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老年人应激性结肠综合征,老年人肠应激综合征,老年人肠易激综合症,老年人肠胃功能紊乱,老年人过敏性大肠综合征,老年人过敏性肠综合征,老年肠易激综合征
概述
老年人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其胃肠道结构及生化均未发生异常,却反复间断发作腹痛、腹胀,并伴有腹泻、便秘等症状。
老年人肠易激综合征是老年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之一,61~70 岁的老年群体患病率为 6.52%,且女性患病率比男性要高,大概比例为 2∶1。
本病的主要病因是胃肠道动力紊乱。本病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精神压力和心理问题、肠道感染、喜欢食用产气食物、遗传因素等。
本病可分为 4 类,分别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不确定性肠易激综合征 4 种类型。其中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指会出现便秘和腹泻交替的模式。
与腹泻、便秘相关的腹胀、腹痛是本病最典型、最主要的症状。
本病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治疗关键点是确定并消除引起本病的因素,如抑郁、食用产气食物等。治疗难点在于只能通过药物缓解腹痛、腹胀等症状,没有有效的方法或者药物治愈。
本病会反复引发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可能影响患者食欲,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由于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锻炼,如参加晨练或者散步等,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并且保持一个平和愉快的心情,饮食中少吃产气的食物,如奶制品、葡萄干等,避免因为心理因素或者饮食刺激胃肠道,引发疾病。
症状
本病典型症状表现为,与腹泻、便秘相关的腹胀、腹痛。常见的症状为腹胀以及排便不尽感。
老年人肠易激综合征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肠易激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包括:
腹痛、腹胀:腹痛可以发生在腹部的任何部位,可能为局部性的或者弥漫性的钝痛或者刺痛等,就像腹部被打了一拳或者被针扎了一样,疼痛不会随时间加重。腹胀就是肚子有一种胀满的感觉,让人不舒服。
腹泻:排便次数超过了平时的排便次数,并且排出的粪便很稀,可能带有粘液。
便秘:排便的次数减少,每周少于 3 次,同时感觉到粪便难以排出,大便比较干或者硬,量也比较少。
排便不尽感:感觉排便没有排干净,但是又排不出,或者排便不久后又有想要排便。
非结肠源性症状及胃肠外症状:非结肠原因的症状为恶心、呕吐、胃像火烧一样等上胃肠道的症状。胃肠外症状表现为尿急、排尿频率高、呼吸不畅、心悸、头痛、悲痛、疲乏等。部分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表现,如敌意、多疑、紧张、抑郁等。
老年人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老年人肠易激综合征病常见并发症包括:
失眠;
口腔异味;
焦虑或抑郁;
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
疲劳;
头痛。
病因
老年人肠易激综合征的确切病因还不清楚,不同患者的病因可能有所不同,但主要病因,是由于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肠道功能性疾病。
老年人肠易激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胃肠道功能紊乱:胃肠道功能紊乱,分为胃动力不足或者胃肠动力过度亢进。胃动力不足是由于胃蠕动减弱,胃肠道内的食物无法正常排出,导致便秘。而胃肠动力过度亢进,蠕动过快,引起食物排空加快,无法得到充分消化,导致腹泻。这两者都会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人肠易激综合征?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老年人肠易激综合征病:
有精神压力与心理问题的老年群体:心理方面的应激反应会对人体的胃肠道功能有显著的影响,因此长期抑郁、焦虑的老年群体,容易患老年人肠易激综合征。
有肠道感染的老年群体:由各种病原,如寄生虫、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胃肠炎的患者,有 20%~25% 会在急性感染之后发生肠功能紊乱,容易导致肠易激综合征。
喜欢食用产气食物的老年群体:产气食物,包括奶制品、葡萄干、洋葱、卷心菜、扁豆、大豆等,易使患者发生腹痛、腹胀等症状,引发肠易激综合征。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老年人肠易激综合征病:
老年群体:老年群体由于年龄增大,身体各处机能下降,肠胃蠕动下降,容易出现各种肠胃疾病,引发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肠易激综合征。
有遗传因素的老年群体:在有肠易激综合征家族史的老年群体中,更容易患此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腹痛;
腹胀;
焦虑、紧张、抑郁;
大便带血;
发热;
反复腹泻: 腹泻的频率高于平时排便的频率,比如每天超过 3 次;
便秘严重:排便的频率低于平常,比如一周的排便次数少于 3 次。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出现无法解释的体重突然变轻。
建议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老年科
医生如何诊断老年人肠易激综合征?
