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创伤性动静脉瘘
概述
后天性动静脉瘘是指由外在因素导致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异常通道,动脉血液流入静脉血管中,引起瘘口部位血管病变,周围循环以及全身血流动力等一系列并发症。
刺伤是导致后天性动静脉瘘的主要因素,约占 63 %,枪弹伤占 26 %。经皮穿刺介入诊断和治疗是导致医源性血管损伤最常见的原因,由于 85 %-90 % 的介入穿刺点选择股总动脉,因此股部是医源性动静脉瘘的最常见部位。
后天性动静脉瘘最常见于外伤。
根据病情进展,分为急性动静脉瘘和慢性动静脉瘘。
此病主要症状为患肢肿胀、疼痛、麻木,搏动性包块,局部皮温升高,疲劳,头晕。
主要通过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来关闭瘘口,恢复正常血流。
疾病的主要危害是导致患肢缺血、血栓栓塞、失血休克、心力衰竭等一系列不良并发症。
该病及时治疗后基本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症状
根据动静脉瘘发生的部位和类型不同,其症状不一。后天性动静脉瘘最常发生在腿部,患肢肿胀、疼痛、搏动性包块,疲劳、头晕是最常见的症状。
后天性动静脉瘘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后天性动静脉瘘的常见症状和动静脉瘘发生部位有关。
四肢动静脉瘘的常见症状包括:患肢肿胀、疼痛,搏动性包块,血压下降导致疲劳、乏力、头晕,严重者出现呼吸短促、窃盗综合征(即患肢出现麻木、疼痛、痉挛、蓝色变,甚至皮肤溃烂)。
颈部动静脉瘘的常见症状包括:血肿、颈动脉杂音或震颤、颈静脉怒张提示存在颈部动静脉瘘。神经系统缺血表现出头痛、头晕,记忆力及视力减退。
大血管动静脉瘘的常见症状包括:主髂动脉动静脉瘘易出现疲劳、劳力后气短、厌食、恶心、下肢肿胀、少尿以及膀胱或直肠黏膜静脉破裂导致的血尿或直肠出血。近心脏的大血管动静脉瘘易出现胸闷、心悸、气急。
肺部动静脉瘘的常见症状包括:皮肤呈蓝色调、杵状指、咳血。
后天性动静脉瘘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后天性动静脉瘘的进展过程,可能出现局部缺血,少数情况下可危及生命。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肢体缺血
低血容量性休克
血栓栓塞
心力衰竭
病因
后天性动静脉瘘最常见的病因为外伤,如刀刺伤、枪弹伤等。
后天性动静脉瘘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外伤:尤其是贯通伤,如刀刺伤、枪弹伤、钢片或玻璃碎片飞击伤等。
介入治疗:经皮穿刺介入技术如心导管检查,,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等。
手术:如脾、肾切除、肝活检等。
其他动脉疾病并发症:如自发性动脉瘤、细菌菌性动脉炎。
哪些人容易患后天性动静脉瘘?
介入手术:如经股动脉插入心脏导管进行检查或治疗者。
用于控制出血药物服用史:如抗凝药、大剂量应用肝素、华法林治疗。
高血压:未经治疗或控制的高血压患者。
高体重指数(BMI):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 2 (米),亚洲成年人一般以超过 24 称为超重。
年老。
女性。
就医
当患者出现患肢肿胀、疼痛,搏动性包块,头晕、乏力等症状时,请及时就医,当患者发生呼吸急促、患肢麻木、意识模糊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或立即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患肢肿胀、疼痛;
搏动性包块;
疲劳乏力;
头晕、头痛;
皮肤蓝色变;
胸闷、心悸。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呼吸急促;
患肢麻木;
意识模糊、晕厥。
建议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后天性动静脉瘘?
当医生怀疑是后天性动静脉瘘时,除结合病史外,通常还将进行体格检查,如听诊器听诊、Branham 征检查,静脉血氧测定、多普勒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听诊器听诊:医生将用听诊器在怀疑存在动静脉瘘的部位听取血流声音来进行判断。
Branham 征检查:对肢体动静脉瘘的患者,若医生压迫瘘口近端的动脉时出现心率减慢且脉压下降,则表明瘘口较大。
静脉血氧测定:医生会抽取患处静脉血检测其血氧含量。
多普勒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探头检测怀疑部位,可观察动脉血分流情况,明确瘘口位置。同时,心脏超声心动图可用于心脏状态的评估来判断病情进展。
CT 血管造影(CTA):能清晰显示全身血管各部位细节,医生将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对造影剂过敏患者不适用。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对于深部血管医生可能会选用磁共振成像来更清晰地显示血管状况,必要时会使用造影剂。进行 MRI 时患者需安静平躺在检查床上,被缓慢送进电磁场发生器中,检查过程无痛无害。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发现这些症状的?
症状持续了多长时间?
症状严重程度?
患处有没有受过外伤?
是否接受过介入检查或治疗?
既往有哪些基础疾病?
有什么药物、造影剂过敏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
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如何治疗?
治疗后会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对今后日常生活有影响吗?
会复发吗?
治疗
对于后天性动静脉瘘主要通过手术方式来进行治疗,根据动静脉瘘的不同部位和类型选择不同的术式。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该药的作用是防止支架内形成血栓,同时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
降压药:此类药物的作用是控制血压,降低动脉压力,常用药物有培哚普利、氨氯地平片等。
手术治疗
介入栓塞:适用于小的、非主干动静脉瘘,在瘘管部位放置线圈、明胶海绵等物体来进行堵塞。
瘘管结扎术:用于管状型动静脉瘘。
瘘口关闭,重建血管术:适用于大、中动脉的动静脉瘘。
腔内血管内支架:适用于大、中动脉的动静脉瘘,即通过介入方式在瘘口处放置血管内支架,隔绝动、静脉之间的血流。
其他治疗方法
超声引导下压迫:若腿部有动静脉瘘且在超声检查下很容易看到,可进行超声引导下的压迫治疗。在该治疗中,超声探头用于压迫瘘管并阻止血液流向受损血管。
疾病发展和转归
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导致肢体末端缺血、血栓栓塞、失血过多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能有效纠正异常血流状态,依据不同病情接受不同的治疗方式,绝大部分患者可在 1 周后恢复所有日常活动。
日常注意
后天性动静脉瘘的日常注意事项主要包括术后注意事项和复查。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注意穿刺部位或手术创口有无渗血或血肿形成,避免剧烈活动及伤口感染。
术后复查:1 个月后到医院复查,期间遵医嘱服药,避免血栓形成,若有不适症状随时就诊。
饮食:术后禁食 2~6 小时后,可进流食,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鼓励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引起胃肠道不适。
运动:术后第一天应卧床休息,尽量避免下床走动。术后第二天若穿刺部位或手术创口无渗血,可适量进行床旁活动,一周后可恢复所有日常注意活动。
其他:戒烟、限酒,控制体重 。
预防
注意安全、避免受伤,改善生活习惯,控制体重,预防高血压是预防后天性动静脉瘘的主要措施。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低盐低脂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预防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控制体重,加强锻炼,可选择游泳、慢跑、羽毛球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次运动需大于 30 分钟,每周运动 3~5 次。
接受过介入检查或治疗的患者,应遵医嘱复查及服药,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有基础疾病者,如高血压,应规律服药控制疾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