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颌下间隙蜂窝织炎
概述
下颌下间隙位于下颌骨的下方,间隙内含有下颌下腺和下颌下淋巴结,发生于下颌下间隙的细菌感染引起的肿胀即为下颌下间隙感染。
病因为牙源性感染、下颌下腺炎症、下颌下淋巴结炎、面颊及口底等部位的损伤继发的感染扩散至下颌下间隙引起。危险因素为局部损伤、感染及全身抵抗力下降等。
主要症状为下颌下方大面积肿胀、淋巴结肿大、疼痛,严重时还有言语、吞咽困难、发热、头痛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开引流。治疗关键点为消除下颌下间隙中以及病源部位的感染。治疗难点为避免伤及面动脉、面静脉、舌神经、舌下神经等。
下颌下间隙感染可能会扩散至其他间隙如舌下间隙等导致吞咽、呼吸困难,甚至可能窒息,还可能扩散至纵隔引起纵隔脓肿,危及生命。
及时发现及治疗口腔疾病,注意口腔卫生,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症状
下颌下方大面积肿胀、淋巴结肿大、疼痛是下颌下间隙感染的主要症状,严重时还有言语、吞咽困难、发热、头痛等症状。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下颌下方大面积肿胀:是下颌下间隙感染感染的最常见的症状。由于感染后形成脓肿,表现为下颌骨下方丰满、大面积的肿胀,有时下颌骨的下缘轮廓消失;
淋巴结肿大:是下颌下间隙感染的常见症状。一般下颌下间隙感染早期表现为下颌下淋巴结的炎症;
疼痛:脓肿形成后,下颌下方的皮肤变得紧张,因而在轻轻触碰或做头颈部运动的时候会感觉到疼痛;
言语、吞咽、进食困难:下颌下间隙感染扩散至舌下间隙,导致舌下及口底肿胀,将舌体抬高,从而影响发音、吞咽及进食;
发热、头痛:感染有时伴发全身的症状。
下颌下间隙感染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进展过程,可能会引起感染扩散至其他间隙如舌下间隙等导致吞咽、呼吸困难,甚至可能窒息,还可能扩散至纵隔引起纵隔脓肿,危及生命。
常见并发症包括:
呼吸困难、窒息:感染扩散至咽旁间隙及气道周围的其他间隙, 导致压迫气道, 危及生命;
纵隔脓肿:舌下间隙感染扩散至口底的多个间隙,进而向纵隔扩散引起纵隔感染。
病因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主要病因包括牙源性感染、下颌下腺炎症、下颌下淋巴结炎、面颊及口底等部位的损伤继发的感染。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牙源性感染:包括下颌智齿的冠周炎、下颌后牙的根尖炎症、脓肿,都可通过淋巴及血管等交通途径扩散至下颌下间隙引起炎症;
下颌下腺的炎症:下颌下腺位于下颌下间隙中,化脓性的下颌下腺炎有时可继发下颌下间隙感染;
下颌下淋巴结炎:化脓性下颌下淋巴结炎向淋巴结外扩散形成间隙的感染;
面颊部、舌、口底黏膜损伤、溃疡:创伤之后若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感染,扩散至下颌下间隙。
哪些人容易患下颌下间隙感染?
自身免疫力弱:长期过劳,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感染;
患有口腔内牙齿疾病的人:例如下颌后牙患有根尖周炎的人,不及时治疗易导致感染扩散;
口腔卫生状况差的人:若面颊部有创伤,不及时消毒清创处理或处理不当,易招致感染的发生。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下颌下方大面积肿胀;
淋巴结肿大;
疼痛;
言语、吞咽、进食困难;
发热、头痛。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呼吸困难;
高热、烦躁不安、呕吐、腹泻。
建议就诊科室
口腔颌面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下颌下间隙感染?
当医生怀疑是下颌下间隙感染时,将进行口腔颌面部的专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行穿刺检查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口腔颌面部专科检查:通过视诊观察下颌下方是否有大面积肿胀,触诊及扪诊检查肿胀区是否有疼痛、是否有脓肿波动、淋巴结是否肿大来进行初步诊断。
血常规检查:抽血检查,了解是否存在感染。
穿刺检查:用注射针从脓肿部位抽取出脓液进行检查,予以确诊。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发现下颌下方有肿胀的?
之前有没有看过牙齿?
每天刷几次牙?
最近脸面部或者口腔里有没有划伤过?
现在感觉说话、吞咽的时候影响大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症状?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和治疗?需要手术吗?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治疗效果如何?症状多久可以消失?
我这个病还会向其他部位扩散吗?
我在家平时需要注意些什么?有什么不能做的?
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开引流。
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抑制引起感染的细菌,常用药物如甲硝唑、头孢曲松等。若经过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后,针对性地使用药物更有效。
手术治疗
脓肿切开引流术:从下颌骨的下缘往下进行手术切开引流脓液,将大量坏死物质和致病菌排出体外,起到消炎解毒的作用,有效解除脓肿对气道的压迫。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下颌下间隙感染可能会扩散至其他间隙,如舌下间隙等,导致吞咽、呼吸困难,甚至可能窒息,还可能扩散至纵隔引起纵隔脓肿,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消除下颌下方的肿胀,疼痛消失,避免了窒息的发生,恢复正常的言语及进食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注意
术后保持口腔及手术部位的卫生,防止感染的形成及扩散。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注意手术部位的卫生,拿沾有盐水的干净纸巾或纱布持续湿敷手术部位,但已被脓液污染的纱布应及时更换。湿敷到脓液消失、创面平复为止。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生素,勿随意服用各类抗生素,防止杀灭正常菌群,造成致病菌耐药性,若出现皮疹、皮肤红斑等及时就诊。
术后、用药复查:术后注意观察,若一月内肿胀一直不消或者又反复肿胀,需及时找医生就诊。若症状消失,每半年到一年到医院复查。
饮食:术后 1~2 周宜清淡饮食,避免吃过热、过硬、刺激性强的食物如麻辣烫、坚果、辣椒等。
运动:术后 1~2 周请勿做颈部过伸动作,勿提重物,这样利于伤口愈合。
其他:注意口腔卫生,每天饭后刷牙,用漱口水漱口,每半年到一年去医院洗一次牙。
预防
及时发现及治疗口腔疾病,注意口腔卫生,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合理饮食,荤素搭配,均衡营养摄入,避免熬夜,避免过劳,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每年 1 到 2 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并治疗疾病,遵从医嘱;
注意口腔卫生,每天饭后刷牙,用漱口水漱口,用牙线清洁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