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囊肿是什么?淋巴结囊肿怎么办?淋巴结囊肿症状有哪些?

膀胱腺癌注是一种发生于膀胱黏膜的少见恶性肿瘤。膀胱腺癌好发于 45~70 岁,男性发病率较高,约占膀胱癌患者总数的 0.9%~2%。最主要的病因是致癌物激活藏在体内的癌基因,促使细胞癌变,形成肿瘤。危险因素包括毒性物质刺激、膀胱内黏膜长期受刺激、患有寄生虫疾病等。根据组织学来源,将膀胱腺癌可分为原发性膀胱腺癌、脐尿管癌、继发性膀胱腺癌。肉眼可见血样或呈洗肉水样的尿、尿频(白天排尿多于 6 次、夜间排尿多于 2 次)、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是本病主要的症状。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治疗关键点是需要根据肿瘤位置及大小,决定膀胱是否全部切除。治疗难点在于膀胱腺癌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高,容易转移。该疾病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而且恢复较差,大部分患者生存时间在 5 年内,5 年生存率约 33%。手术是治疗膀胱腺癌的主要手段,而放疗和化疗对膀胱腺癌不敏感。

别称

淋巴囊肿

概述

淋巴结囊肿(lymphocyst)又称淋巴囊肿,是淋巴管的囊性扩张,多数由淋巴管梗阻引起的淋巴液回流障碍所致,呈圆形、卵圆形或哑铃形,初期症状不明显,后期有胀痛感,可采取药物、手术等方法治疗。

淋巴系统是人体正常的防御系统,淋巴结是淋巴系统中的重要免疫器官,约有 600~700 个,遍布全身,一般不易触及。当人体受到外界刺激,如感染时,淋巴系统就会启动防御反应,造成淋巴结肿大。如果肿大的淋巴结刚好处于人体的表浅位置,就可能被触摸到,甚至肉眼看到,淋巴结囊肿就属于其中一种。

恶性肿瘤转移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淋巴系统,所以手术中会清扫部分相关淋巴结,以截断肿瘤转移的途径。被切断的淋巴管可能渗出淋巴液,若渗出速度大于人体的吸收速度,就会导致淋巴液滞留,形成囊肿。

淋巴结囊肿质软,前期无明显症状,但其内部压力会随着体积的增大而增大。当压力足够大时,囊肿会发胀,类似腿部肿胀,但触摸痛感较小。

如果囊肿处有明显压痛,且血常规、CRP(C 反应蛋白)均增高,有可能是淋巴结囊肿感染或淋巴脓肿。医生会建议做血、尿、肿瘤标记物等常规检查,以寻找淋巴结囊肿的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等有助于评估囊肿的具体位置、大小以及血流情况,以便指导进一步治疗。

淋巴结囊肿一般采取药物治疗,如消炎药吲哚美辛栓;如果伴有感染,则需要穿刺抽液,并使用抗生素;如果由恶性肿瘤转移引起,亦可采取手术切除囊肿,并辅以化疗或放疗等治疗。

淋巴结囊肿多发于中老年和亚健康群体,尤其是肿瘤患者,发病部位包括颈部、腋下、腹股沟、盆腔以及腿部等。若出现这些部位的肿胀、胀痛等,应及时就医。

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合理锻炼以及保持心情舒畅等,都有助于预防发病。

症状

大部分淋巴结囊肿无明显症状,接受淋巴结清扫手术的患者也多在术后随访中发现,但较大淋巴结囊肿往往会产生压迫症状,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一旦合并感染,可能危及生命。对于肿瘤患者,还会延误术后相关治疗,进而影响预后[1]。

淋巴结囊肿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淋巴结肿大:可分为局限性和全身性。局限性淋巴结囊肿质软,一般无压痛,常见于局部感染引起急性炎症的初期;全身性淋巴结囊肿除考虑感染外,还应考虑是否存在恶性肿瘤转移。

囊肿严重时会出现肿胀、压痛感。

压迫周围其他器官可引起不适或疼痛等。

淋巴结囊肿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营养不良:淋巴液产生量很大时,会引起体内营养缺失。

