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水疝,阴囊水肿
概述
鞘膜积液(Hydrocele)是指鞘膜腔内液体积聚导致男性阴囊发生肿胀。该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新生儿中很常见,通常无需治疗,在 1 岁左右即可自行消退。男性在青少年或成年时期,由于阴囊发生炎症或损伤,也可能造成鞘膜积液。虽然,听起来好像很严重,甚至令人心头一颤,但一般情况下并不会导致严重的疼痛或危害。不过由于患者无法鉴别具体病情,所以发现阴囊肿胀还是应该前往医院接受诊治。
新生儿鞘膜积液是在分娩之前即已形成,当睾丸由腹腔进入阴囊后,鞘膜腔内的液体未能完全吸收。
老年男性鞘膜积液可能是由于体液循环发生障碍或感染、损伤所致。
通常,鞘膜积液的唯一症状就是单侧或双侧睾丸无痛性肿胀。
鞘膜积液也可能是其他严重疾病的并发症,例如感染、肿瘤、腹股沟疝。
如果发生阴囊持续肿胀或剧烈疼痛的症状,患者应该尽早前往医院确诊病情。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体征、生化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得出诊断并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如果不存在其他基础疾病,鞘膜积液通常会自行消退。如果鞘膜积液持续存在,可以施行手术进行清除。
患者若未经手术治疗,应留心观察症状,定期随访;若已接受手术治疗,需按时复诊。
根据鞘膜积液的致病机制,该病难以预防。
症状
鞘膜积液有哪些症状?
通常,单侧或双侧睾丸无痛性肿胀是鞘膜积液唯一的症状[1][2]。
部分鞘膜积液患者还可能出现下列症状[1][2]:
阴囊肿胀逐渐加重而出现下坠、牵拉的不适感;
如果存在炎症反应,疼痛程度会随着炎症进展而逐渐上升;
某些新生儿的阴囊体积可能随时间而变化,例如早晨缩小,白天变大。
鞘膜积液会伴随哪些并发症?
鞘膜积液本身并不危险,通常也不会影响生育。
但它可能是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并发症,例如[2]:
感染和肿瘤:影响睾丸的功能,减少精子的数量和质量。
腹股沟疝:交通性鞘膜积液常与腹股沟疝有关。
病因
鞘膜积液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新生儿鞘膜积液的形成原因[1][2]:
鞘膜积液发生在男婴分娩之前。在胎儿正常的发育过程中,睾丸先是在腹腔内生长,再从腹腔进入阴囊,此时每个睾丸外都有一个囊腔,囊腔中的液体包围着睾丸。在分娩之前,囊腔将会闭合,其中的液体将被逐步吸收。
如果上述过程未及时完成,则可能形成 2 种类型的鞘膜积液:
非交通性鞘膜积液:囊腔正常闭合,但出生时其中的液体还没有完全吸收。一般在一岁之前就会被逐渐吸收。
交通性鞘膜积液:囊腔未能正常闭合,新生儿的阴囊体积可发生变化。如果阴囊受到外力压缩,其中的液体可回流至腹腔。
老年男性鞘膜积液的形成原因:
体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身体各处发生液体蓄积;
炎症:感染所致的睾丸炎或附睾炎;
睾丸损伤。
鞘膜积液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可能导致鞘膜积液发病风险上升的临床因素包括[1][2]:
新生儿:至少有 5% 的新生男婴伴有鞘膜积液,其中早产儿的风险更高。
感染:发生性病感染或其他病原体感染。
阴囊受到创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发现阴囊肿胀,即使没有感到疼痛,也应及早就诊,因为鞘膜积液也可能是其他基础疾病的并发症,例如[2][3]:
感染;
肿瘤;
腹股沟疝:患者的部分肠道进入阴囊。
幼儿的鞘膜积液通常会自行消失。但如果幼儿在 1 岁之后,鞘膜积液仍持续存在或进一步扩大,家长应该带幼儿再次检查鞘膜积液的情况。
如果阴囊突发急剧的疼痛或肿胀,患者应该紧急送医治疗。
检查是否发生睾丸扭转:必须在症状和体征开始后的数小时内治疗,以挽救睾丸,否则会由于血流阻断而造成睾丸组织坏死。
就诊科室:
小儿科
泌尿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鞘膜积液?
首先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并对患者的阴囊进行细致的观察:
判别患者的阴囊到底是单纯肿胀,还是存在压痛。
在肿胀部位施加压力,鉴别是否为腹股沟疝。
用光线照射阴囊,如果存在鞘膜积液,会显示在睾丸周围有透明的液体。
验血、验尿:白细胞计数,评估炎症反应程度,鉴别是否存在病原体感染。
影像学检查:超声扫描可以有助于排除腹股沟疝、睾丸肿瘤或其他病因引起的阴囊肿胀。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病症在持续加重还是维持不变?
除了阴囊肿胀,还有哪里感觉不适?
阴囊是否受到过损伤?
以前是否出现过类似情况?
是否发生感染?(成人)是否得过性病?
是否还伴有其他疾病?是否正在服药治疗?
性生活是否正常?是否有勃起功能障碍或射精疼痛?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鞘膜积液?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会有什么风险?
今后是否会失去性功能?是否会失去生育功能?
(儿童)是否会影响生长发育?
今后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
治疗
如何治疗鞘膜积液?
如果不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多数鞘膜积液会自行消退,一般不需要接受治疗,患者可以正常生活,定期随访即可。如果鞘膜积液持续存在,可以施行手术进行清除[1][2][3]:
根据患者情况,可以在全麻或局麻下,将阴囊或下腹部切开,行鞘膜积液去除手术。
整个治疗过程并不复杂,手术安全可靠,甚至无需住院,手术结束后当天即可回家。
术后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病原体污染。
如果鞘膜积液是由其他基础病引发,临床医生会针对病因开展相应的治疗[1][2][3]:
腹股沟疝——医生会尽快开展腹股沟疝外科修补术,同时去除鞘膜积液。
感染——医生施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彻底杀灭病原体,若有必要考虑手术切开引流。
肿瘤——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变性质、体积、位置制定手术方案,切除肿瘤的同时去除鞘膜积液。
患者在术后可能需要置管引流,会有几天行动不便。1 周左右还需前往医院复诊,评价手术效果。绝大部分可实现满意的疗效,短期内即可痊愈。仅有极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复发,需要再次治疗。
临床一般不推荐仅采用注射器抽吸的方式治疗,因为单纯抽吸之后,积液很快就会复发。
日常注意
患者若未经手术治疗,应留心观察症状,定期随访;若已接受手术治疗,需按时复诊。
鞘膜积液若未经手术治疗,应定期随访,日常注意留心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若已接受鞘膜积液手术治疗,需预防感染,1 周左右复诊评估伤口愈合情况。
成人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以免发生不良事件。
预防
根据鞘膜积液的致病机制,该病难以预防。成人只有注意个人卫生和性卫生,降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