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肝肿大
概述
肝下缘超过剑突下 3 厘米或剑突下至肚脐连线的中上 1/3 交界。可由许多疾病引起,是临床上某些疾病重要的体征。
流行病学: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感染,中毒、心脏疾病、胆汁瘀滞、肝硬化、肿瘤和囊肿、代谢功能障碍等都是导致肝大的原因。与病毒性肝炎患者接触者、长期使用具有肝损害作用的药物、患有代谢功能障碍疾病等是肝大的危险因素。
本病无分期分型。
肝大可表现为弥漫性肿大和局限性肿大。正常人及体质瘦弱者可触及肝边缘且质软,肝大患者可出现中等硬度或坚硬肝脏。症状以压痛多见。急性肝炎、急性胆管炎或胆绞痛发作时压痛明显,肝脓肿时压痛更为剧烈,主要为局限性压痛。肝癌常无明显压痛,慢性肝炎时压痛较轻,肝硬化、脂肪肝一般无压痛。除此之外,肝大可伴随有黄疸、消瘦、腹水、蜘蛛痣和肝掌、紫癜、牙龈出血等症状。
引起肝大的病因甚多,多数情况下肝大只是某一疾病的重要体征,故肝大者,应积极寻找引起肝大的确切病因,而不能寄希望于某些护肝药物来使肝脏恢复正常。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出现肝功能损害,进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加重等情况。
引起肝大的病因甚多,早期发现、监测和干预治疗引起肝大的原发疾病是预防该病有效途径。
症状
肝大是临床上众多疾病的重要体征,出现肝大时可能伴随有其他症状。
肝大的常见临床症状有哪些?
肿大:可有弥漫性肿大和局限性肿大,患者可在腹部摸到。
肝的质地改变:正常人及体质瘦弱者可触及肝边缘且质软,肝大患者可出现中等硬度或坚硬肝脏。
肝的边缘和表面:慢性肝炎、淤血肝的边缘较钝,表面较平滑,肝硬化的边缘锐利,表面呈结节状,临床上可通过触诊查到。
压痛:以上腹部疼痛为主,急性肝炎、急性胆管炎或胆绞痛发作时压痛明显,肝脓肿时压痛更为剧烈,主要为局限性压痛。慢性肝炎时压痛较轻。肝癌常无明显压痛,肝硬化、脂肪肝一般无压痛。
其他伴随症状:可有黄疸(皮肤、巩膜等发黄)、消瘦、腹水、蜘蛛痣和肝掌、紫癜(皮肤紫斑)、牙龈出血等症状。
肝大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
肝性脑病
肝癌
病因
肝大是由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引起。
肝大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感染性肝大
病毒性感染: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黄热病,风疹,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感染。
细菌性感染:急、慢性胆管炎,细菌性肝脓肿,肝结核。
真菌性感染:放线菌病,念珠菌病,曲菌病等。
螺旋体性感染: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肝梅毒,莱姆病等。
衣原体性感染:鹦鹉热等。
立克次性感染:斑疹伤寒,Q 热等。
原虫性感染:阿米巴性肝脓肿,黑热病,疟疾等。
蠕虫性感染:吸虫病、线虫病等。
非感染性肝大
中毒性:可由各类肝损害作用的药物,化学性因素等引起。
淤血性:患有心脏疾病、肝静脉阻塞等。
胆汁淤滞性:肝内外胆汁淤积、胆总管结石、胆管癌、胰头癌、壶腹癌等。
肝硬化:门脉性、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汁性、血吸虫性、坏死后性、心源性肝硬化等。
代谢障碍性:脂肪肝、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疾病导致肝脏代谢功能障碍等。
肿瘤和囊肿: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肝肿瘤、肝囊肿等。
其他:如结节病、肉芽肿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血肿、各种血液病、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瘤、艾滋病等。
哪些人容易患肝大?
有以下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肝大:
与病毒性肝炎患者接触者;
长期使用具有肝损害作用的药物;
患有代谢功能障碍疾病者;
疫区接触史;
患心脏疾病、胆道疾病者。
就医
当患者出现肝脏压痛、可自行触及肿大、变硬,或出现黄疸、腹水等症状时请及时就医。当患者发生昏迷、呕血、黑便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或立即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
肝肿大
肝质地变硬
肝脏压痛
黄疸
腹水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昏迷。
呕血、黑便。
紫癜。
建议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普通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肝大?
