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凝血因子IX抑制物,获得性凝血因子VIII
概述
获得性血友病是由于循环血液中出现抗凝血因子 Ⅷ 或凝血因子 IX 自身抗体而导致的一种疾病,以抗凝血因子 Ⅷ 自身抗体最多见。
获得性血友病 A(凝血因子 Ⅷ 抑制物)的患病率约 1.5/10 万,获得性血友病 B(凝血因子 IX 抑制物)罕见,暂无发病率的确切统计。男女均会患病,多成年发病,两者发病均有增加趋势。
病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恶性肿瘤等。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包括相关基因突变、种族和家族史等,非遗传因素包括外伤史、手术史等。
根据产生的抗凝血因子不同,分为获得性血友病 A(凝血因子 Ⅷ 抑制物)和获得性血友病 B(凝血因子 IX 抑制物)。
患者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自发性出血,以软组织血肿、肌肉出血、皮肤淤斑瘀点为主,以皮肤瘀斑、肌肉软组织血肿、泌尿系统及消化道出血多见,关节出血较少见。
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止血治疗及凝血因子抑制物清除的治疗。治疗的关键点在于早期明确诊断。治疗的难点在于止血措施的选择及疗效不一,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及预后均不相同。
该病的病情凶险,可能会突然出现大量出血难以止血而导致死亡。
合并免疫系统疾病的女性应定期体检,做到早期正确诊断。正规的治疗可控制出血,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
症状
出血是获得性血友病最常见的症状,多为突然发生的自发性出血,可为皮肤黏膜的瘀斑、瘀点,也可为消化道、腹膜后或颅内的致命性出血,关节血肿少见。部分患者在拔牙或手术等操作后,伤口出血不止而首次发现本病。
获得性血友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浅表部位出血:皮肤黏膜的瘀斑、瘀点,鼻腔、牙龈出血等。
深部组织出血:关节腔、肌肉软组织出血等。
泌尿系统出血:常见血尿等,表现为小便颜色变深,可呈褐色或暗红色。
消化系统出血:可表现为呕血、解黑便或鲜血便等。
获得性血友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血肿压迫血管和神经
免疫系统异常
血源性疾病
死亡
病因
获得性血友病最常见的病因是继发于其他疾病,约一半患者无明显诱因。与获得性血友病最相关的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围产期女性、恶性肿瘤、手术等。
获得性血友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类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桥本氏甲状腺炎等。抗 Ⅷ 因子自身抗体最多见于这类疾病。这类疾病的患者体内有多种自身抗体产生,而抗凝血因子蛋白也属于自身抗体的一种,导致凝血因子减少而出血。
围产期女性:围产期是指怀孕 28 周到产后 1 周的时期。初产妇多见,可能是由于母体免疫状态改变,来自胚胎的 Ⅷ 因子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导致抗体的产生。
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实体肿瘤或血液系统肿瘤可以导致自身免疫功能失调,身体会产生多种自身抗体杀伤正常组织,诱发本病的发生。
哪些人容易患获得性血友病?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获得性血友病:
基因突变:Ⅷ 因子或 IX 因子相关基因发生突变时,体内易产生这类凝血因子的抗体导致凝血因子缺乏引起出血。
种族和家族史:非洲裔和拉丁裔美国人产生 Ⅷ 因子抑制物的概率较高;有本病家族史者易患本病。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获得性血友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围产期女性:妊娠晚期或者分娩后 1 周容易发生。
外伤史或手术。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浅表部位出血:皮肤黏膜出现瘀斑瘀点,鼻腔、牙龈等出血不止。
深部组织出血:关节腔、肌肉软组织出血等。
泌尿系统出血:出现褐色或暗红色小便。
消化系统出血:少量呕血、解黑便等。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大量呕血
剧烈头痛
意识障碍
便血
建议就诊科室
血液内科
消化内科
神经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获得性血友病?
当医生怀疑是获得性血友病时,通常进行凝血因子的抑制物筛选、抑制物滴度测定、凝血因子活性检测、抗磷脂抗体检测等检查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抑制物筛选:判断是否存在凝血因子的抑制物。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纠正试验,若不能纠正则考虑存在抑制物。
抑制物滴度测定:若抑制物筛选试验结果提示体内存在抑制物,则需进行抑制物滴度测定来进行确诊试验,采用患者血浆与正常血浆混合方法,测定抗体滴度。
凝血因子活性检测:判断凝血因子 Ⅷ、IX、Ⅺ、XII 活性,若凝血因子 Ⅷ、IX 活性单一降低,则考虑本病。
抗磷脂抗体检测: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进行鉴别诊断,若存在抗磷脂抗体,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也可被纠正,故需排除此种抗体才可进一步诊断获得性血友病。
细胞遗传血及分子遗传学检测:有条件的机构可以检测染色体核型及基因突变,寻找由遗传因素引起本病的原因。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第一次出血部位是哪里?多长时间停止出血?
亲属是否存在相同的症状?
曾经输过凝血因子制品或其他血制品吗?
有其他疾病吗?有没有长期服用药物?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个病可以治好吗?会影响寿命吗?
以后会不会反复的出血?
治疗的费用多吗?在医保报销的范围内吗?
这个病可以遗传吗?以后可以怀孕或做手术吗?
治疗
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是针对出血的处理,包括止血治疗和凝血因子抑制物的清除治疗。止血治疗包括对症止血、凝血因子抑制物旁路治疗、精氨加压素等,抑制物清除治疗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及时治疗预后较好,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两种治疗方法缺一不可。
药物治疗
基因重组活化凝血因子 Ⅶ 及活化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为一线治疗的止血措施,但国内目前无活化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国产凝血酶原复合物也有止血效果。
精氨酸加压素:常用的止血药物,老年患者慎用,需关注不良反应,如水肿、低钠血症和抽搐等。
糖皮质激素:常使用甲泼尼龙。对于凝血因子抑制物较多的患者,糖皮质激素可与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起到止血及促进造血的作用。
其他治疗方法
血浆置换:减少循环血中的凝血因子抑制物。难治性出血等患者,药物治疗仍达不到满意的止血效果,可以选择血浆置换。一般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等血液制品。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部分患者出血严重,可发展为致命性出血导致死亡。
经过及时的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能避免出血进一步加重。部分患者可能会反复出血局部出血,正规治疗后能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使用活化凝血因子及凝血酶原复合物需注意有无血栓形成,若有肢体肿胀、疼痛,立刻去医院就诊。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需注意消化道症状,出现胃炎、血糖波动、骨骼疼痛等,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胃黏膜保护剂、胰岛素治疗、钙片等。
复查:患者应每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主要复查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凝血因子活性等。
饮食:日常注意洁净饮食,不吃质地偏硬的食物(如坚果、核桃等)。
运动:
日常注意患者应加强锻炼,选择散步、快走等低强度运动。
卧床患者可在床面及床边适当走动,不做剧烈活动(如跑步、打球等)。
大小便管理: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如大便干燥或排便困难,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软化大便的药物(如乳果糖、聚乙二醇等)。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定期复查:围产期女性和因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长期服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需定期到医院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凝血因子活性等检查,做好产前诊断,尽早对症治疗。
减少侵入性操作及外伤:穿刺、导尿、手术、局部切除、微小部位整容等都属于侵入性操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谨慎选择手术治疗,以减少身体损伤,避免诱发获得性血友病的发生。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
定期体检:合并染色体异常或相关基因突变的人群,提高警惕,关注身体有无异常出血的情况,定期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