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间隙感染是什么?舌下间隙感染怎么办?舌下间隙感染症状有哪些?

脾位于人体左肋骨后外侧,通常情况下,脾是不可被摸到的。细菌感染、慢性感染、肝硬化门脉高压、门脉系统血栓及血液病等,会导致脾脏肿大。根据造成脾大原因的不同,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的脾大通常预后较好。脾大会导致血液系统中红细胞、白细胞破坏加重,导致血液系统异常,同时脾大还会影响腹腔其他器官占位,影响其他器官功能。脾大最常见的症状为卧位时,可以摸到左上腹部倒数第二肋附近有异常的肿大。临床上主要是针对引发脾大的原因进行治疗,如控制原发疾病症状仍不能缓解,可视情况选择脾动脉栓塞术或脾脏切除。应慎重考虑脾切除术,虽然脾切除有利于恢复正常生活,但也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除了遗传因素不可预防,对于大多数人,良好作息、健康饮食、疾病早治,可以有效预防脾大的发生。

别称

舌下间隙蜂窝织炎

概述

舌下间隙感染是指发生于舌下间隙的细菌感染。舌下间隙位于舌与口底下方,在舌体与下颌骨体之间。

本病的病因为下颌牙的根尖感染、口底黏膜损伤和溃疡以及舌下腺、下颌下腺导管的继发感染扩散至舌下间隙引起。危险因素为局部损伤、感染及全身抵抗力下降等。

主要症状为舌下及口底的肿胀、疼痛、流脓、说话及吞咽困难,严重时可有体温升高、头痛等全身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开引流。治疗关键点为消除舌下间隙中以及病源部位的感染。治疗难点为避免伤及舌下腺小管、下颌下腺导管、舌神经及舌动静脉。

舌下间隙感染可能会因呼吸困难导致窒息,感染不及时处理有可能波及口底多个间隙,可进一步扩散至纵隔引起纵隔脓肿,危及生命。

及时发现及治疗口腔疾病、注意口腔卫生、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症状

舌下间隙感染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舌下间隙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

肿胀:是舌下间隙感染的最常见的症状。由于感染后形成脓肿,表现为舌下、口底黏膜的肿胀,有时黏膜表面会覆盖一层膜;

疼痛:是舌下间隙感染的常见症状。脓肿形成后,导致口腔内黏膜、舌体在运动甚至平时具有疼痛感;

流脓:脓肿形成后自发穿破导致;

张口受限:感染波及翼内肌时可出现张口受限;

言语、吞咽、进食困难:由于舌下及口底肿胀,将舌体抬高,从而影响发音、吞咽及进食;

发热、头痛:感染有时伴发全身的症状。

舌下间隙感染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舌下间隙感染的进展过程,可能会因呼吸困难导致窒息,感染不及时处理有可能波及口底多个间隙,可进一步扩散至纵隔引起纵隔脓肿,危及生命。

常见并发症包括:

纵隔脓肿:舌下间隙感染扩散至口底的多个间隙,进而向纵隔扩散引起纵隔感染;

中毒性休克:舌下间隙导致口底多间隙感染时,严重的患者可能发生毒素入血。

病因

舌下间隙感染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下颌牙的根尖感染:下颌牙根尖周围感染时,可通过淋巴及血管等交通途径扩散至舌下间隙引起炎症;

口底黏膜损伤、溃疡:口底黏膜创伤之后若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感染,扩散至舌下间隙;

舌下腺、下颌下腺导管的继发感染:舌下腺、下颌下腺距舌下腺较近,唾液腺导管继发感染时也可以扩散至舌下间隙。

哪些人容易患舌下间隙感染?

有如下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舌下间隙感染:

自身免疫力弱:长期过劳,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感染;

患有口腔内牙齿疾病的人:例如下颌尖牙患有根尖周炎的人,不及时治疗易导致感染扩散;

口腔卫生状况差的人:若有口底黏膜的创伤,由于卫生不佳,易导致感染的发生。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舌下及口底肿胀;

肿胀区及舌体疼痛;

流脓;

张口受限;

言语、吞咽、进食困难;

发热、头痛。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呼吸困难;

高热、烦躁不安、呕吐、腹泻。

建议就诊科室

口腔颌面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舌下间隙感染?

当医生怀疑是舌下间隙感染时,将通常进行口内的专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行穿刺检查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口内专科检查:通过视诊观察口底和舌下是否有肿胀及充血、舌体是否被抬高,触诊及扪诊检查肿胀区是否有疼痛、是否有脓肿波动来进行初步诊断。

血常规检查:抽血检查,了解是否存在感染。

穿刺检查:用注射针从脓肿部位抽取出脓液进行检查予以确诊。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发现舌头下方有肿胀的?

之前有没有看过牙齿?

每天刷几次牙?

最近有没有被鱼刺等尖锐的东西扎伤过口腔?

现在感觉说话、吞咽的时候影响大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症状?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和治疗?需要手术吗?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治疗效果如何?症状多久可以消失?

治疗费用高吗?在不在医保范畴内?

我这个病还会向其他部位扩散吗?

我在家平时需要注意些什么?有什么不能做的?

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开引流。

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抑制引起感染的细菌,常用药物如头孢曲松、替硝唑等。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调整药物。

手术治疗

脓肿切开引流术:通过手术切开引流脓液,将感染物排除。在对脓肿部位穿刺有脓时,在口底肿胀最明显的区域进行切开并引流。如果脓肿已经到下颌下区时,需要从下颌下区切开引流。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舌下间隙可能会因呼吸困难导致窒息,感染不及时处理有可能波及口底多个间隙,可进一步扩散至纵隔引起纵隔脓肿,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消除口底及舌下的肿胀,疼痛消失,恢复正常的言语及进食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注意

术后注意保持口腔及手术部位的卫生,防止感染的形成及扩散。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注意口腔卫生,若切口在口外,则需要拿蘸有盐水的干净纸巾或纱布持续湿敷手术部位,但已脓污的纱布应及时更换。湿敷到脓液消失、创面平复为止。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生素,勿随意服用各类抗生素,防止杀灭正常菌群,造成致病菌耐药性。若出现皮疹、皮肤红斑等,及时就诊。

术后、用药复查:术后注意观察,若 1 个月内肿胀一直不消,脓液一直不减,需及时找医生就诊。若症状消失,每半年到 1 年到医院复查。

饮食:术后 1~2 周可进流食或半流食,如小米粥、鸡蛋羹、八宝粥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蒜、大葱等。

运动:术后 1 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如长跑、踢足球等。

其他:注意口腔卫生,每天饭后刷牙,用漱口水漱口,每半年到 1 年去医院洗一次牙。

预防

及时发现和治疗口腔疾病、注意口腔卫生、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合理饮食,荤素搭配,均衡营养摄入,避免熬夜,避免过劳,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每年做 1~2 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并治疗疾病,遵从医嘱;

注意口腔卫生,每天饭后刷牙,用漱口水漱口,用牙线清洁牙齿。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骨刺平片的功效与作用-骨刺平片说明书

2023-8-3 4:34:42

保健

吹空调应谨防军团病

2023-8-27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