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凸面脑膜瘤
概述
大脑凸面脑膜瘤是发生于颅内的肿瘤,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注;大脑凸面脑膜瘤位于大脑半球表面及外侧面上,主要有大脑半球额、顶、枕、颞各叶的脑膜瘤和外侧裂部位的脑膜瘤,多数呈现良性,缓慢生长,但也有恶性肿瘤的可能。
大脑凸面脑膜瘤发病率较高,占所有颅内脑膜瘤的 19%~21%。
大脑凸面脑膜瘤具体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有关。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接触电离辐射、有肿瘤家族史(一家人中多人患有不同类型的癌症,或直系亲属中多人患有同一种癌症)、职业接触油漆、铅、汞、农药等。
头痛、头晕、呕吐、头部包块、肢体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癫痫发作(全身肌肉持续性收缩、眼球上翻、口吐白沫)、精神异常或性格改变等症状是本病最典型的临床症状。其他还包括听力下降、视力下降、语言障碍等的症状。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大脑凸面脑膜瘤的首选方法。
大脑凸面脑膜瘤的主要危害是引起颅内占位,压迫周围脑组织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压迫具有运动功能的脑组织可导致瘫痪),肿瘤的占位还可导致颅内压增高以及阻碍脑脊液循环,导致脑积水,严重者可出现脑疝,有生命危险。
由于大脑凸面脑膜瘤早期常缺乏神经系统症状,导致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一经发现,往往肿瘤体积已形成占位效应,并引起如头痛、肢体麻木、运动障碍等神经症状。
症状
头痛、头晕、呕吐注、头部包块、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癫痫发作、性格改变等症状是大脑凸面脑膜瘤最主要的症状。
大脑凸面脑膜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大脑凸面脑膜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颅内压增高:头痛、头晕、呕吐、视乳头水肿(视神经乳头充血水肿)。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行走无力、不能走路,手拿东西不能等。
感觉障碍:对冷、热没有感觉、手脚麻木或感觉异常(如有虫蚁爬行感)。
癫痫发作:全身肌肉持续性收缩、眼球上翻、口吐白沫。
性格改变:性格较之前出现很大的改变。
头部骨性包块:患者可自行摸到头上鼓出了一个硬性包块,且长期不消退。
视力下降:视物模糊、不清楚(肿瘤影响视中枢)。
听力下降:属于感音性听力下降。
语言障碍:吐词不清、说话断断续续等。
大脑镰旁脑膜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脑积水
脑疝
癫痫
偏瘫
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
大脑凸面脑膜瘤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有关。
哪些人容易患大脑凸面脑膜瘤?
本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尚不明确,以下可能人群容易发病。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大脑凸面脑膜瘤:
长期接触射线、农药、油漆、汞、铅等物质。
房间内有不合格的家具、瓷砖(其内可能有放射性物质氡注)或甲醛超标时,容易导致发生肿瘤。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大脑凸面脑膜瘤。
家族中有患类似颅脑肿瘤的人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头痛、头晕。
恶心注、呕吐。
头部骨性(硬性)包块
肢体无力、行走困难。
肢体麻木、感觉异常。
肢体抽搐、口吐白沫。
性格异常。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昏迷:呼叫、拍打不醒。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口唇发紫。
癫痫持续发作:肢体抽搐发作持续不缓解(多超过 30 分钟),口唇发绀、出大汗。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神经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大脑凸面脑膜瘤?
