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流感
概述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又称流感)是一种病毒感染疾病。人们通常使用“感冒”来描述任何与流感症状类似的轻微病症,但事实上,流感的症状通常比普通感冒更严重,且持续时间更长。流感通常不会引起成年人的呕吐或腹泻。
流感通常由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每年都会出现不同亚型的病毒株。
流感在密集人群中易于传播,主要方式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大多数流感暴发发生在秋季和冬季。老人、儿童、孕妇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属于流感的高危人群。
感染后几天内一般不表现出症状,因此,患者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流感传染给他人。
现有 2 种抗流感药物: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一般用于治疗重症患者,或流感并发症的高危人群。
大多数流感患者可以采取家庭治疗,包括多休息、多补水、服药控制发热。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有助预防流感。
症状
流感可引起发热、身体疼痛、头痛、干咳及咽喉干痛。患者可能会比平日更易感到疲惫和食欲不佳。流感症状通常在出现症状后 3 ~ 4 天最严重,但通常要过 1 ~ 2 周疾病才能彻底痊愈。
被病毒感染后,通常需要过 1 ~ 4 天才会出现症状,大多数患者会自行好转。流感有时可导致细菌感染,如耳部感染、鼻窦感染或支气管炎。少数情况下,流感还可能引起更严重的问题,如肺炎。
有些人属于流感的高危人群,比如幼儿、孕妇、老年人,以及长期患病或因免疫系统受损而难以对抗感染的人。
流行性感冒会引起哪些症状?
流感症状可突然出现,常包括:
首次出现症状时,体温可升至 38 ~ 40°C,甚至可达到 41°C。发热通常是持续的,但也可反复发作。老年人发热时体温可能低于儿童和青壮年。发热严重时,其他症状通常也会加重。
肌肉酸痛(通常很严重),通常发生在背部、手臂或腿部。
头痛。
眼眶部位疼痛。
疲劳、患病不适感及食欲不振。
干咳、流鼻涕、喉咙干燥或喉咙痛,在发病初期可能不会注意到这些症状,其他症状会更严重一些。随着发热症状的消失,这些症状可能会变得明显起来。
值得说明的是,有些人感染了流感病毒,但没有任何症状。另外,流感很少引起胃肠道的症状,如呕吐和腹泻。
反过来说,其他病症也有类似流感的症状,如普通感冒、细菌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哪些情况应立即就医?
如果症状严重、怀疑发生肺炎或已有疾病因流感加重时,需要去医院治疗,有时还可能需要住院。
婴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更容易出现流感的并发症,最好在症状开始出现的 48 小时内去医院就诊。如果接触了其他流感患者,也应该及时就医。
如果怀疑症状是由流感以外的其他原因引起,也请咨询医生。
如果遇到以下情况,需要拨打急救电话:
呼吸困难或气促。
严重头痛、脖子僵硬、意识错乱或困乏。
出现以下情况请尽快就医:
高热。
发热持续超过 3 天。
年龄仅 3 个月或更小的婴儿,发热至 38°C 或更高。
呼吸困难越来越重。
喘息加重。
新发疼痛增多,或疼痛持续固定在某个区域,如耳朵、喉咙、胸部或鼻窦。
接受家庭治疗后,疾病仍未消失。
症状加重或发生频繁。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儿科
如果诊断不明确或发生严重并发症,可能需要看传染病专科、神经内科等。
病因
流行性感冒通常由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出现不同的病毒株。
流行性感冒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类型是甲型和乙型,每种类型又包括几种亚型或病毒株。一般来说,出现在秋末和初冬的年度暴发流行,都是由甲型病毒引起的。
流感病毒经常发生变异,因此,感染了其中一个病毒株,并不会让感染者获得对其他病毒株的免疫力。
流行性感冒的广泛暴发流行,通常会让病毒发生巨大的变异(医生称为抗原转换),大约每 10 年发生一次。流感病毒发生变异时,流感患者的症状往往会更严重。
几乎每年都会发生病毒的小型变异(称为抗原漂移)。
病毒通过以下方式传播:
直接接触,如握手。
打喷嚏或咳嗽时形成的飞沫。
接触到沾有流感患者鼻子或喉咙部位体液的手帕等物品。
流行性感冒是如何进展的?