感染:跟淋巴结囊肿直径≥5 cm 有直接关系,与术后贫血也有关,合并感染时压痛明显。

肾积水:囊肿压迫输尿管会导致输尿管上段扩张、肾积水,严重者导致肾萎缩。

水肿、血栓形成等:囊肿直径较大时可压迫血管,导致下肢水肿、深静脉血栓[2]。

低蛋白血症。

败血症。

病因

淋巴系统是人体正常的防御系统,当人体受到外界刺激时,淋巴系统会启动防御反应,造成淋巴结肿大,包括淋巴结囊肿。另外,手术切断淋巴管后会导致淋巴液渗出,如果淋巴液渗出速度大于人体的吸收速度,就会导致淋巴液滞留,形成囊肿,这在恶性肿瘤手术中尤为常见,原因是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之一就是通过淋巴系统,清扫淋巴结可以截断肿瘤的转移途径。

淋巴结囊肿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术中清扫淋巴结:与清扫的淋巴结个数、清扫方式、肿瘤类型以及术后放疗等有关。

术中引流:引流不充分或吸收不彻底时,淋巴液容易滞留。

肿瘤细胞转移。

病毒入侵。

感染等。

哪些人容易患淋巴结囊肿?

接受过淋巴结清扫手术的患者;

肿瘤发生转移或复发的患者;

生活、饮食不规律等不良因素造成抵抗力下降者;

中老年群体,尤其是女性,如果接受过妇科疾病治疗,则为高危群体;

精神压力较大者;

嗜烟、嗜酒者等。

就医

大多数淋巴结囊肿症状不明显,临床上多于术后随访时发现,与囊肿的大小、位置、是否合并感染等密切相关。一旦发现,应及时治疗。另外,日常生活中若发现头颈部、腋下、腹股沟、腿部等位置出现较大或较多淋巴结囊肿时,也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血常规、生化常规、影像学等检查来诊断。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中触摸到淋巴结囊肿为黄豆粒大小以上;

按压囊肿有痛感,引起身体不适时;

囊肿已经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术后随访中检查发现的;

身体多个部位出现淋巴结囊肿,如颈部、锁骨上、腋下、腹股沟等,提示可能有淋巴瘤倾向;

出现淋巴结囊肿感染症状,如发热、高烧、局部疼痛等。

建议就诊科室

普外科

肿瘤科

血液科

医生如何诊断淋巴结囊肿?

医生通常通过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来确诊淋巴结囊肿。

常规检查

血、尿、生化检查:初诊时进行血、尿、生化检查,有助于发现导致淋巴结囊肿的潜在危险因素。常见检查指标包括血肌酐、血尿素、谷丙转氨酶、肌酐、尿酸、白蛋白含量、C 反应蛋白含量、淋巴细胞计数等。

肿瘤标志物检查:用于排除淋巴结囊肿是否由肿瘤转移或复发所致,常见肿瘤标志物有糖类抗原 125(CA125)、糖类抗原 153(CA153)、糖类抗原 199(CA199)。

影像学检查

超声:包括 B 超、彩超(彩色多普勒超声),其中彩超可以直观地看到囊肿内部的血流情况。

X 线检查:可发现囊肿所处的位置。

多层螺旋 CT:可准确检出并定位囊肿,并提供囊肿的大小和形态。

MRI(磁共振成像):当上述检查手段均不能确定囊肿性质时,可以采用 MRI 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囊壁和囊内情况。另外,MRI 还可以通过转移性的淋巴结囊肿发现隐匿的癌灶,并确定位置和范围,以便进一步治疗[3][4]。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可以同时分析淋巴结囊肿的形态学和代谢情况。

淋巴造影:将造影剂经末梢淋巴管注入,经 X 线摄片,可清晰显示淋巴回流的途径,并显示是否有淋巴液渗出形成囊肿。主要用于难治性淋巴结囊肿的诊治[2]。

超声内镜(EUS)检查:在判断肿瘤细胞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可显著提高超声的准确率。

病理学检查

通常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囊肿抽出囊液,或手术切除囊肿后送病理室检查和分析,以确定囊肿的良、恶性。另外,如果囊肿是恶性的,手术完整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查还可以确定囊肿大小,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淋巴结囊肿是何时发现的?如何发现的?