当医生怀疑肝大时,可以通过视诊、触诊、辅助检查等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视诊及触诊
患者需平躺在床上,充分暴露胸部和腹部,医生可通过手在腹部和腹部轻柔触诊,明确患者的肝脏大小、质地、边缘,以及患者是否有压痛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可出现白细胞增多或减少、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血清抗体效价增高、凝血功能障碍等,有助于明确肝大所引起的血液成分改变,以此确定原发病因。
粪便检查:粪便中可找到虫卵或滋养体,有助于诊断肝吸虫病。
十二指肠引流:有助于诊断胆道感染所致肝大,引流液中可发现致病菌。
肝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蛋白质代谢、糖类、脂类代谢、酶学、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色素的排泄、激素代谢、维生素代谢、药物转化功能的试验。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判断患者肝功能情况,明确引起肝大的疾病性质,判断肝病严重程度及预后,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其他辅助检查:
超声:超声可用于测量肝脾及胆囊位置、大小、形态,观察肝、门静脉及其分支的变化;确定肝胆疾病的性质、部位和范围;可在超声探查的指引下进行治疗和肝穿刺活检;对已确诊的肝胆疾病进行治疗和随诊观察。B 超检查对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意义较大。
X 线检查:
胸片:可确定膈肌的位置、形状及运动。
消化道钡餐造影:能发现食管静脉曲张,有助于发现胰头癌或壶腹癌所导致的胆道梗阻。
胆囊或胆管造影:对胆囊病变或胆道梗阻有诊断价值,黄疸患者不适用该检查方法。
CT 与 MRI:对肝硬化、脂肪肝、肝腺瘤的诊断,MRI 更优,对肝囊肿、肝血管瘤的诊断,CT 更优。
放射性核素扫描:可以动态观察在肝、胆管、胆囊中放射性浓集和通过情况,可显示肝脏的大小、位置、形态,主要用于诊断肝内占位性病变。血池填充对血管瘤有确诊意义,还可协助鉴别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梗阻性黄疸。较 X 线肝胆造影更优。
腹腔镜检查:有助于各种肝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用于确诊肝炎病期及并发症;肝硬化的原因、性质、程度;肿瘤的性质、部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剖腹探查,以及肿瘤能否切除;也有助于鉴别肝外梗阻和肝内胆汁淤积。
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适用于原因未明的肝大,有助于明确诊断、判断疗效和预后,了解各种肝病的演变过程。禁忌证为重度黄疸、腹水、凝血障碍。
肝血管造影:包括脾门静脉、肝静脉、肝动脉、经脐静脉门脉造影等方法。通过血管造影可了解各分支静脉的梗阻情况及静脉压力。肝动脉造影有助于评估肝脏肿瘤手术。MRI 可取代部分侵入性的血管造影检查。
肝血流图:是一种无损伤性检查肝脏和血管功能的方法,通过测定肝区组织对高频电流的阻抗变化,以反映肝脏的血液循环状态,判断肝脏功能及病理变化,诊断和了解疾病的演变、预后和转归,但对病因无特异性。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发现有这些症状的?
从事什么工作的?
有长期用药吗?去过疫区吗?
曾到别的医院就诊吗?治疗了吗?疗效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
还会有更严重的症状出现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什么治疗方法有效?
治疗
引起肝大的病因甚多,多数情况下肝大只是某一疾病的重要体征,如果出现肝大情况,请及时去医院就诊,积极寻找引起肝大的确切病因,而不能寄希望于某些护肝药物来使肝脏恢复正常。
药物治疗:积极寻找原发病因,针对原发病行药物对症治疗。
手术治疗:原发疾病无法用药物控制时,或原发疾病首选手术治疗者,均可采取手术治疗。如:肝大因单个巨大囊肿或脓肿引起,可行脓肿或囊肿穿刺抽液治疗。
疾病发展与转归
若不积极、及时治疗,可能出现原发病继续加重,肝功能进一步恶化,进而出现肝硬化、肝癌、肝性脑病等症状。
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症状可有控制,但肝脏可能不会完全恢复正常。
日常注意
用药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时,及时告知医生。
复查:口服药物大于 3 个月的患者需每 3 个月到医院复查肝功能。
饮食:戒烟限酒,每日饮酒不应超过 1~2 份标准量(1 份标准量为啤酒 285 毫升,红酒 100 毫升,白酒 30 毫升)。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戒烟限酒;
避免感染;
避免疫区接触。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长期口服药物者每 3 个月复查肝功能;
避免毒物接触;
尽量控制蛋白质摄入,以植物蛋白为优,每天 1.0~1.5 克 /公斤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