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液纤维肉瘤是什么?黏液纤维肉瘤怎么办?黏液纤维肉瘤症状有哪些?

先天性肌强直(Myotonia Congenita)是遗传基因突变导致的以肢体肌肉强制和肌肥大为常见症状的遗传性骨骼肌离子通道病。临床表现为横纹肌主动收缩后无法及时放松,一段时间内持续收缩。该病可分为遗传方式和临床特点各不相同的 Thomsen 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 Becker 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两种先天性肌强直均为编码氯离子通道的 CLCN1 基因缺陷所致,后者临床表现相对更重。本病预后良好,寿命不受影响。先天性肌强直(Myotonia Congenita)是一种幼儿至儿童期起病的遗传性骨骼肌离子通道病。编码氯离子通道的 CLCN1 基因缺陷导致先天性肌强直。根据遗传方式和临床特点的不同,本病主要分为两种:Thomsen 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 Becker 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特征为婴幼儿期起病、肌肉肥大和用力收缩后放松困难。先天性肌强直常见症状为肌强直和肌肥大。很多情况下,患者的肌肉异常增大(肥大),看似“大力神”或“健美运动员”模样。本病男女风险相同,发病率为 0.3/100000~0.6/100000。我国尚无本病流行病学资料。

别称

黏液肉瘤

概述

黏液纤维肉瘤注是包括一系列恶性纤维母细胞性变,有不同程度的黏液样间质、细胞多形性及独特曲线形血管的肿瘤,好发于老年人肢体,特别是下肢。

该疾病目前病因、危险因素尚未明确。

主要表现为局部缓慢增大的无痛性肿块。

大多数黏液纤维肉瘤为低度恶性,治疗首选局部扩大切除。术前放疗,扩大彻底切除及术后化疗可降低复发和转移。

黏液纤维肉瘤的转移率为 20%~25%,位置深、恶性程度高的黏液纤维肉瘤更易发生远处转移,主要转移至肺和腹膜后。

病理组织学检查为黏液纤维肉瘤的最准确的检查方法。

症状

局部缓慢增大的无痛性肿块是黏液纤维肉瘤注最常见的症状。

黏液纤维肉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黏液纤维肉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肿物:绝大多数患者,四肢或躯干出现局部缓慢增大的无痛性肿块。患者可触摸到结节样肿块,大小不一。患者有肿胀感,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肿瘤坏死之后可以出现化脓表现,肿块减小;肿块所在皮肤可出现溃烂腐烂或者肿块疼痛加剧;患者可能出现发热,还可能会出现肿瘤部位出血等,都是属于肿瘤坏死的症状。

疼痛:发生于结肠的恶性黏液纤维肉瘤,患者可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右下腹部胀痛,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改变体位无明显变化。患者可能出现大便带血的表现。

呼吸困难:发生于甲状腺的黏液纤维肉瘤,患者表现为甲状腺质硬肿块,早期界限尚清、活动度差、随吞咽上下移动,表面可触及结节,晚期可因肿瘤压迫气管,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黏液纤维肉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转移到肺:出现咳嗽、咳痰、咯血、气短或喘鸣、胸部隐痛、发热等症状。

转移到腹膜后:出现消化不良、腹部胀痛、逐渐消瘦、发热、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等症状。

病因

该疾病目前病因、危险因素尚未明确。发病机制是原始间叶组织、纤维组织黏液变性或肿瘤组织的黏液变性。

黏液纤维肉瘤注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该疾病目前病因尚未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哪些人容易患黏液纤维肉瘤?

年龄:43~89 岁的男性。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患者四肢或躯干出现不明原因的、局部缓慢增大的无痛性肿块,或出现肢体肿胀感等。

患者出现右下腹部胀痛,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患者触及甲状腺质硬肿块,活动度差、随吞咽上下移动。

患者肿瘤侵犯肺脏发生咳嗽、气短或喘鸣、胸部隐痛、发热等症状。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疾病进展至晚期可因肿瘤压迫气管出现咯血注、严重呼吸困难等症状。

患者出现大便带血、腹部持续疼痛,不可缓解等的表现。

肿瘤未经系统化治疗,患者在疾病后期可能因为恶液质或电解质平衡严重失调而出现休克,也可能因免疫力降低出现感染性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快、脉搏快、倦怠、嗜睡、意识模糊等,需要立即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肿瘤外科

消化科

医生如何诊断黏液纤维肉瘤?

