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慢性腰背肌劳损,腰肌劳损
概述
慢性劳损性腰背痛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慢性的腰肌劳损,从而出现腰背痛、腰部活动受限等症状的疾病。
病因包括急性腰背部扭伤、累积性慢性损伤等。寒冷、潮湿条件下的工 我们更易患该病。
主要症状为腰痛、腰背部肌肉僵硬、腰部活动受限。
主要治疗方法包括理疗、肌肉锻炼、止痛药物、封闭疗法等。治疗关键点在于解除疼痛,难点在于无痛状态的长期维持。
症状
腰痛、腰背部肌肉僵硬、腰部活动受限等症状,是慢性劳损性腰背痛最常见的症状。
慢性劳损性腰背痛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腰痛:表现为腰部的弥漫性疼痛,通常早上起床时疼痛程度较重,稍活动数分钟后可有缓解,但过度活动又会造成疼痛加重。
腰背部肌肉僵硬:常表现为晨起时腰背部的僵硬感,活动后可有缓解。
腰部活动受限:表现为弯腰等活动困难。
病因
慢性劳损性腰背痛主要是由腰背部的急慢性损伤引起。它的常见病因包括急性腰背部扭伤、累积性慢性损伤等。
慢性劳损性腰背痛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急性腰背部扭伤:在腰背部急性扭伤的患者中,有一部分人由于损伤程度较重,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有误等,造成腰背部肌肉松弛、局部缺血,可导致慢性劳损性腰背痛。
累积性慢性损伤:一些特殊职业的从业者,如司机等,在工作时长期使腰背部肌肉处于牵拉状态,可使局部缺血、炎症,造成慢性劳损性腰背痛。
哪些人容易患慢性劳损性腰背痛?
司机:由于工作时长期处于坐姿、弯腰状态,经常使腰背肌处于高张力的状态,长此以往易形成颈腰部慢性损伤,患慢性劳损性腰背痛。
运动员:长期进行高强度运动,更易发生颈腰部的各种急、慢性损伤,导致慢性劳损性腰背痛的发生。
女性:虽然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发生该疾病,但是由于内分泌等因素,女性更容易患该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腰部剧烈疼痛,难以忍受。
腰背部活动严重受限,影响生活。
建议就诊科室
骨科
康复科
医生如何诊断慢性劳损性腰背痛?
当医生怀疑是慢性劳损性腰背痛时,将通过询问病史、X 线、化验等检查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X 线检查:主要是为了排除其他更严重的疾病。
化验:如 C 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主要是为了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相鉴别。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你是做什么职业的?
你曾经受过腰背部的外伤吗?
你的腰痛通常持续多久?是否超过半小时?
是否在早上更严重?
你的腰背部疼痛、僵硬在活动后是否会缓解?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有哪些治疗方式?
治疗费用高吗?
在平常生活中我需要注意些什么?
经过治疗后大概多久,我的症状能够得到缓解?
治疗
慢性劳损性腰背痛的治疗方式主要有理疗、肌肉锻炼、止痛药物等方式,严重者可予以封闭疗法。
药物治疗
止痛药物:主要作用是缓解患者的腰背部疼痛,代表药物有布洛芬胶囊等。
其他治疗方法
理疗:可以改善腰背部肌肉血液循环,缓解腰背部疼痛、僵硬的症状。可选择的疗法有高频电疗等。
肌肉锻炼: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通过一些特定动作锻炼腰背部肌肉,可增加肌力,促进康复。
封闭疗法:在疼痛处局部注射麻醉药物或激素等,以达到缓解疼痛作用。
疾病发展和转归
虽然慢性劳损性腰背痛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但若不接受正规治疗,腰背痛等症状会持续存在,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相关症状会得到良好控制。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注意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若出现呕血、黑便、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于消化内科就诊。
复查:患者应每 1~2 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主要关注患者症状是否缓解等。
日常注意运动:平时注意减少腰部的扭转动作,不挑重物,不久站、不久坐。
日常注意饮食:日常注意饮食无特殊注意,肥胖患者减轻体重以减轻腰部负担。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工作、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站姿、坐姿,勿久站、勿久坐。正确站姿为从正面,双耳连线、双肩最高点连线、双侧髂前上棘连线、双膝连线、双踝连线、分别与地面平行。从侧面看,内耳、肩峰、臀部中间、膝盖外侧、脚踝连线与地面垂直。正确坐姿为双眼距目标物 50~70 厘米,腰背贴近椅背,膝盖屈曲稍微高过椅子、利于血液循环,双脚板自然落地。
运动时注意安全,预防运动损伤,避免腰部超范围的活动,注意降低对抗剧烈运动的时间,如篮球和拳击等。
女性在更年期特别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心态等,加强腰背部肌肉训练,如进行小燕飞等腰背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