当医生怀疑是老年人肠易激综合征病时,将通过便常规、乙状结肠镜检查、纤维结肠镜、针对腹部疾病的血液检测等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粪常规:用于检测消化道是否有寄生虫、病毒、细菌感染,检查胃肠道功能是否紊乱,辅助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便常规化验包括查虫卵、潜血试验、细菌敏感试验及检验粪便是否有白血球和红血球等。检查前注意不要吃上火辛辣的食物,如辣椒等,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纤维结肠镜:通过纤维结肠镜可以清晰地、依次地观察到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管、回盲部的粘膜状态,辅助诊断肠易激综合征。检查前 2~3 天应食用少渣的食物(如稀饭),检查前一天进食流质食物(如米汤,牛奶,菜汤),检查当天保持空腹或者可以喝少量的糖水。
针对腹部的血液检测:用于检测是否由腹部疾病引发的腹痛、腹胀等,从而辅助诊断患者是否患肠易激综合征。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腹痛的情况出现多久了?
腹胀的时候有感觉到腹围变大吗?
有没有腹泻?
有没有便秘?
有没有腹泻跟便秘交替发生的?
有没有胃部的灼热感?
患者的心理状态怎么样?有没有感觉抑郁或者焦虑等症状的?
有没有过胃肠道感染的?
患者平常饮食怎么样?经常吃辣或者生冷食物吗?
有没有药物过敏的历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是否严重?
便秘严重的情况下要吃泻药帮助肠道疏通吗?
何种原因导致的腹痛腹胀?
怎么样可以得到缓解?
需要进行什么治疗?
通过治疗可以完全恢复吗?会不会给胃肠道留下隐患?
治疗的费用高吗?
哪些治疗费用可以医保报销?
进行手术之后,平时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老年人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但迄今还没有任何方法或者药物有确定的疗效。患者要在医生的协助下积极寻找引发本病的因素,通过饮食和改变生活方式,如定期锻炼、减压等,来减轻症状。若饮食和改变生活方式无效,则考虑使用药物来缓解疼痛以及腹泻、便秘等症状。
药物治疗已检查
胃肠解痉药:最常用的是抗胆碱能药物,如硝苯地平,主要作用是可以部分减少肠内产气和拮抗胃结肠反射,对减轻便意窘迫、餐后腹痛有益。
腹泻药:如阿托品、洛哌丁胺等,主要作用是治疗重度腹泻的患者,改善严重的腹泻和腹胀症状。
便秘药:如聚乙二醇,主要作用是治疗由肠易激综合征引起的便秘。
抗抑郁药:如氟西汀,主要作用是治疗由抑郁引起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抗焦虑药:如地西泮,主要作用是缓解焦虑,避免因焦虑导致肠易激综合征恶化。
消除胃肠道胀气药物:如药用炭、二甲硅油等,主要作用是用来消气去泡,可以有效治疗胃肠道胀气,有效缓解胃胀的症状。
薄荷油:可以防治痉挛和肠绞痛,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
其他治疗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对患者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来改善焦虑、消极思维,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
疾病发展和转归
本病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患者容易出现反复的腹胀、腹痛症状,影响病患的生活质量,但不会对患者的寿命有影响。
经过正规治疗后,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腹胀、腹痛等症状,大大缓解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幸福感。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治疗便秘的药物偶尔服用一次就可以起效,如果病情特别严重需要每日服用的患者,需要事先咨询医生意见。
饮食:不宜食用刺激胃肠道、不易消化、兴奋神经的食物,如白酒、红薯、咖啡等;减少食用产气食物,如奶制品、葡萄干、洋葱、卷心菜、扁豆、大豆等。宜食用保护胃黏膜、增强免疫力、有助于睡眠的食物,如牛奶、鸡汤、香蕉等。
运动:每天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如饭后散步、晨练、慢跑等。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保持平和愉快的情绪:学会缓解自身的焦虑、抑郁等,可以向心理医生请求帮助,避免因为心理的应激影响肠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饮食卫生健康:水果蔬菜洗净之后再食用,不食垃圾油炸食品如辣条等,保持所处环境清洁,如厕后及饭前洗手,避免细菌、病毒的感染,引发肠道感染,导致肠易激综合征。
少吃产气食物,如奶制品、葡萄干、洋葱、卷心菜、扁豆、大豆等。多食用益生菌类食品,如酸奶,调节体内肠道微生态。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老年人群体:适当的锻炼身体,如散步、晨练等,保持每天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运动量,达到身体微微出汗,但没有明显的气喘的程度,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增强身体机能,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