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禽流感是什么?人感染禽流感怎么办?人感染禽流感症状有哪些?

弹响肩胛,是肩胛胸壁关节疾病的一种,包括肩胸滑囊炎和肩胛骨活动中的捻发音、摩擦音、撞击音,可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肩胸关节疼痛。弹响肩胛最主要的病因在于肩胛骨异常力学摩擦胸壁导致,主要病因分为 3 种,滑囊炎、肌肉异常、骨或软组织异常。本病的危险因素有经常剧烈运动、姿势不良、骨肿瘤病史等。弹响肩胛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过肩活动时,患者可听到或能触摸到肩胛骨下方的异常声音,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甚至出现剧烈疼痛,影响关节活动。弹响肩胛以保守治疗为主,其方式主要包括对症止痛、矫正不良姿势;对于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在排除其他疾病后应接受手术治疗。弹响肩胛的主要危害在于长期的肩胛骨胸壁关节的异常摩擦可以导致或加重原有的关节周围慢性炎症,最终引起顽固性、慢性疼痛,影响生活质量。患有弹响肩胛的患者多有外伤史或长期劳损病史,故平时应注意运动防护,防止意外受伤。弹响肩胛经正规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别称

HPAI,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禽流感,人禽流行性感冒

概述

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根据禽流感病毒对鸡和火鸡的不同致病性,分为高、中、低/非致病性三级,一般不感染人类。但自 1997 年中国香港发现首例人感染 H5N1 禽流感以来,全球已发现能直接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有:H5N1、H7N1、H7N2、H7N3、H7N7、H9N2 和 H7N9 等。其中,高致病性 H5N1 亚型和 H7N9 亚型尤其引人关注。据统计,感染后病死率分别为 52.7% 和 40%。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分别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H7N7 等引起)和人感染 H7N9 禽流感(H7N9 引起)列入乙类传染病。其被发现时间、致病亚型不同,传播途径可能略有差别,临床表现及治疗类似。

流行病学特点:禽流感一般发生在春冬季,一般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染。传染源为携带病毒的禽类。传播途径仍需明确。研究认为,人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的主要途径是密切接触病死禽,高危行为包括宰杀、拔毛和加工被感染禽类。H7N9禽流感病人是通过直接接触禽类或其排泄物污染的物品、环境而感染。

高危人群:各类与家禽或禽类制品密切接触的从业人员,以及习惯生食禽类或蛋类的人群。

病情:根据病毒亚型和患者病情不同,临床症状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个体差异。部分可能仅有轻微呼吸道症状或眼部结膜炎。病情严重者,早期类似普通流感,伴呼吸道症状和发热、咳嗽、头痛、肌肉酸痛。随后,进展为肺炎,甚至重症肺炎。若病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将快速形成全身性炎症反应,造成多脏器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重度感染性休克,病情凶险,致死风险非常高。

治疗:及早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同时积极开展支持治疗,尽可能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疾病分型和分期,采用中药方案联合治疗。

预防传播及感染的措施:确诊或疑似患者都必须隔离治疗,同时对患者周边的禽类或制品进行扑杀或销毁。预防感染的关键是避免接触活禽和避免活禽交易市场暴露,禽、蛋类食品务必煮熟后食用。

症状

禽流感有哪些临床特征?

与其它类型的流感病毒相比,禽流感病毒导致的症状更严重。从感染到症状出现的时间(潜伏期)通常为 3~5 天,有时可长达 7 天,个别超过 10 天。

根据病毒亚型和患者病情不同,症状有非常明显的个体差异。

部分可能仅有轻微呼吸道症状或眼部结膜炎;

重症患者可呈现剧烈的全身性反应,有致命危险。

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急性起病,早期与普通流感相似,主要表现为——

发热,体温持续数天在 39℃ 以上;

流涕、鼻塞、咳嗽、咽痛;

全身症状明显,伴有头痛、肌肉酸痛等;

部分患者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重症患者可出现高热不退,病情迅速进展。

几乎所有患者都表现为明显的肺炎,出现急性肺损伤,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患禽流感后,疾病如何进展?

与其它类型的流感病毒相比,禽流感病毒导致的症状更严重。潜伏期(从感染到症状出现的时间)通常为 3~5 天,有时可长达 7 天。

症状往往突然出现并进展迅速,可能导致以下严重并发症:

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种严重的致死性肺部疾病)

循环衰竭

肾功能不全

多器官功能衰竭

重度感染性休克

全世界禽流感患者中,接近半数的感染者已经死亡。对于死于禽流感的患者,症状出现到死亡的平均时间为 9~10 天。

病因

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大多数禽流感病毒不会传染给人类,目前能够导致人类患病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有 H5N1、 H5N6、H6N1、H7N2、H7N3、H7N4、 H7N7、H7N9、H9N2、H10N7 和 H10N8。

禽流感是如何传播的?