流感症状往往会突然发作。在许多情况下,患者甚至可以准确指出症状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在感染后的 1 ~ 4 天,症状会逐步显现,包括:
发烧:发烧大约会持续 3 天。在第 2 天和第 3 天发烧通常会有所降低,但也可能会持续发烧 8 天。
咳嗽、流鼻涕和喉咙痛:随着发烧和其他症状的减轻,此类症状就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发烧消退后,此类症状通常会延续 3 ~ 4 天。待其他症状都消失后,干咳可能还会持续 10 天。
完全康复可能需要 1 ~ 2 周或更长时间,但可能还会持续数周感觉疲乏和虚弱。
任何人都可能发生流感并发症,但在老年人和伴有其他疾病,尤其是心肺疾病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更大。
流行性感冒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任何暴露于流感病毒的人都可能受到感染。流感病毒在密集人群中易于传染、散播,例如在养老院、医院、收容所、学校和日托中心。在这些区域工作、拜访或居住,就会增加发生流感的风险。
下列人群发生严重症状和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2 岁以下儿童;
65 岁以上的老人;
孕妇;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其他肺部疾病或心力衰竭患者;
伴有其他健康问题(如艾滋病)或服用损害免疫功能药物的患者。
就医
医生会询问相关症状,并做体格检查。这些信息一般就足够医生判断是不是流感了。特别是当一个地区在短时间内发生了许多类似病例,且已向当地卫生部门汇报了流感疫情时。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会进行血液检查,或从鼻咽处取样检查,以了解感染了哪种类型的流感。
医生如何诊断流行性感冒?
如果出现了许多类似的患者,并且卫生部门已经确认了流感疫情,医生就可以单独根据症状来诊断流感。
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做一些检查来确认是不是流感,并找出病毒类型:
检查结果会影响治疗方案的决定。但在流感暴发期间,即使医生正在考虑抗病毒药物治疗,也可不需要进行病毒检测。
除了流感样症状外,还有其他特殊症状,提示存在其他疾病的可能。
卫生主管部门没有发现患者所在地区的任何其他流感病例。
检查包括病毒培养、血液检查(使用较少)。培养检测需要 24 ~ 48 小时,所以该检测并不能影响医生决定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现有的流感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在 30 分钟内得到结果。虽然不是 100% 的准确,但在决定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时,能够为医生提供参考。
治疗
对于大多数健康人来说,流感症状会在 5 ~ 7 天内消失,但疲劳感会持续一段时间。如果发病时正是流感季节,则只需在家中接受治疗。家庭治疗包括休息、多补水、服药控制发热。
在家治疗时,需仔细观察是否有细菌感染的症状,例如,在 5 ~ 7 天之后清鼻涕变为浓鼻涕,病情反复甚至继续加重。
流行性感冒该如何治疗?
如果实在扛不住,到医院就诊后,医生可能会建议服药。在症状出现 2 天内开始服药效果最佳,可以减轻流感症状,并缩短症状持续时间 1 ~ 1.5 天。
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能会降低流感的严重程度,并能预防流感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并非所有的抗病毒药物都可以对抗所有的流感病毒株。因此,使用抗病毒药物前,必须咨询医生。
抗病毒药物可能有助于:
降低病毒感染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缩短疾病的病程。
控制养老院的流感暴发。
阻止病毒向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高危人群传播。
减少流感的并发症。
哪些药物可以治疗流行性感冒?
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它们可以减轻症状,缩短流感症状的持续时间。
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曾用于预防和治疗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并不针对乙型流感病毒)。但在近年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CDC) 已建议医生,不要使用这两个药来防治流感。此类药物对大多数类型的流感病毒都没有效果。这也提示患者,应咨询医生采用哪些药物治疗更为合理。
另外,这些抗病毒药物并不能替代每年接种流感疫苗的效果。
请注意:
抗病毒药物的有效性可能每年都会变化。医生可以帮助患者选择更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大多数患者在感染后并未出现并发症,其实并不需要吃抗病毒药物,而是能够自行康复。但由于很多人会感到非常不适,可能需要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
在这里需要提出的是,服用以下药物并不能预防流感或更快地实现好转:
抗生素药物。
大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剂:例如维生素 C 或锌。
中草药或花草茶,如紫锥菊。
日常注意
为了缓解不适症状,在日常注意生活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多休息、多喝水、温水擦身、戒烟、服用非处方药。非处方药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对症治疗和用药安全,务必遵照药品说明的剂量和疗程或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滥用。若有疑问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如何减轻流感症状并加快康复?
