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贺菌病是什么?志贺菌病怎么办?志贺菌病症状有哪些?

当身体发生癌症时,免疫系统会识别并杀死癌细胞。但免疫系统本身也会发生癌症,淋巴瘤注就是一种起源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癌症。淋巴系统包含于免疫系统中,包括淋巴结、淋巴管、脾脏、骨髓、胸腺、腺样体、扁桃腺、胃肠等器官的淋巴组织等。近90%的淋巴瘤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非霍奇金淋巴瘤种类较多,可能起源于淋巴系统中的B细胞或T细胞。B细胞能够产生抗体,以保护人体免受细菌和病毒的侵害。起源于B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小细胞白血病(SLL)、套细胞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等。T细胞有好几种类型,有的T细胞能够直接杀死细菌或异常细胞,另一些T细胞则能增强或减弱免疫系统的反应。起源于T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包括T淋巴细胞淋巴瘤 / 白血病、外周T细胞淋巴瘤(皮肤T细胞淋巴瘤、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等)。在我国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成年人比青少年更常见。非霍奇金淋巴瘤病因未明,生活中的很多因素会增加淋巴瘤的发生风险,包括某些病毒(EBV、HTLV-1、HIV等)感染、接触有毒物质(苯、除草剂等)、有家族史、移植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等。医生主要依靠活检病理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了明确侵犯范围,还可能进行CT、磁共振(MRI)或PET-CT等检查。治疗主要取决于具体的分型和分期。根据生长速度快慢,非霍奇金淋巴瘤可分为生长缓慢的惰性淋巴瘤和生长很快的侵袭性淋巴瘤。对于惰性淋巴瘤,医生可能暂不采用治疗,以密切观察为主,一旦发现疾病进展,再进行治疗。侵袭性淋巴瘤则需要立即开始治疗,最常用的是化疗和放疗,对于难治和复发的患者,则可采用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感染,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有益。

别称

志贺氏菌病,志贺氏菌痢,志贺菌感染,志贺菌痢,细菌性痢疾,菌痢

概述

志贺菌病是由志贺菌引起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以往称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以结肠黏膜的炎症及溃疡为主要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急起畏寒高热、腹痛、腹泻、排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终年散发,夏秋季可引起流行。

志贺菌病分布很广,遍及世界各地。一般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较高。志贺菌病在我国是仅次于肝炎的第二位感染病,是国内分布最广的腹泻病。志贺菌病夏秋季发病率升高可能和降雨量多、苍蝇密度高及进食生冷瓜果食品的机会多有关。若在环境卫生差的地区,更易引起志贺菌病的大暴发流行。

志贺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粪便排出,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手、生活接触、污染食物或水源,或借苍蝇传播等方式,经口感染。

本病可分急性志贺菌病与慢性志贺菌病。急性志贺菌病根据毒血症及肠道症状轻重分为普通型(典型)、轻型(非典型)、中毒性志贺菌病(分脑型、休克型、肺型)四型;慢性志贺菌病分为急性发作型、慢性迁延型、慢性隐匿型三型。

典型症状为急起畏寒高热,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并出现腹痛、腹泻,多数患者先为稀水样大便,一两天后转为黏液或脓血便,量不多,里急后重感(表现为下腹部不适,很想解大便,而又无法一泄为快)明显。

本病以抗感染治疗为主,辅助补液、补充电解质等对症治疗。治疗关键点及难点在于彻底消灭病原体、综合治疗中毒型志贺菌病。

急性中毒型志贺菌病起病急、病情变化、进展迅速,病情危重,抢救不及时病死率高;慢性志贺菌病患者不易根治、易反复发作,成为潜在传染源且部分患者不易识别。

志贺菌病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易成为慢性志贺菌病,并成为重要传染源。

症状

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是志贺菌病最常见而突出的症状,可伴有发热。本病起病急,病情变化迅速,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惊厥、昏迷、四肢冰冷、呼吸困难等是病情危重的表现。

志贺菌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本病潜伏期为数小时至 7 日,多为 1~4 日。志贺菌病患者潜伏期长短和症状的轻重取决于患者的年龄、抵抗力强弱、感染细菌的数量、毒力及菌型等因素。

志贺菌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发热:急性起病,体温 38~39 摄氏度,伴畏寒、寒战,慢性志贺菌病多无发热。