当医生怀疑是大脑凸面脑膜瘤时,常通过患者的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CT、磁共振、脑血管造影等)进行诊断。病理组织检查(常作为术后的组织分析)是确诊该病的金标准。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
检查头部肿块的性质;
检查患者四肢肌力(肌肉收缩的力量),评估肌力等级;
检查肌张力大小,即放松状态下肌肉的张力大小,若增大,有助于诊断;
视力检查,视力下降程度;
听力检查,可区分感音性听力下降和传导性听力下降;
眼底检查,检查是否出现视乳头充血水肿,可提示颅内压增高。
磁共振检查:通过此项检查能有效地观察到肿瘤的位置、大小、周围受累情况。磁共振效果比 CT 更好,即使很小的肿瘤也能被及时查出。
CT 检查:CT 简单、经济,为非创伤性,可作为诊断颅内肿瘤的首选检查项目,并适合重复随访观察。CT 易显示颅内肿瘤的钙化斑,并可以通过肿瘤密度的改变做出诊断。但具有辐射,检查时需做好防护措施。
脑血管造影检查:该检查能了解肿瘤的血供情况,以及瘤周静脉回流的情况,对减少术中出血和血管损伤、保护好回流静脉均很重要。脑膜瘤是富血管性肿瘤,术中易出血,若术前条件允许,建议进行脑血管造影,以便了解肿瘤的供血动脉,对于主要来自颈外动脉供血者,可行术前选择性栓塞,以减少术中出血。
X 线检查:可显示颅骨是否受到肿瘤的侵犯、压迫。
腰椎穿刺:为有创性检查,若脑脊液压力增高提示可能存在颅内压增高;还可进行脑脊液细胞学分析,检查是否有脱落肿瘤细胞及是否存在感染。
脑电图:是诊断癫痫最有价值的检查手段,若出现异常波形提示可能存在癫痫。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出现多久了?
出现症状前是否有诱因?
还有其他不适吗?
家族中有人出现类似症状吗?
是否患有其他疾病?
之前曾接受哪些治疗?效果如何?
是否有药物过敏?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此疾病严重吗?导致发病的原因为何?
患儿需要接受哪些检查?
此疾病能治好吗?需要做手术吗?
治疗效果如何?如果不治疗会如何?
此疾病会遗传吗?
治疗期间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保险能报销治疗的费用吗?
治疗
手术全切除肿瘤是首选的治疗方式。大脑凸面脑膜瘤通常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应尽可能全切除。
药物治疗
抗癫痫药注物:常用药物如乙琥胺、丙戊酸、苯巴比妥等,可以有效控制癫痫。不良反应有头晕、恶心、嗜睡等症状。
降颅压药物:甘露醇等药物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防止发生脑疝。不良反应少见,大量使用可能有眩晕、畏寒等症状。
神经营养药物:常用药物如胞磷胆碱、神经节苷脂、吡拉西坦等,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稳定神经元细胞、减少炎症物质的产生。不良反应有皮疹、恶心、精神兴奋、头晕等症状。
手术治疗
显微下肿瘤全切术:是首要的手术方式,目的是切除肿瘤。医生会根据患者肿瘤性质、位置、大小等制定不同的手术方案。
康复训练
对于有肢体无力、瘫痪的患者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以利于早期融入社会。
其他治疗
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颅内血肿:术后瘤床出血是其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缝合硬脑膜前留置脑室外引流管,采用生理盐水注满脑室,排尽脑室内空气,脑室外引流液保持 10~15 厘米水柱以上的水平高度,这一方法能防止术后脑脊液过度引流出现术后血肿的发生。
脑脊液漏:及时缝合伤口,同时还可防止感染。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治疗,疾病继续发展,肿瘤压迫周围脑组织,致使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另外颅内占位会导致持续的颅高压症状,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严重者可导致失明、脑疝,甚至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能被治愈,肿瘤全切除后,肿瘤复发率低,症状常能得到改善。总而言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预后的关键。
日常注意
具体的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观察伤口渗血、渗液的情况,每 2 天更换 1 次敷料;密切观察引流管中引流液的颜色、液量以及引流管有无受压、堵塞。
饮食:术后在没有吞咽困难注和消化道功能恢复的情况下,即可开始进食,开始从流质饮食(如米汤、鸡蛋汤、果汁等)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瘦肉粥、鸡蛋羹、馄饨等)。
运动:对于卧床的老年人,应按摩腿部肌肉、定时翻身、拍背等每天 8 次,以防止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等。具体情况需咨询医生,根据医嘱进行活动。
用药注意事项:当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皮疹、畏寒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术后复查:术后 72 小时内复查头颅 CT 和 MRI 来评定肿瘤切除的程度。每年复查 1 次核磁共振或 CT。
预防
该疾病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故仅对可能的相关因素采取防护措施。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减少职业接触如农药、油漆、铅、汞、烟雾、射线的机会。
室内家具应从正规渠道购买,避免有害物质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