野生鸟类感染家禽后,病毒很容易在数百只家禽中快速传播。家禽感染后并非都会发病,那些未发病、外观健康的家禽也可能导致禽流感的传播。人际间不会持续传播。

直接接触病禽、病禽的排泄物或分泌物,可能导致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具体传播途径包括:

触摸病禽。

吸入或接触来自病禽排泄物或分泌物的干尘。

吸入或接触病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

屠宰病禽或处理死禽。

食入未煮熟的病禽肉类或蛋类。

在少数患者中,禽流感发生了有限的人际传播(由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不过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禽流感病毒对热敏感,经 65℃ 加热 30 分钟或煮沸(100℃)2 分钟以上可灭活。为了安全起见,家禽和蛋类应该在煮熟后食用,蛋类烹制过程中明需确保蛋白和蛋黄已经凝固。

临床发生禽流感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研究表明,人群普遍易感,所以控制禽流感必须从源头控制活禽交易。常见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

从事家禽养殖业者及其共同居住的家属。

运输、销售及宰杀家禽的工作人员。

接触禽类样本或禽流感病毒的科研或检疫人员。

在家里饲养禽类或在疫情暴发期间与禽类密切接触的人员。

习惯生食禽类或蛋类的人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患者近期接触过活禽,并且出现发热伴呼吸道症状,例如头痛、咳嗽、鼻塞、流涕,应该尽快去医院接受检查。

上述症状可能是禽流感,也可能是普通流感,有必要先行鉴别、分析,查明病因。

由于禽流感的高致死率,近期接触过活禽的人员在出现临床症状后务必加以重视。

通过各项检查,医生会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就诊科室

感染科

呼吸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禽流感?

怀疑感染禽流感病毒,医生会询问近期是否曾接触过禽类,并询问患者症状,了解病情进展情况。根据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做出人感染 H5N1 或 H7N9 禽流感的诊断。

实验室检测:

血常规、CRP。

采集鼻咽拭子(蘸去少量分泌物)、痰等进行病毒检测:看是否存在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或是否存在病毒核酸。

影像学检查:评估是否出现重症肺炎。

X 光胸片。

CT 扫描。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近距离(1 米之内)接触过活禽、病禽、死禽或野生鸟类?

是否进食未煮熟的禽肉或蛋类?

是否密切接触(能够触摸或说话的距离)过来自禽流感疫区、发生严重呼吸道疾病或不明原因死亡的患者?

是否去过有禽流感病毒的实验室或家禽业工作场所?

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症状是持续进展还是维持稳定?

家里是否还有其他人也有类似的症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目前的症状?

需要做哪些检查?

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吗?

治疗多久之后可以痊愈?

是否会留有后遗症?对生活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与普通流感有什么区别?

吃鸡肉会感染禽流感吗?

老人和幼儿感染后病情是否更严重?

今后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治疗和并发症治疗。此外,还可使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治疗发热和疼痛;根据患者的疾病分型和分期,采用中药方案联合治疗。

最终,感染 H9N2、H7N7、H7N2、H7N3 者大多预后良好,而感染 H5N1 、H7N9 者预后较差。影响预后的因素还与患者年龄、是否有基础性疾病、是否有并发症,以及就医、救治的及时性等有关。

抗病毒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有助于减轻疾病严重程度、预防严重并发症和降低死亡危险。抗病毒药物治疗及早使用(发病 48 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效果更好。

抗病毒药物通过阻断病毒在人体的复制来发挥效果,常用药物包括奥司他韦 (oseltamivir)、扎那米韦 (zanamivir) 和帕拉米韦 (peramivir)。

对可能存在禽流感病毒暴露的人员(如患者家人、医务人员、与病禽有密切接触者),也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这种药物预防应在暴露后立即开始,并持续 7~10 天。

中药治疗

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疾病分型和分期,采用中药方案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于改善高热、咳喘、憋闷等症状;改善免疫功能,控制肺纤维化。

支持治疗、并发症治疗

卧床休息,维持人体代谢,保护消化道黏膜,加强营养支持,尽可能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积极治疗并发症:

某些患者可能出现细菌性肺炎,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可使用呼吸机来改善呼吸。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进行透析以维持肾脏功能。

日常注意

确诊或疑似患者都必须隔离治疗,同时对患者周边的禽类或制品进行扑杀或销毁。

确诊患者或疑似患者都必须住院,进行隔离治疗,直至确定没有传染性方可解除隔离。

患者住地或工作单位的其他家禽,政府部门会组织进行扑杀或销毁。

患者的亲属或同事需要进行隔离检疫,密切监测。

患者应保持休息,多饮水,健康饮食。

预防

避免接触疫区活禽及其排泄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妥善煮熟禽肉等有助于预防人感染禽流感。

如何预防禽流感?

制备预防禽流感的人类疫苗、制定疫情防控计划、扑杀病禽、清理家禽农场及交易市场,都是国家卫生防控层面应对禽流感的措施。

下列措施能够减少感染禽流感的机会:

如果居住在禽流感疫区,或者前往禽流感疫区旅行:

避免前往家禽农场和家禽处理厂,避免与鸡、鸭、鹅等密切接触。

避免前往活禽交易市场。

远离禽类排泄物或分泌物。

避免触摸家禽。

如果曾经接触过禽流感病毒,应接受医生观察 10 天,以及时发现疾病。

医生可能会使用药物来降低患病风险。

如果要前往禽流感疫区旅行,在离开至少 2 周之前注射普通流感疫苗。这样做不能预防禽流感,但有助于预防普通流感,从而避免同时感染禽流感和普通流感。

经常使用肥皂和温水洗手,或使用杀菌洗手液,保持双手清洁。购买洗手液时,应选择含有酒精的产品,这类洗手液清洁效果最好。

不要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蛋类或禽肉,但可以放心进食妥善煮熟的蛋类、鸡肉、鸭肉和火鸡肉,加热可以杀灭病毒。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特定抗癫痫药物或可治疗老年痴呆

2023-9-14 23:23:44

保健

别当胖子 小心不育来袭

2023-8-19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