当医生怀疑是黏液纤维肉瘤时,将通常进行 B 超、CT、MRI 检查进行初步诊断,进一步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B 超:对黏液纤维肉瘤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并测定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

CT:可准确提示肿瘤的存在,确定空间位置,肿瘤数目和肿瘤引起的继发改变。

MRI:更明确显示肿瘤的位置、范围、边界和周围结构的关系。至关重要的是显示肿瘤与甲状腺周围神经的关系,在这方面 MRI 优于 CT。

多普勒超声探查:通过对肿瘤内血流信号的检查,判断肿瘤细胞活性强弱,进一步明确治疗方法。

病理学检查:是该疾病最准确的检查方法。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您有哪里不舒服吗?有明显症状吗?

是如何发现的?发现多长时间了?这段时间症状有加重吗?

有过就诊经历吗?做过哪些检查?

用过什么药物吗?用药后有好转吗?

有得过甲状腺疾病吗?有胃或十二指肠病史吗?

食用过不干净或生冷食物吗?

平时饮食、睡眠习惯怎么样?

家族中有直系亲属出现过类似症状吗?是否已经确诊疾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怎样患上这种疾病的?能治好吗?会复发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能确诊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怎么样?危险吗?

治疗费用高吗?医保能报销吗?

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什么?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这个病有传染或遗传的可能吗?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手术治疗以后有哪些在家里需要注意的方面?

治疗

大多数黏液纤维肉瘤注为低度恶性,治疗首选局部扩大切除。术前放疗、扩大彻底切除、术后化疗可降低疾病复发和转移。

药物治疗

术后化疗:目的在于利用化学抗癌药物杀灭残存的肿瘤细胞,防止因手术切除不彻底导致的术后肿瘤复发。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阿糖胞苷、柔红霉素、长春新碱、顺铂、卡铂等。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较好,预后佳。但少数患者可术后局部复发,个别患者可因远处转移死亡。这可能与切除不彻底有关系。故必要时须扩大手术切除范围,并定期复查。

其他治疗方法

放疗(放射性治疗):术前放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术后放疗仅适用于局部晚期患者、术前未经放疗和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可降低复发和转移率。

疾病发展和转归

经正规治疗后,黏液纤维肉瘤的局部复发率为 38%~60%,复发性肿瘤恶性度常常高于原发肿瘤,在术后 1 年内即复发者预后不佳。黏液纤维肉瘤转移率为 20%~25%,位置深、恶性程度高的黏液纤维肉瘤易发生远处转移。术前放疗,扩大彻底切除及术后化疗可降低复发和转移率。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疾病进展至晚期可因肿瘤压迫气管出现咯血、严重呼吸困难、大便带血、腹部持续疼痛等表现。患者在疾病后期可能因为恶液质或电解质平衡严重失调而出现休克,也可能因免疫力降低出现感染性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快、脉搏快、倦怠、嗜睡、意识模糊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寿命。

日常注意

术后注意事项:患者术后需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谨遵医嘱按时更换敷料(一般术后每 2~3 天更换 1 次,同时观察伤口局部愈合情况,观察伤口有无感染,直至术后拆线。若发生伤口出血、渗血,或外层纱布已被血液和渗液浸湿,则丧失防止感染的作用,需要立即更换敷料),防止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术后 3 天再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外阴部术后需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引起术后出血,若大便干燥或排便困难,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软化大便药物。

饮食:患者术后若无恶心注、呕吐反应,可直接食用普通饮食。日常注意饮食合理搭配,粗细适量,多食蔬菜、水果、鸡蛋、瘦肉、豆类等,增强体质,促进伤口恢复。

放、化疗后注意事项:接受放疗的患者,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同样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吞咽困难等放疗性食管、胃肠道反应;咳嗽、咳痰、喘息、气急等放疗性肺炎症状;骨髓抑制导致的贫血、易出血、感染等症状;心律失常、心衰等心功能不全表现。患者需注意保证周围环境清洁,饮食清淡,食用一些易消化食物,症状严重时及时就医,更改治疗方案。

复查:术后注意按时复查(1 年 1 次),观察疾病预后,防止复发。发现复发情况立即就诊。

预防

该疾病目前病因未明,本病暂无权威证据支持的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措施,按时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是有效措施。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氢氯噻嗪片的功效与作用-氢氯噻嗪片说明书

2023-8-3 0:11:30

保健

夏季记得给皮肤几个防护衣

2023-9-19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