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小儿家族性脾性贫血,小儿葡萄糖脑甙脂贮积病,小儿高歇氏病,小儿高歇病
概述
小儿戈谢病是由于葡糖脑苷脂在小儿肝、脾、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单核-巨噬细胞内蓄积,表现出肝脾肿大、骨痛以及神经系统受累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本病由法国医生 Phillipe Gaucher 在 1882 年首次发现并报道,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该病。
本病有群体差异性,犹太人发病率最高,约为 1/450,基因携带者约占 1/10,其余人群发病率为 1/10 万~1/40 万,基因携带者约占 1/100。目前据报道在国内从 1948 年至今发现患者已超过百例。
遗传基因是最主要的发病因素。
根据发病的快慢和脏器受累的程度可分为三型,Ⅰ 型(慢性型)、Ⅱ 型(急性型)、Ⅲ 型(亚急性型)。其中 Ⅰ 型最为常见,Ⅰ 型又可分为三期,即初期、中期和晚期。
本病的主要表现包括:肝脾肿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骨痛,神经系统症状。
以缓解肝脾肿大、血液异常、神经症状的对症治疗为主,包括营养支持、输血、脾切除手术等。治疗的关键在于修复并维持受损器官的功能。难点在于该病为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无法治愈,而基因治疗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本病可以严重破坏患儿的肝、脾、骨骼及神经系统功能,并发症多,致畸致残率高,严重威胁患儿生命。
产前筛查至关重要,一旦患儿出生,目前可采用的治疗手段有限。
症状
小儿戈谢病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滞后、肝脾肿大、骨痛、关节肿痛、神经功能异常等,但根据葡糖脑苷酯酶缺乏的程度不同,症状可有较大差异。
小儿戈谢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小儿戈谢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生长发育滞后,甚至倒退;
肝脾进行性肿大;
贫血,皮下出血;
骨痛;
眼球运动失调、斜视、水平注视困难;
皮肤可见鱼鳞病、棕黄色斑;
中枢神经系统受侵犯可有意识障碍、语言障碍、吞咽困难、全身肌肉萎缩、行走困难等。
小儿戈谢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脾梗死,脾破裂;
肝功能衰竭,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间质性肺炎,肺实变,肺动脉高压;
高钙血症;
病理性骨折,常见于股骨、肱骨和脊柱;
多器官功能衰竭。
病因
小儿戈谢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先天葡糖脑苷酯酶缺乏。
小儿戈谢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目前发现该病主要由遗传性的基因突变引起,突变位于染色体 1q21 上的 GBA1 基因,暂未发现其他明确的病因。
哪些人容易患小儿戈谢病?
家族中曾经有类似的发病者,家族谱系中存在着导致该病发生的隐性基因。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生长发育缓慢;
面色苍白,疲乏无力,皮肤及牙龈出血;
腹部膨隆;
咳血,便血;
眼前运动异常,斜视,水平注视困难;
皮肤见鱼鳞病,棕黄色斑;
意识障碍、语言障碍、肌肉萎缩,行走困难。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剧烈腹痛、胸痛;
吞咽困难、呼吸困难;
牙关紧闭,意识不清;
共济失调,角弓反张;
全身僵硬,抽搐;
肢体或脊柱骨折。
建议就诊科室
儿科
急诊科
神经内科
血液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小儿戈谢病?
当医生怀疑是小儿戈谢病时,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如生长发育迟缓、肝脾功能异常、持续性骨痛、眼球运动障碍、癫痫以及肌痉挛等,结合相关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脑电图、酶学检查及基因检测,可做出明确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视诊患者生长发育情况,有无呼吸频率、深度异常,叩诊有无肝脾肿大,听诊有无肺部损伤,检查有无动眼神经损伤,有无肌肉萎缩、强直、肌张力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和凝血可初步反映病变程度。
骨骼 X/CT 检查:明确有无骨质疏松和病理性骨折。
胸片:检查有无肺部受累。
脑电图:筛查有无颅内病变。
骨髓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若见到典型戈谢细胞可确诊。
酶学检查: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葡糖脑苷脂酶活性明显降低(<30% 正常值),是诊断戈谢病的金标准。
基因突变检测:属于定性检测,目前它的诊断价值高于酶学检查,可用于推测疾病预后。
其他检查:如骨龄测定可检测患者骨骼发育程度,判断骨骼受累情况;腹部 B 超可以判断肝脾大小;肺功能检查可以明确有无肺功能异常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您的孩子平时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最近有没有接触过什么动物?有没有发生过感染?
您的孩子有没有做过什么检查?接受过什么治疗?
您的家人里面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出现?您在生育之前有没有做过产前筛查?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吗?是怎么得这个病的呢?
该如何治疗呢?治疗费用大概是多少?
治疗效果如何?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我以后还能不能生出正常的孩子?
治疗
小儿戈谢病属于遗传性疾病,危害大,一旦发病,难以治愈,而且治疗手段和效果有限,重在早期确诊、积极地进行对症治疗和干预性治疗,治疗目的是对于轻症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重症患者尽可能地延长生存时间。
药物治疗
铁剂和维生素:作用是纠正脾功能亢进引起的贫血。代表性的药物如多糖铁复合物和维生素 B12。
钙及双磷酸盐:治疗继发性骨质疏松,预防病理性骨折。代表性的药物碳酸钙和唑来膦酸。
酶替代治疗:通过替代体内缺失或者失去活性的葡糖脑苷酯酶,恢复受累脏器的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特点是需要终生用药,包括西利酶、阿糖脑苷酶注射剂和伊米苷酶。其中阿糖脑苷酶注射剂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故不能用于以神经症状为主的患儿。
手术治疗
对于巨脾、脾功能亢进且年龄在 4~5 岁以上的患儿,为了预防脾破裂、改善出血和感染等情况,可以采取脾切除手术。
对于出现病理性骨折的患儿,可采取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其他治疗方法
输血和血小板:对于由于脾功能亢进引起严重贫血的患儿,需要输全血或者血小板。
基因治疗:尚处于研究阶段,通过将含有正常基因的细胞导入体内,通过细胞的大量增殖,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糖脑苷酯酶,起到持久的治疗作用。
其他治疗方法,如底物减少疗法,分子伴侣疗法、干细胞移植治疗等,同样尚处于研究阶段。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多数 Ⅱ、Ⅲ 型患者无法存活。
经过正规治疗后,Ⅰ 型患者智力一般不受影响,但生长发育较缓慢。Ⅱ 型患者神经症状重,治疗效果差,多在 1 岁内发病,2 岁内死亡,极少数能活过 2 岁。Ⅲ 型患者多在 10 岁左右发病,有轻度的智力损害,内脏受累为主,可有神经症状,少数死于神经系统相关的并发症。
日常注意
患有戈谢病的小儿一般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慢于常人,需要严密地看护和照顾,加强营养同时预防各种感染,同时定期复查,终生服药。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护理注意事项:注意冷暖,预防感冒及各种感染,严密看护,防止摔倒,避免各种意外。
用药注意事项:严格遵照医嘱,酶替代药物需要终生服用。
复查:需要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血指标、彩超、影像学检查等。
饮食:平时饮食应均衡,不偏食,多吃优质蛋白食物,如鸡蛋、豆类、瘦肉等。
运动:在严密看护下每周至少参加一次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体育锻炼可以是慢跑,游泳,踢球等。
其他:关注儿童的身体变化,积极做好对症治疗。
预防
具体预防方式:对生育过戈谢病患儿的家庭及亲属,应进行遗传咨询及致病基因携带者检查、产前诊断,是预防高危家庭再次生育类似患儿的最有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