症状持续多久了?按压是否疼痛?

有没有做过相关检查?如果有,检查结果是什么?

是否治疗过?如何治疗的?

有无药物过敏史?

饮食习惯和偏好?

生活和工作环境如何?

以往是否做过手术?什么手术?

有无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痛风、结核等?

直系亲属中,有没有人出现过类似症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淋巴结囊肿严重吗?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要做哪些检查以确诊?

如何治疗?治疗多久?

治疗过程痛苦吗?

能治愈吗?治疗后还会复发吗?

对日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以后应该注意什么?

治疗

淋巴结囊肿一般采取药物治疗,比如消炎药吲哚美辛栓,如果伴有感染,则需要穿刺抽液,并使用抗生素,同时辅以消炎药。如果由恶性肿瘤转移引起,可采取手术切除囊肿,并辅以化疗或放疗等治疗。

药物治疗

淋巴结囊肿无感染,可用消炎药如吲哚美辛栓,这不但可以促进淋巴管闭塞,还可以退热。

淋巴结囊肿合并感染时,先穿刺引流(可以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2]),再辅以抗生素(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头孢类药物等)和消炎药治疗[5]。

出现肿瘤细胞转移或肿瘤复发,可选择以下药物:

化疗药和靶向药。

内分泌药物。主要针对乳腺癌患者,出现转移性或复发性淋巴结囊肿时,可以选择内分泌治疗。

免疫治疗。晚期肿瘤患者,若出现全身广泛转移,造成多个淋巴结囊肿的,可以考虑免疫治疗。

手术治疗

开腹手术治疗。对于耐药、难治疗、反复复发以及不可经皮引流的淋巴结囊肿,可采用开腹手术治疗[6]。

腔镜治疗。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尚未广泛应用。

以往接受过以手术切除为主的治疗的患者:

若以往未做过淋巴结清扫/切除,则补充清扫;

若已行淋巴结清扫/切除,经检查确认淋巴结囊肿是肿瘤复发的患者,需对囊肿行补充切除。

其他治疗方法

放疗。既往未行术后放疗的肿瘤患者,补充切除淋巴结囊肿后,可以考虑对淋巴引流区行预防性放疗。如果肿瘤复发的淋巴结囊肿未能完全切除,照射范围还应扩大,但必须控制正常组织损伤[3]。

介入治疗。可采用经皮导管硬化治疗,具有相对安全、操作简单且复发率低的优势[6]。

物理治疗。如腿部肿胀,可使用张力袜,睡觉前脱掉并将肿腿抬高。

疾病发展和转归

大部分淋巴结囊肿经治疗后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医患双方及早发现淋巴结囊肿并及早干预,有助于控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治疗结局。

日常注意

淋巴结囊肿与日常注意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长期熬夜;

注意饮食,建议以清淡为主,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加强营养,增强个人免疫力。部分淋巴结囊肿患者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需要补充营养;

戒烟戒酒;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接触存在污染的环境。

预防

淋巴结囊肿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人们可通过改善日常生活方式来预防。对于接受过淋巴结清扫的肿瘤患者,可从术后引流方式、化疗方式以及血清白蛋白含量等方面着手,以尽可能减少淋巴结囊肿的发生[7]。

用手轻揉淋巴结囊肿部位,如果囊肿质软且活动性好,无增大趋势,则一般和炎症有关;如果囊肿出现无痛的进行性增大,有可能与恶性肿瘤有关,应尽快就医;

日常触摸淋巴结囊肿为黄豆粒大小及以上时,建议及时就医做进一步检查;

炎症导致的淋巴结囊肿,还会感觉发热或压痛,可及时就医;

检查身体其他部位是否也存在淋巴结囊肿,如颈部、锁骨上、腋下、腹股沟等处,如有发现,应立即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减少周围环境的诱因。避免接触存在污染的环境,如化工厂、煤碳厂等;

术中也可以预防,比如彻底结扎淋巴管断端、放置引流管等[6]。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盐酸林可霉素胶囊(欧意)的功效与作用-盐酸林可霉素胶囊(欧意)说明书

2023-8-3 7:57:52

疾病

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是什么?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怎么办?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症状有哪些?

2023-7-22 16: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