可仅有一层蛛网膜或硬脊膜。
主要症状为婴儿出生后背部或尾部局部囊性包块,脊膜脊髓膨出者还可出现双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畸形足、双下肢萎缩伴麻木等。
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根治方法。判断疾病的分类分型,从而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是治疗的关键点。术中保护脊髓、神经根等神经组织是治疗难点。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致残,影响认知功能,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等到出现双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时,手术效果多不理想。
该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手术时期越早,效果越好。
症状
出生时背部或尾部包块为共有的症状,脊膜膨出患者部分无明显症状,一些患者出现排尿或排便困难;脊膜脊髓膨出患者还可出现双下肢无力、畸形足。此外,少数患儿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或上臂活动困难。
脊膜膨出与脊膜脊髓膨出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脊膜膨出与脊膜脊髓膨出的常见症状包括:
背部或尾部脊柱区肿物:肿物呈囊性,从枣大到巨大不等,多位于腰骶部,少数位于颈胸部。
双下肢无力:支配腿部肌肉的脊髓或神经受压迫,使其支配肌肉运动功能受损。
畸形足:支配足周肌肉的脊髓或神经受压迫,使其无法维持足部正常的形态。
排尿或排便控制功能障碍:控制膀胱和大肠正常排尿和排便功能的神经受压迫,使其功能异常,可表现为大小便失禁、排便困难。
呼吸困难、吞咽困难、上臂活动困难:当膨出物挤压到患儿气管、食管、臂丛神经时,可能导致相应症状。
脊膜膨出与脊膜脊髓膨出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感染
脑脊液漏
Arnold-Chiari 畸形
脑积水
癫痫
认知功能障碍
脊髓栓系综合征
病因
脊膜膨出与脊膜脊髓膨出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普遍认为由环境和遗传共同决定,也可能是由于母体缺乏叶酸所致,患儿在母体内中央管未闭,形成脊柱裂,进而导致脊膜或脊髓膨出。
脊膜膨出与脊膜脊髓膨出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叶酸缺乏:部分孕妇孕前及孕期未补充足量叶酸。
孕期服用干扰叶酸吸收和使用的药物:如丙戊酸,可能增加患儿患该病的风险。
哪些人容易患脊膜膨出与脊膜脊髓膨出?
虽然该病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但已有如下几点危险因素:
叶酸缺乏:孕前和孕期,孕妇叶酸缺乏将增加发生脊柱裂的风险,从而增加患病可能。
糖尿病:尤其是血糖水平未有效控制的孕妇。
肥胖:女性在怀孕前体重超标。
怀孕早期体温过高:孕妇因感染而发热,汗蒸,泡热水澡等。
遗传:神经管缺陷家族病史。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或拨打 120:
胎儿出生背部或尾部出现肿物
肿物表面破溃或流液
双下肢无力
出现大小便失禁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儿科
医生如何诊断脊膜膨出与脊膜脊髓膨出?
胎儿在子宫内时可采用如下四项检查诊断该病: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液检查:对母体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检测是否有甲胎蛋白(AFP),如水平极高,则提示可能患有该病。属无创检查。
超声检查:高频声波被体内组织反射,可以检测到胎儿是否有脊柱裂开或液囊膨出。属无创检查。
羊膜穿刺术:用穿刺针抽取胎儿周围羊膜囊少量的液体,检测甲胎蛋白水平,如果含量极高,则提示患有该病。属有创检查,在血液检查 AFP 偏高而超声检查未见异常时选用。
胎儿磁共振检查:可清晰显示胎儿脊柱脊髓的发育情况,提高脊膜膨出与脊膜脊髓膨出的早期检出率。对胎儿无影响,属无创检查。
婴儿出生后,背部或尾部有包块,怀疑为脊膜膨出或脊膜脊髓膨出时,医生可通过视诊、影像学检查等来确诊。
视诊:根据膨胀性包块多可确诊,用手电筒测试包块透光度可辅助诊断,包块常随年龄增大而增大。
X 射线检查:对显示脊柱裂骨性结构的整体改变(如脊柱侧弯)有优势。
CT 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显示脊柱裂、脊髓及神经的畸形,局部粘连情况,其中磁共振成像为首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母亲生前接受过规律的产前检查吗?
怀孕期间患有糖尿病吗?血糖控制得如何?
母亲是否患该病?是否曾生育过患该病的小孩?近亲患有类似疾病吗?
肿物有破溃流液现象吗?
是否有按规定在孕前和孕期口服叶酸?
患儿大小便情况如何?
患儿是否有恶心、呕吐?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该病需要治疗吗?
如何治疗?
后续可能会出现什么后遗症?
随访应当着重观察患儿哪些症状?
如若生下一个小孩应该如何避免或早期发现?
治疗
脊膜膨出与脊膜脊髓膨出的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对于脊膜膨出患儿,如若没有神经症状且肿块皮肤无破溃,可选择择期手术,但建议在 2 岁以内尽早进行手术治疗。脊膜脊髓膨出患儿,应尽早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脊膜膨出切除术:将膨出的包块切除后,排出脑脊液,降低压力。
脊髓(或)脊神经还纳术:将包裹于膨出囊的脊髓或脊神经还纳至椎管中,起到保护作用。
软组织修补术:避免脊髓或脊神经露出体外。
脑室腹腔分流术:降低颅内压力,适用于合并有脑积水的患儿。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最终可能出现双下肢瘫痪,大小便障碍等严重症状。
经过正规治疗后,患者常可避免上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部分出现症状的患者可有好转。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患儿取侧卧或俯卧位,避免压迫肿块,避免破溃感染。
衣物穿着应以宽松为准。
养成记录患儿大小便次数、体积以及性状的习惯。
大便后立即用清水清洗臀部,并擦干,避免腰骶区肿块感染。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准备怀孕的女性,应于孕前 3 个月摄入 0.8 毫克/天的叶酸,服用至孕期最后三个月即可停止服用。如若该女性患有脊柱裂或生育过患有脊柱裂的孩子,则每日叶酸摄入量应为 5 毫克。
孕妇行规律的产前检查:常规产前检查包含甲胎蛋白(14~20 周)以及多次的超声检查,可以对该病进行初筛。
控制孕妇体重:孕前 BMI28(超重),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 10 千克以内。
检测及控制孕妇血糖:常规产前检查会定期安排血糖检测,如若患有糖尿病应遵照医嘱控制血糖。
孕妇应避免体温过高:避免感染而发热,尽量不要汗蒸,长时间泡热水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