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下间隙感染是什么?下颌下间隙感染怎么办?下颌下间隙感染症状有哪些?

憩室可发生在胃肠道任何部位,为突出于肠壁外的圆形、椭圆形或管形的袋状物。十二指肠憩室(duodenal diverticulum,DD)的发病率在胃肠憩室中居第 2 位,是仅次于结肠憩室的常见憩室。其发病率差异颇大(很多十二指肠憩室不出现临床症状),从 1.83% 到 32.8%不等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十二指肠憩室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以老年人为主,且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升高。最早由 Chomel 于 1710 年报道 ,其尸检发生率可高达 22%。直径从数毫米至数厘米,可为单发或多发。该病的主要病因是先天性发育不良,造成十二指肠肠壁局限性向外呈囊状突出(原发性憩室),或由胃十二指肠溃疡所形成的瘢痕牵拉引起(继发性憩室)。以十二指肠降部多见(约 80%),且多位于十二指肠内侧。75% 的憩室位于十二指肠乳头周围 2 cm 范围内,故又称为乳头旁憩室(juxta-ampullary duodenal diverticulum,JAD)。乳头旁憩室又可以分为:A 型:乳头旁憩室;B 型:憩室内乳头(intradiverticular papilla)。90% 的十二指肠憩室患者没有症状,主要在非相关症状的检查中偶然发现。少数患者存在诸如进食后上腹部不适、腹胀、消化道出血、肠梗阻及穿孔等症状。根据十二指肠憩室所产生的症状和相关疾病,可采取内科保守治疗、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及手术治疗。

别称

颌下间隙蜂窝织炎

概述

下颌下间隙位于下颌骨的下方,间隙内含有下颌下腺和下颌下淋巴结,发生于下颌下间隙的细菌感染引起的肿胀即为下颌下间隙感染。

病因为牙源性感染、下颌下腺炎症、下颌下淋巴结炎、面颊及口底等部位的损伤继发的感染扩散至下颌下间隙引起。危险因素为局部损伤、感染及全身抵抗力下降等。

主要症状为下颌下方大面积肿胀、淋巴结肿大、疼痛,严重时还有言语、吞咽困难、发热、头痛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开引流。治疗关键点为消除下颌下间隙中以及病源部位的感染。治疗难点为避免伤及面动脉、面静脉、舌神经、舌下神经等。

下颌下间隙感染可能会扩散至其他间隙如舌下间隙等导致吞咽、呼吸困难,甚至可能窒息,还可能扩散至纵隔引起纵隔脓肿,危及生命。

及时发现及治疗口腔疾病,注意口腔卫生,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症状

下颌下方大面积肿胀、淋巴结肿大、疼痛是下颌下间隙感染的主要症状,严重时还有言语、吞咽困难、发热、头痛等症状。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下颌下方大面积肿胀:是下颌下间隙感染感染的最常见的症状。由于感染后形成脓肿,表现为下颌骨下方丰满、大面积的肿胀,有时下颌骨的下缘轮廓消失;

淋巴结肿大:是下颌下间隙感染的常见症状。一般下颌下间隙感染早期表现为下颌下淋巴结的炎症;

疼痛:脓肿形成后,下颌下方的皮肤变得紧张,因而在轻轻触碰或做头颈部运动的时候会感觉到疼痛;

言语、吞咽、进食困难:下颌下间隙感染扩散至舌下间隙,导致舌下及口底肿胀,将舌体抬高,从而影响发音、吞咽及进食;

发热、头痛:感染有时伴发全身的症状。

下颌下间隙感染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进展过程,可能会引起感染扩散至其他间隙如舌下间隙等导致吞咽、呼吸困难,甚至可能窒息,还可能扩散至纵隔引起纵隔脓肿,危及生命。

常见并发症包括:

呼吸困难、窒息:感染扩散至咽旁间隙及气道周围的其他间隙, 导致压迫气道, 危及生命;

纵隔脓肿:舌下间隙感染扩散至口底的多个间隙,进而向纵隔扩散引起纵隔感染。

病因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主要病因包括牙源性感染、下颌下腺炎症、下颌下淋巴结炎、面颊及口底等部位的损伤继发的感染。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牙源性感染:包括下颌智齿的冠周炎、下颌后牙的根尖炎症、脓肿,都可通过淋巴及血管等交通途径扩散至下颌下间隙引起炎症;

下颌下腺的炎症:下颌下腺位于下颌下间隙中,化脓性的下颌下腺炎有时可继发下颌下间隙感染;

下颌下淋巴结炎:化脓性下颌下淋巴结炎向淋巴结外扩散形成间隙的感染;

面颊部、舌、口底黏膜损伤、溃疡:创伤之后若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感染,扩散至下颌下间隙。

哪些人容易患下颌下间隙感染?

