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强碱主要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此类物质对接触的机体组织有很强的腐蚀和刺激作用。与组织接触后,迅速吸收组织内水份,使组织蛋白变性、脂肪皂化、破坏细胞结构,致使病变向纵深发展[1]。
由于强碱在工业上或实验室中的广泛使用,此类烧伤并不少见。
强碱可有固体、粉尘、浓溶液、雾滴或蒸汽多种形态,无论接触哪一种都会造成强碱烧伤。
强碱造成的创面呈黏滑或肥皂样变化,痂皮较软,有进行性加深的趋势,深度常在深 Ⅱ 度以上,疼痛剧烈,创面感染易并发创面脓毒症。
强碱烧伤后,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和(或)弱酸溶液冲洗创面,冲洗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强碱烧伤造成皮肤黏膜的损伤,严重程度与损伤范围、深度相关;溅入眼内,会向深处破坏,严重者有导致失明的可能。
最重要的预防手段是在生产、生活中加强个人防护,充分认识到强碱的危害性。
症状
强碱烧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强碱烧伤的常见症状包括:
可见到强碱烧伤造成的黏滑或肥皂样创面,并伴有强烈疼痛。
大面积碱烧伤导致患者体液大量丢失,有引起休克的可能。
强碱物质溅入眼内,会破坏角膜、结膜甚至虹膜,造成眼烧伤,导致视物不清,眼睛会有灼烧感或疼痛感。
强碱烧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脓毒血症:患者创面感染控制不良,未及时封闭创面。细菌、毒素入血引起全身感染。
多脏器功能障碍:见于大面积严重烧伤,烧伤后炎症反应、感染、休克和持续高代谢是造成器官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病因
强碱烧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强碱烧伤是在工业生产、实验室等环境中身体暴露于强碱物质,通过直接/间接接触、吸入等形式引起皮肤、黏膜的损伤。
哪些人容易患强碱烧伤?
相应的从事一线生产的工人、实验室人员是常见的受伤人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被强碱烧伤后应坚持现场及时处理,必须及早用大量清水或弱酸溶液冲洗创面,至皂样物质消失为止。若创面较大,避免长时间大量冷水冲洗,以免导致低体温,冲洗干净暴露创面后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由急诊科和烧伤科医生共同完成诊治。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烧伤科。
医生如何诊断强碱烧伤?
医生通过询问患者及相关人员受伤过程、接触物质,结合临床查体可明确强碱烧伤的诊断。
要仔细查体,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明确烧伤的部位、面积、深度及所有可能损伤的脏器,还可能会建议患者完善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胸片等相关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接触的何种物质?接触多久了?
有无吸入强碱物质?
眼睛有无疼痛、视物不清?
受伤到就医时间多久?尿量多少?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烧伤的严重程度?
大概恢复时间?是否会遗留瘢痕?
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我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治疗原则是全身营养支持,防治创面感染,尽快封闭创面。
药物治疗
皮肤烧伤创面采用暴露治疗,定期创面消毒、外涂湿润烧伤膏等药物,随时观察创面变化;全身给予广谱抗生素、补液、营养支持治疗。根据患者一般情况调整输液量及输液种类。
手术治疗
深度烧伤休克期过后尽快进行削痂植皮,尽早封闭创面。
其他治疗方法
创面愈合遗留瘢痕要进行抑制瘢痕增生的治疗,加强康复锻炼。
疾病发展和转归
强碱烧伤后及时就医预后通常较好,但眼睛的损伤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
日常注意
强碱烧伤是可控可防的,对于一线接触强碱物质的人员尤其是新人应加强培训,充分认识到此类物质的危害。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加强个人防护,穿防护服、戴眼罩进入操作区域。
做到安全生产,普及急救知识。
一旦出现强碱烧伤立即进行自助互救。
预防
为预防发生强碱烧伤,需要做到:
严格执行化工产品工作流程,安全生产。
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防止强酸强碱灼伤安全管理规定》,提高防范意识。
普及强碱烧伤的相关知识,远离伤害。
一旦发生强碱烧伤,应及时就医,处理好创面,保持创面清洁、干燥,争取创面早期愈合。
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应同时处理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