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注是小细胞肺癌的晚期阶段,是指肿瘤超过一侧胸腔,发生了远处淋巴结和血行转移的小细胞肺癌。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很难彻底治愈,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 6~12 个月[1],有报道 2 年生存率为 5.2%~19.5%[2],但也有患者可以长期生存。
可能与遗传、吸烟、环境污染、职业因素影响、年龄等因素相关。
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发热、胸闷、气促、气短、咳血、疲劳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表现。
主要通过胸部 X 线片、CT 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化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肿瘤标志物协助诊断,通过胸腔穿刺或支气管镜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广泛期 SCLC 以全身化疗为主,一般不考虑手术。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医生可能会对局部病灶做放疗,目的是缩小病灶、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提高生活质量[3]。
患者平时应注意休息、规律生活、适当运动、规律饮食、戒烟。
戒烟、远离二手烟、加强职业防护,避免接触致癌物质(如有毒气体等);定期体检,可预防或尽早发现小细胞肺癌。
症状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注通常已经发生转移,会有一些转移灶症状的出现。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常见的症状如下:
咳嗽、咳痰;
胸痛;
发热;
胸闷、气促、气短;
咳血。
其他症状:疲劳、乏力,很难通过休息缓解;体重减轻;肩膀或手臂疼痛;呼吸时的喘鸣;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肿瘤转移到其他器官或组织,可出现相应症状,比如:
脑转移:会出现头疼、头晕等神经性的症状;
骨转移:会表现为疼痛、全身乏力,出现杵状指、骨赘或者是骨关节病等。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在发展及诊治过程中,小细胞肺癌患者可出现一些并发症,比如:
胸腔积液;
膈肌麻痹;
心律失常;
心包填塞;
副肿瘤综合征;
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
低钠血症;
肺部感染;
骨转移癌;
阻塞性肺炎;
脑转移癌;
低蛋白血症;
肝转移癌;
上腔静脉综合征;
肺栓塞。
病因
小细胞肺癌注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该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吸烟、环境污染、职业因素影响、年龄等因素相关。也可能由于外界的刺激,使正常的肺组织细胞发生恶变,导致基因发生改变,从而引发了小细胞肺癌。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吸烟:是首要危险因素。即使被动吸烟,患肺癌的风险也高。
环境因素:生活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下,最终患肺癌的比例也是非常高的。
职业致癌因子:已被确认的职业因素包括石棉、砷、铬、镍、铍、煤焦油、芥子气、三氯甲醚、氯甲甲醚、烟草的加热产物,以及铀、镭等放射性物质衰变时产生的氡和氡子气、电离辐射、微波辐射等。
遗传:临床资料显示,很多患者存在小细胞肺癌家族史。
年龄:年纪越大,越容易发病。
其他因素:饮食因素、肺纤维化、装修因素、艾滋病病毒感染等,也可能对小细胞肺癌的发病产生影响。
哪些人容易患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以下人群容易患上小细胞肺癌:
长期吸烟或被动吸烟的人;
职业接触粉尘、放射物质、石棉、重铬酸盐的人;
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下的人;
具有结核、慢性支气管病、肺气肿、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病史的人;
具有家族肺病史的人;
40 岁以上人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长期吸烟者应定期进行胸部低剂量CT注检查,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出现咳嗽、咳痰,一般为刺激性干咳,或有少量白色泡沫痰,或出现痰中带血。
出现胸痛,多为钝痛或隐痛,无明显固定位置,深呼吸、咳嗽和大笑时加重。
运动后气短、吸气性呼吸困难、气急、胸闷等。
出现发热、疲劳、乏力感,很难通过休息缓解,以及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
建议就诊科室
肿瘤科
呼吸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医生单靠患者病史和症状表现,不足以明确诊断疾病。医生为了能够更好诊断疾病、指导治疗,还可能会建议患者做一些相关检验检查。
胸部 X 线片:是最基本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可以显示肺部肿瘤情况以及肺部改变,但这种方法细节分辨率不高,难以发现早期病变,已逐渐被 CT 取代。
胸部 CT 检查:可显示许多在 X 线胸片上难以发现的信息,用于肺癌的早期发现、诊断、定位及定性。另外,CT 和薄层重建是肺结节最主要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支气管镜和肿物穿刺检查:当肺部肿物怀疑为肺癌时,应根据肿物生长部位选择进行这两项检查,肿物临近肺门和主要气管可行支气管镜检查,肿物临近胸壁可行穿刺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查:通过验血,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癌胚抗原、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等指标,帮助判断病情。
病理学检查:通过支气管镜或肿物穿刺切取一定大小的病变组织,制作成病理切片,用显微镜进一步检查病变。可以确诊肿瘤是否为小细胞肺癌,并为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
还有其他一些相关检查,如 MRI(核磁共振成像)、经超声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纵隔镜、骨扫描 ECT(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血液免疫生化及基因测序、分子病理检测等,必要时,医生会要求患者做这些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出现这些症状有多长时间了?