自身免疫力弱:长期过劳,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感染;

患有口腔内牙齿疾病的人:例如下颌后牙患有根尖周炎的人,不及时治疗易导致感染扩散;

口腔卫生状况差的人:若面颊部有创伤,不及时消毒清创处理或处理不当,易招致感染的发生。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下颌下方大面积肿胀;

淋巴结肿大;

疼痛;

言语、吞咽、进食困难;

发热、头痛。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呼吸困难;

高热、烦躁不安、呕吐、腹泻。

建议就诊科室

口腔颌面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下颌下间隙感染?

当医生怀疑是下颌下间隙感染时,将进行口腔颌面部的专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行穿刺检查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口腔颌面部专科检查:通过视诊观察下颌下方是否有大面积肿胀,触诊及扪诊检查肿胀区是否有疼痛、是否有脓肿波动、淋巴结是否肿大来进行初步诊断。

血常规检查:抽血检查,了解是否存在感染。

穿刺检查:用注射针从脓肿部位抽取出脓液进行检查,予以确诊。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发现下颌下方有肿胀的?

之前有没有看过牙齿?

每天刷几次牙?

最近脸面部或者口腔里有没有划伤过?

现在感觉说话、吞咽的时候影响大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症状?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和治疗?需要手术吗?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治疗效果如何?症状多久可以消失?

我这个病还会向其他部位扩散吗?

我在家平时需要注意些什么?有什么不能做的?

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开引流。

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抑制引起感染的细菌,常用药物如甲硝唑、头孢曲松等。若经过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后,针对性地使用药物更有效。

手术治疗

脓肿切开引流术:从下颌骨的下缘往下进行手术切开引流脓液,将大量坏死物质和致病菌排出体外,起到消炎解毒的作用,有效解除脓肿对气道的压迫。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下颌下间隙感染可能会扩散至其他间隙,如舌下间隙等,导致吞咽、呼吸困难,甚至可能窒息,还可能扩散至纵隔引起纵隔脓肿,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消除下颌下方的肿胀,疼痛消失,避免了窒息的发生,恢复正常的言语及进食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注意

术后保持口腔及手术部位的卫生,防止感染的形成及扩散。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注意手术部位的卫生,拿沾有盐水的干净纸巾或纱布持续湿敷手术部位,但已被脓液污染的纱布应及时更换。湿敷到脓液消失、创面平复为止。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生素,勿随意服用各类抗生素,防止杀灭正常菌群,造成致病菌耐药性,若出现皮疹、皮肤红斑等及时就诊。

术后、用药复查:术后注意观察,若一月内肿胀一直不消或者又反复肿胀,需及时找医生就诊。若症状消失,每半年到一年到医院复查。

饮食:术后 1~2 周宜清淡饮食,避免吃过热、过硬、刺激性强的食物如麻辣烫、坚果、辣椒等。

运动:术后 1~2 周请勿做颈部过伸动作,勿提重物,这样利于伤口愈合。

其他:注意口腔卫生,每天饭后刷牙,用漱口水漱口,每半年到一年去医院洗一次牙。

预防

及时发现及治疗口腔疾病,注意口腔卫生,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合理饮食,荤素搭配,均衡营养摄入,避免熬夜,避免过劳,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每年 1 到 2 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并治疗疾病,遵从医嘱;

注意口腔卫生,每天饭后刷牙,用漱口水漱口,用牙线清洁牙齿。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温经养血合剂(雅康丽)的功效与作用-温经养血合剂(雅康丽)说明书

2023-8-3 0:11:30

疾病

钾缺乏是什么?钾缺乏怎么办?钾缺乏症状有哪些?

2023-7-22 16: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