腹痛:急性慢性患者均有该症状,多为左下腹隐痛或绞痛,持续时间不等。

腹泻:大便每日 10 余次至数十次,初为糊状或稀水样便,逐渐转为黏液便或脓血便,或黏液脓血便,每次量不多。轻型及慢性患者腹泻次数少。

里急后重:是急性典型患者最常见典型症状,慢性及轻型患者较轻。

营养不良:表现为乏力、消瘦,多见于慢性病程患者。

其他:及早识别重症患者,该类患者急起高热,可无腹痛、腹泻症状,迅速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惊厥、昏迷、四肢冰冷、呼吸困难等征象为病情危重情况。

志贺菌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志贺菌病病情轻重不一,中毒性志贺菌病病情危重,预后不良;不及时治疗并可迁延成为慢性感染者。

常见并发症包括:

菌血症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关节炎

赖特尔综合征(Reiter syndrome)

儿童易发生肠套叠

营养不良

贫血

维生素缺乏症

病因

志贺菌病是由志贺菌感染所致。

志贺菌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志贺菌感染:志贺菌随患者及带菌者粪便排出,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手、生活接触、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借苍蝇传播等方式,经口感染,且人群对志贺菌普遍易感。

哪些人容易患志贺菌病?

人群普遍易感,凡进食被志贺菌污染的食物、水均有可能感染。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患者家属容易感染;

慢性志贺菌病患者从事餐饮业容易造成流行导致就餐者感染。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幼儿、学龄前儿童易感染;

老年人;

免疫力低下人群: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术后、放化疗人群、肿瘤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发热:伴畏寒、寒战;

腹痛;

腹泻:尤其大便性状为黏液便、脓血便,或黏液脓血便者;

里急后重;

营养不良:乏力、消瘦,面色苍白。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急起高热,迅速出现精神萎靡、极度疲乏;

神经系统症状:嗜睡、惊厥、抽搐、昏迷;

四肢冰冷,面色苍白,口唇、甲床发绀;

呼吸困难、呼吸节律不齐、深浅不匀。

建议就诊科室

感染科

急诊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志贺菌病?

当医生怀疑为志贺菌病时,一般可根据本病的典型症状、血常规、便常规初步诊断,大便镜检发现红、白细胞,大便培养志贺菌阳性可确定诊断。慢性患者症状反复发作超过 2 个月、粪便培养检出志贺菌即可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常规:为常规检查项目,用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急性期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慢性期可有贫血。

大便常规:为常规重要检查项目,用以协助判断是否是肠道感染。取新鲜粪便的黏液及脓血部分送检,肉眼观察为黏液便、血水样便、黏液血便、脓样便。镜检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并可见吞噬细胞。

大便培养:目的是确定诊断,明确病原菌。留取新鲜粪便黏液或脓血部分送检,避免污染,痢疾杆菌阳性可确诊。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多次送检可提高阳性率。

快速病原学诊断:目的是早期诊断志贺菌病。包括免疫荧光菌球法、增菌乳胶凝集法、协同凝集试验、免疫艳蓝染色法,可以快速从粪便中获得阳性结果,阳性率可达 90% 以上。

单克隆抗体点免疫结合夹心法及反向间接血凝法:目的是在培养尚无结果前协助诊断。最近有人用来检测粪便中福氏痢疾菌的抗原,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探针法:有人采用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探针和粪便标本进行杂交,早期阳性率可达 85%,较常规培养阳性率 56% 显著增高,增加了早期诊断阳性率。

结肠镜检:检查前 1 天进食面条、稀饭、馒头等粗纤维少的食物,检查前需服泻药、大量饮水排空肠道,直到排出粪便为清水样方为肠道准备合格。

钡餐或钡剂灌肠:灌入体内人体不能消化吸收的制剂,然后通过 X 线检查根据制剂在体内形成的形态变化判断,慢性志贺菌病患者可见肠道痉挛、袋形消失、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及肠段缩短等改变。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出现症状的,有些什么症状?

发病前是否有特殊饮食史?

症状具体特点是什么?

周围人员是否有类似症状?

出现症状后是否就医过?做过什么检查?有无明确诊断?

是否治疗过?怎么治疗的?治疗后症状有改善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疾病会不会传染给家人,通过什么方式传播?

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家人是否需要检查及治疗?

什么治疗方法最有效?

能否彻底治愈?

是否合并相关并发症?