以前体检有发现肺部异常情况吗?
是否有家族肺部疾病病史?
有长期抽烟的习惯吗?一天的抽烟量大概是多少?
是否有放射物质、石棉、重铬酸盐等接触史?
有没有出现过某一肺部炎症的反复发作?
之前是否确诊过其他呼吸道疾病,比如结核、慢性支气管病、肺气肿、哮喘等?
是否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下?
出现症状后,有没有治疗过,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需要手术切除肿瘤吗?
肿瘤发生转移了吗?
需要长期化疗吗?
化疗会不会带来很多副作用,比如掉头发?
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这个病会遗传吗?
治疗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注对应IV期 ,指的是肿瘤超过一侧胸腔,发生了远处淋巴结和血行转移,是晚期阶段,通常不再考虑手术治疗。指南推荐的首选方案为化疗联合免疫新药 atezolizumab。对于无法用到这个新药的患者,可以只用化疗。
患者可能有多个远处转移病灶。如果没有症状,可以不治疗。一旦出现了症状,医生可能会在上面“治本”的基础上,用局部手段来缓解症状。对于有脑转移的患者,可以进行全脑放疗。
小细胞肺癌病情进展迅速,有效的药物很少。一旦初始治疗失效,医生可能会鼓励患者参与临床试验,也可能通过化疗或免疫治疗来控制病情。
对于多轮治疗失败、体能状态很差的广泛期期患者,医生会用各种方法来减轻疼痛、缓解各种不适、补充营养,即“支持治疗”,而不推荐过于积极、却可能带来严重不良反应的治疗。
药物治疗
对于广泛期 SCLC,采用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如果患者身体状态良好,EP(依托泊苷+铂类)方案是经典的一线方案,也可以选择 IP(伊立替康+铂类)方案[1]。
如果一线治疗后病情复发或进展了,应选用怎样的二线治疗?专业界还没有统一方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CCN) 指南推荐,如果一线化疗 6 个月内就出现了复发或进展,二线化疗可以选择拓扑替康;如果发生在 6 个月之后,就可以再次选用初始治疗的方案[4]。
有一部分患者可以尝试参与新药物、新疗法的临床试验。但需要说明的是,新的治疗手段也并非人人有效。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发展和转归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很难彻底治愈,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 6~12 个月,有报道 2 年生存率为 5.2%~19.5%,但也有患者可以长期生存。
日常注意
关于小细胞肺癌注患者的日常注意调护,同样需要重视。这样做的目的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要注意休息,规律生活,适当运动,规律饮食,增强体魄。
一定要戒烟。
室内需要定期开窗通风,减少空气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浓度,保持环境卫生。
清淡饮食,不宜吃油炸、烧烤、辛辣刺激类食物。
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否则可能加重咳嗽、咯血等症状。
关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的调护:出现咯血情况时,最好不要让患者坐起来,应平躺,头偏向一侧,便于将血咯出;切勿因为怕咯血而憋住不咳;最好让患者将已在喉部、气管的痰血或残余血轻轻咳出;咯血期间,不要吃过热、刺激性的食物。放疗后若出现虚弱、乏力等情况,应多休息。放疗后如果出现皮肤反应,如红斑、水疱、溃疡等,应注意保护照射区域皮肤,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外用药物,同时要避免皮肤受过硬、过热、过冷等因素的刺激。
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患者不妨外出旅游、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等,让心情放松。
预防
一旦患上小细胞肺癌注,会严重影响生活,甚至威胁生命,所以平时做好预防十分关键。
戒烟,是头等大事。吸烟是肺癌发病的首要危险因素,所以需要彻底戒烟,并远离二手烟。
避免接触致癌物质,如有毒气体等,加强职业防护。
加强居室内的有效通风,也可使用空气净化装置。
装修房子时,最好选择环保装修材料。
炒菜时注意油温不宜过高,同时打开吸油烟机,并注意通风。
定期体检,可以使用低剂量螺旋 CT、肿瘤标志物检测等进行筛查。吸烟、有肺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需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