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变应性咳嗽
概述
过敏性咳嗽是指某些患者由于过敏性体质,在接触了某些诱发因素后出现慢性咳嗽,抗过敏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由于其临床特征与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或非哮喘性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咳嗽类型。
过敏性咳嗽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患者的基因缺陷有关。
临床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油烟、冷空气、空气污染、讲话过多、伴有其他过敏史。
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长期阵发性、刺激性干咳,无论日夜均会发生,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
若过敏性咳嗽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引发尿失禁、晕厥、失眠、焦虑等各类并发症。
药物治疗是过敏性咳嗽主要的治疗方式,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物可以有效治疗过敏性咳嗽。
患者应注意避免接触所有已知的过敏原,在病情发作时可开展居家治疗,缓解症状。
症状
过敏性咳嗽有哪些临床特征?
慢性咳嗽,持续时间不小于 8 周。
阵发性、刺激性干咳,白天或夜间均可发生。
常感到咽喉发痒或异物感。
无发热、无脓性鼻涕或痰液、无明显的感染迹象。
过敏性咳嗽会导致哪些并发症?
若过敏性咳嗽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引发下列并发症[2]:
气管粘膜发生机械性损伤。
尿失禁。
晕厥。
失眠。
焦虑。
病因
过敏性咳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过敏性咳嗽是中国慢性咳嗽患者的一个主要类型,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是由于患者存在某些基因缺陷,导致免疫系统受到特定的外源性刺激时会发生功能紊乱[3]。但是其临床病变的过程与常见的哮喘或咳嗽变异性哮喘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差异如下[2]:
痰中嗜酸粒细胞正常。
气管对各种刺激因素没有过强的收缩反应(无气道高反应性)。
呼吸功能不受影响。
过敏性咳嗽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烹饪的油烟。
冷空气。
灰尘或空气污染。
刺激性气体。
季节性花粉、飘絮。
讲话过多。
伴有其他过敏史。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患者在接触过敏原之后发生慢性咳嗽,且病情迟迟未见好转,应及早接受诊治[2]。
由于多种类型的咳嗽都可能由常见过敏原诱发,因此必须首先明确病情;
随后医生可以依据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方案,开展针对性的治疗。
就诊科室
呼吸科
医生如何诊断过敏性咳嗽?
医生通过仔细询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过敏原接触史,并对呼吸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即可作出初步的临床判断[2]。
影像学检查[2]:
X 光胸片;
胸部 CT。
肺功能检查[2]:
肺通气功能检查;
支气管激发试验。
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是慢性咳嗽和气道炎症病因诊断,最重要的一种无创检查,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2]。
过敏原皮试和血清抗体水平检查[2]:
评估患者是否为过敏性体质;
初步筛选可能的过敏原。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症状是不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能否大致描述目前症状的严重程度?
出现症状之前是否接触过常见的过敏原?
平时工作单位是否会接触粉尘或刺激性化学物质?
在什么情况下,症状会有所好转?
什么情况会导致症状更加严重?
患者或家属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的症状?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多久之后,症状可以缓解?
能否实现彻底治愈?
今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是过敏性咳嗽主要的治疗方式,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1][2]。
有哪些方案可以用来治疗过敏性咳嗽?
糖皮质激素[2]:
发病早期,症状轻微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3~5 天);
若症状较为严重,可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 4 周以上,直至症状完全缓解。
抗组胺药物[1][2]:
氯雷他定
地氯雷他定
枸地氯雷他定
由于并不存在细菌感染,医生一般不会使用抗生素治疗[2]。
日常注意
患者应注意避免接触所有已知的过敏原,在病情发作时可开展居家治疗,缓解症状[4]。
吸入加热的蒸汽可有助于缓解过敏性咳嗽的症状,但要注意确保安全,避免烫伤。
含服中药含片有助于减轻咽喉的不适感。
外出时,需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所有已知的过敏原。
室内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和空气加湿器。
避免烟酒和辛辣、刺激的食物。
冬天气温骤降或空气严重污染时,要做好保暖,并尽量减少外出。
外出归来要洗脸,每天清洗鼻腔。
预防
过敏性咳嗽的发作机制与基因缺陷或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并且过敏原复杂多样,往往难以做到彻底预防[2][3]。
临床既无法避免某个个体对特定过敏原产生过敏反应,也无法在首次过敏发生之前预知过敏原。
即使在发生过敏性咳嗽之后,也很有可能无法找出确切的过敏原。
当然,患者在过敏性咳嗽的高发季节做好防范措施,或许可以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