治疗

病因明确,直接进行病原治疗。针对病原选用敏感抗生素,规律足疗程治疗,配合对症治疗相应并发症。

药物治疗

急性志贺菌病的治疗:

抗菌治疗:可选择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等,或根据培养药敏结果选择。抗菌治疗以消灭细菌控制感染,为基础治疗。

中毒型志贺菌病(脑型):

阿托品或山莨菪碱:可解除微血管痉挛。

氯丙嗪、异丙嗪:采用亚冬眠疗法控制高温、惊厥,起降温、止惊的作用。

脱水剂:旨在降颅内压,可使用甘露醇或山梨醇,或与高糖交替使用。

呼吸兴奋剂: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洛贝林)等。

中毒型志贺菌病(休克型、肺型):

抗休克治疗:补液(氯化钠注射液、右旋糖酐、复方氯化钠)扩容纠正酸中毒,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丢失量补,肺型患者适当限制液体量避免加重肺水肿。

血管活性药:常用药物有山莨菪碱、去甲肾上腺素、酚妥拉明,用以解除微血管痉挛,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组织缺氧症状;预防及纠正急性肾衰竭。

强心药:根据情况可使用洋地黄制剂,增强心肌收缩力。

呼吸兴奋剂:呼吸衰竭早期可酌情使用呼吸兴奋剂。

慢性志贺菌病的治疗:

抗菌治疗:根据培养药敏结果选药,若培养阴性,选既往未用过的抗菌药,或根据该地区细菌药敏情况,选用较有效的抗菌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最好应用两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如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甲肟)。

其他治疗方法

呼吸机辅助呼吸:严重病例若呼吸停止,立即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强护理。

吸氧:可减轻组织缺氧症状。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有效病原治疗,可转为慢性志贺菌病,慢性志贺菌病不易根治,易反复发作。中毒型志贺菌病病势凶险,预后差,病死率高,尤其脑型患者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婴幼儿及年老体弱者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经过及时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急性志贺菌病多于 1~2 周痊愈,少数患者转为慢性。

日常注意

注意个人饮食卫生,有症状及时正规医院诊治,避免耽误病情。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肥皂洗手,注意生活环境卫生,积极消灭苍蝇。

消化道隔离:注意患者与家人餐具区分,患者使用物品及餐具开水煮沸灭菌,患者自己或家属处理完大便必须用消毒水浸泡双手 2 分钟。患者的大便要排在便盆内,同时用漂白粉乳剂或用优氯净消毒大便,药液要比粪便多 1 倍,用棍将粪、药搅拌混合均匀,放置 2 小时后再倒掉。便盆及搅拌棍要用同样的消毒药液浸泡、洗刷。

用药注意事项:在医生指导下规范足疗程治疗,勿私自用药。用药物期间要需注意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若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在症状轻可耐受范围内可继续服用药物,密切观察;若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等症,应及时就诊,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儿童及孕妇严格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定期复查:患者应根据情况每 3 个月复查大便常规、大便培养、血常规。复查阴性并且无症状定期体检。

饮食: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该注意饮食上营养、清淡、容易消化,以留置或半流质的粥、藕粉为主,症状未缓解少吃易胀气食物,如豆类、牛奶,少吃或不吃辛辣食物,不进食冷食、生食,限制动物内脏、油炸、烧烤以及油腻食物。疾病恢复后可逐步恢复平常饮食。

运动:疾病期间尽量卧床休息,可适当床旁走动。疾病恢复后应逐渐加强锻炼,选择行走、慢跑、羽毛球、健身操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次运动需大于 30 分钟,每周运动 3~5 次。

预防

志贺菌病主要经饮水、食物传播,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原菌污染食物、饮水及手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预防措施如下:

积极治疗患者,注意饮食干净,可通过清洗和烹饪为熟食再进食,不吃冷食或过夜食物,饭前便后肥皂洗手。

餐饮业人员严格检查,有慢性腹痛、腹泻症状及时就医,彻底治疗后方可从事该行业。从事饮食业的售货员、食品加工人员、饭店服务人员在工作前必须洗手。

消灭苍蝇,管理好粪便、垃圾及污水,注意周围环境卫生。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以下措施也有助于预防:

严格管理幼儿、学龄前儿童饮食,以新鲜、热食为主,负责幼儿饮食起居人员严格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包括准备饮食前、大便后肥皂洗手,食物清洗后彻底烹饪为熟食。

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注意饮食卫生,以熟食为主,避免进食冷食,口服多价痢疾减毒活疫苗。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醋酸泼尼松片的功效与作用-醋酸泼尼松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

药品

健胃消食片的功效与作用-健胃消食片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