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舌下间隙蜂窝织炎
概述
舌下间隙感染是指发生于舌下间隙的细菌感染。舌下间隙位于舌与口底下方,在舌体与下颌骨体之间。
本病的病因为下颌牙的根尖感染、口底黏膜损伤和溃疡以及舌下腺、下颌下腺导管的继发感染扩散至舌下间隙引起。危险因素为局部损伤、感染及全身抵抗力下降等。
主要症状为舌下及口底的肿胀、疼痛、流脓、说话及吞咽困难,严重时可有体温升高、头痛等全身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开引流。治疗关键点为消除舌下间隙中以及病源部位的感染。治疗难点为避免伤及舌下腺小管、下颌下腺导管、舌神经及舌动静脉。
舌下间隙感染可能会因呼吸困难导致窒息,感染不及时处理有可能波及口底多个间隙,可进一步扩散至纵隔引起纵隔脓肿,危及生命。
及时发现及治疗口腔疾病、注意口腔卫生、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症状
舌下间隙感染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舌下间隙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
肿胀:是舌下间隙感染的最常见的症状。由于感染后形成脓肿,表现为舌下、口底黏膜的肿胀,有时黏膜表面会覆盖一层膜;
疼痛:是舌下间隙感染的常见症状。脓肿形成后,导致口腔内黏膜、舌体在运动甚至平时具有疼痛感;
流脓:脓肿形成后自发穿破导致;
张口受限:感染波及翼内肌时可出现张口受限;
言语、吞咽、进食困难:由于舌下及口底肿胀,将舌体抬高,从而影响发音、吞咽及进食;
发热、头痛:感染有时伴发全身的症状。
舌下间隙感染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舌下间隙感染的进展过程,可能会因呼吸困难导致窒息,感染不及时处理有可能波及口底多个间隙,可进一步扩散至纵隔引起纵隔脓肿,危及生命。
常见并发症包括:
纵隔脓肿:舌下间隙感染扩散至口底的多个间隙,进而向纵隔扩散引起纵隔感染;
中毒性休克:舌下间隙导致口底多间隙感染时,严重的患者可能发生毒素入血。
病因
舌下间隙感染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下颌牙的根尖感染:下颌牙根尖周围感染时,可通过淋巴及血管等交通途径扩散至舌下间隙引起炎症;
口底黏膜损伤、溃疡:口底黏膜创伤之后若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感染,扩散至舌下间隙;
舌下腺、下颌下腺导管的继发感染:舌下腺、下颌下腺距舌下腺较近,唾液腺导管继发感染时也可以扩散至舌下间隙。
哪些人容易患舌下间隙感染?
有如下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舌下间隙感染:
自身免疫力弱:长期过劳,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感染;
患有口腔内牙齿疾病的人:例如下颌尖牙患有根尖周炎的人,不及时治疗易导致感染扩散;
口腔卫生状况差的人:若有口底黏膜的创伤,由于卫生不佳,易导致感染的发生。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舌下及口底肿胀;
肿胀区及舌体疼痛;
流脓;
张口受限;
言语、吞咽、进食困难;
发热、头痛。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呼吸困难;
高热、烦躁不安、呕吐、腹泻。
建议就诊科室
口腔颌面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舌下间隙感染?
当医生怀疑是舌下间隙感染时,将通常进行口内的专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行穿刺检查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口内专科检查:通过视诊观察口底和舌下是否有肿胀及充血、舌体是否被抬高,触诊及扪诊检查肿胀区是否有疼痛、是否有脓肿波动来进行初步诊断。
血常规检查:抽血检查,了解是否存在感染。
穿刺检查:用注射针从脓肿部位抽取出脓液进行检查予以确诊。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发现舌头下方有肿胀的?
之前有没有看过牙齿?
每天刷几次牙?
最近有没有被鱼刺等尖锐的东西扎伤过口腔?
现在感觉说话、吞咽的时候影响大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症状?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和治疗?需要手术吗?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治疗效果如何?症状多久可以消失?
治疗费用高吗?在不在医保范畴内?
我这个病还会向其他部位扩散吗?
我在家平时需要注意些什么?有什么不能做的?
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开引流。
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抑制引起感染的细菌,常用药物如头孢曲松、替硝唑等。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调整药物。
手术治疗
脓肿切开引流术:通过手术切开引流脓液,将感染物排除。在对脓肿部位穿刺有脓时,在口底肿胀最明显的区域进行切开并引流。如果脓肿已经到下颌下区时,需要从下颌下区切开引流。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舌下间隙可能会因呼吸困难导致窒息,感染不及时处理有可能波及口底多个间隙,可进一步扩散至纵隔引起纵隔脓肿,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消除口底及舌下的肿胀,疼痛消失,恢复正常的言语及进食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注意
术后注意保持口腔及手术部位的卫生,防止感染的形成及扩散。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注意口腔卫生,若切口在口外,则需要拿蘸有盐水的干净纸巾或纱布持续湿敷手术部位,但已脓污的纱布应及时更换。湿敷到脓液消失、创面平复为止。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生素,勿随意服用各类抗生素,防止杀灭正常菌群,造成致病菌耐药性。若出现皮疹、皮肤红斑等,及时就诊。
术后、用药复查:术后注意观察,若 1 个月内肿胀一直不消,脓液一直不减,需及时找医生就诊。若症状消失,每半年到 1 年到医院复查。
饮食:术后 1~2 周可进流食或半流食,如小米粥、鸡蛋羹、八宝粥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蒜、大葱等。
运动:术后 1 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如长跑、踢足球等。
其他:注意口腔卫生,每天饭后刷牙,用漱口水漱口,每半年到 1 年去医院洗一次牙。
预防
及时发现和治疗口腔疾病、注意口腔卫生、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合理饮食,荤素搭配,均衡营养摄入,避免熬夜,避免过劳,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每年做 1~2 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并治疗疾病,遵从医嘱;
注意口腔卫生,每天饭后刷牙,用漱口水漱口,用牙线清洁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