流感患者的症状一般在 7 ~ 10 天内自行消失。与此同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缓解症状:
多休息:卧床休息能改善症状,还有助于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多喝水,补充发烧过程中流失的水分。水分还可以缓解喉咙沙哑。水、汤、果汁和热柠檬茶都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发烧令人感觉不适,可以用酒精和冰袋擦拭身体来尝试退烧。退烧并不会使症状更快消失,但它可以改善不适感。
热水淋浴,或倒一杯热水,把鼻子凑上去呼吸温热潮湿的空气,可有助于疏通鼻塞。
如果鼻子和嘴唇周围的皮肤因与纸巾反复摩擦而感到疼痛,可以涂一些凡士林。使用含有乳液的一次性湿纸巾也会有所帮助。
如果咳嗽严重,导致晚上无法入睡,可以适当加用止咳药物。
戒烟并避免吸入二手烟。这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而当发生感冒或流感之类的呼吸道感染时,尤其要加以重视。
尝试采用非处方药来缓解症状。注意用药安全。仔细阅读并遵照药品说明的指导用药。对于幼儿或伴有某些疾病的人群,服用咳嗽药和感冒药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减轻全身疼痛和头痛或退烧,可以尝试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如果是给幼儿用药,务必遵照医生建议的给药剂量。
鼻塞,可以尝试使用鼻或口服减充血剂。使用鼻减充血剂的时间不要超过药品标签的规定期限。过量使用会引起“反弹效应”。它会使黏膜肿胀程度比使用喷剂之前更为严重。
如果有干咳症状,可以尝试服用止咳药,缓解咳嗽症状。
舒缓咽喉痛,可以使用咽喉含片或普通硬糖。
避免使用抗组胺药:并不能缓解流感症状,可能会使鼻涕更为黏稠。
预防
每年可通过接种流感疫苗来预防流感。疫苗对于高并发症风险的人群尤其重要,如儿童、50 岁及以上的人、患慢性病或免疫系统受损的成人和儿童,以及孕妇。医务工 我们及其他需要与流感患者经常接触的人,最好也接种疫苗。
疫苗通常可以防止大多数流感病毒的传播。即使是在接种疫苗后感染流感,症状也会更轻,流感并发症的机率也会降低。流感疫苗不会导致接种人群感染流感。
注射疫苗
每年在流感疫苗上市后,应尽快接种,有助于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前些年还出现了一种鼻喷剂型流感疫苗。但某些情况下,鼻喷剂疫苗的效果不如注射疫苗。目前,鼻喷剂疫苗已经退出市场。
即使流感疫苗不能完全预防流感,也能降低症状的严重程度,减少并发症风险。女性在妊娠期间接种流感疫苗,对婴儿也有保护作用。
破除关于流感疫苗的误区
实际生活中,有的人不愿意接种疫苗,是因为他们听信了关于流感或疫苗的不实传言。这些传言包括,流感是一种微不足道的疾病,或接种疫苗反而会导致流感感染。疫苗接种确实可能会产生某些副作用,例如全身酸痛或发烧,但通常都很轻微,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现在有一类流感疫苗针剂,采用了更为细小的注射针头,并且以皮下注射代替了肌肉注射。在注射时,一般都可以减少不适感。18 ~ 64 岁的人群可以选用此类疫苗。
关于疫苗的注意事项
虽然抗病毒药物有时可以预防流感,但它们不像每年接种疫苗那样有效,因此无法取代流感疫苗的地位。
疫苗接种点的工作人员会告知接种者,发生下列情况不得接种疫苗:
对鸡蛋或疫苗的任何成分有严重过敏反应。因为大多数(并非全部)流感疫苗含有微量鸡蛋成分。但现在已经有不含鸡蛋成分的疫苗可供接种。
前次接种流感疫苗时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患有格林-巴利综合征。
如果正处于患病期间,且出现发烧症状,最好等身体康复后再行接种流感疫苗。
其他预防措施
其他可以降低流感或流感并发症风险,维持身体健康的措施:
勤洗手:特别是在冬季这样的流感高发季节。
不要随意用手触碰鼻子、眼睛和嘴巴,病毒最有可能通过这些区域侵入人体。
健康、均衡饮食。
坚持定期锻炼。
戒烟:吸烟会刺激鼻子、鼻窦和肺部的表层黏膜,从而增加了流感并发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