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小肠转移瘤
概述
转移性小肠注肿瘤,是小肠以外部位的原发肿瘤(尤其是来源于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通过血液、淋巴、腹腔内种植等途径侵犯小肠所致。
此处没有流行病学数据。
小肠转移瘤主要来源于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
本病的疾病表现并不特殊,转移瘤初期较小,可出现腹部不适、腹痛、黑便等消化道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肠梗阻(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肠套叠(腹痛、呕吐、便血及腹部肿块)等急腹症表现。
小肠转移瘤说明肿瘤已到晚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治疗关键点与难点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切除。
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引起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以及腹部包块、肠梗阻、肠套叠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恶病质,表现为极度消瘦、乏力等,影响患者的寿命。
症状
本病的疾病表现缺乏特异性,转移瘤初期较小、无明显症状,可出现腹部不适、腹痛、黑便等消化道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肠梗阻注、肠套叠等急腹症表现,如腹痛、腹部肿块、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消化道出血等。
转移性小肠肿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转移性小肠肿瘤常见的症状:
腹部不适、腹痛、腹胀、腹泻。
恶心、呕吐。
黑便、呕血等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全身乏力、食欲差。
转移性小肠肿瘤常见可能会引起那些并发症?
转移性小肠肿瘤进展过程,可出现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
常见并发症包括:
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等。
肠梗阻: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
肠套叠:腹痛、呕吐、便血及腹部肿块。
肠穿孔:腹痛、腹胀。
腹膜炎:腹部压痛、按压松手后痛、腹肌紧张。
腹部包块、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等)。
病因
转移性小肠注肿瘤的病因尚不明确。
转移性小肠肿瘤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该病病因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予以证实。
哪些人容易患转移性小肠肿瘤?
恶性肿瘤晚期或肿瘤广泛转移的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呕吐注;
呕血;
排便为黑色、便血;
腹痛、腹胀、腹部压痛、腹部有包块、按压松手后痛、腹肌紧张;
停止排气排便;
便血;
贫血(全身乏力、面色苍白)。
如需要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大量呕血、便血(消化道出血不止)。
昏迷。
建议就诊科室
肿瘤科
消化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转移性小肠肿瘤?
当医生怀疑转移性小肠肿瘤时,一般通过实验室检查、相关影像学检查等检查得出初步诊断后,进一步做组织病理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X 线检查:通过 X 平片上小肠肠管的蠕动及黏膜形态,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小肠肿瘤。
B 超:可以实时观察肿瘤浸润深度及周围有无侵犯,可协助治疗方案的选择。
CT:可以发现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深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小肠钡剂造影结合 CT 检查可提高小肠肿瘤诊断的准确率。
内镜:能够比较直观地发现病变部位并确定肿瘤性质,对于十二指肠内转移瘤的检查有帮助。
腹腔镜检查:可直观发现腹腔内病变。
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对于诊断小肠转移性肿瘤很有帮助,可以发现肿瘤的位置,尤其是对肿瘤伴有出血者诊断价值更大。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
生化检查:可帮助判断患者是否贫血、消化道是否有出血的情况。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既往患有肿瘤吗?哪个部位的?病理类型是什么?
做过哪些抗肿瘤治疗?近期复查结果如何?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些症状?每次持续多长时间?有加重或缓解原因吗?
以前有类似的症状发生吗?和这次相比有什么不同?
出现这些症状后做过什么检查?是否接受治疗?效果如何?
亲属中有类似症状者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吗?
还会有更严重的症状出现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有什么治疗方法?哪种治疗方法最有效?治疗效果如何?
会复发吗?对寿命是否有影响?
治疗
小肠注转移性肿瘤确诊时已属于晚期,一般多不能切除。多以手术联合化疗或放疗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
化学治疗:有助于通过化疗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常用的化疗药物有 5-氟尿嘧啶、顺铂。
手术治疗
肠切除:适用于单发或局限性多发灶的患者,可维持消化道通畅,解除梗阻。
捷径手术或造口术:适用于疾病蔓延范围较大的患者,可缓解梗阻。
其他治疗方法
放疗:可延缓疾病的进展。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发展为消化道出血、贫血、肠梗阻、肠套叠、肠穿孔、腹膜炎等,对患者生活质量有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寿命。
由于本病多发生于恶性肿瘤晚期或广泛转移者,因此患者接受正规治疗后,治疗效果也较差。术后平均存活期为 7.7 个月。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术后注意引流管的通畅,避免挤压。术后第 1 天正常量为 300 毫升以内,若过量应及时告知医生等。
饮食:术后 1~3 天需进食流质饮食,而后逐渐转为半流质饮食。若患者无其他不适症状,大约 2 周后可正常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腌制、发霉、辛辣等食物,防止暴饮、暴食。
运动:术后第 1 天患者应卧床休息,尽量避免下床走动。术后 3 天,患者可适量在床边活动,根据身体情况决定活动的强度。术后 1 周可恢复正常活动。
定期复查:手术切除转移性小肠注肿瘤后,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和复查。每 6 个月到医院复查 1 次,主要复查胸腹部 CT、胃肠镜等项目。
放疗注意事项:接受放疗的患者,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可能会出现放疗部位皮肤的肿胀、破溃等不良反应,患者可遵医嘱用药。
化疗注意事项:接受化疗的患者,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差、乏力等不良反应。这是化疗常见反应,一般可以忍受。若实在难以忍受,或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请及时就医。
预防
本病暂无权威证据支持的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措施,可能的预防方法是:有肿瘤病史的患者,定期复查。规范治疗后,每 3~6 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CT注 或磁共振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