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一类削弱骨骼并增加骨折发生风险的疾病。儿童和青少年可能罹患青少年骨质疏松症。此情况最常见于 8 ~ 14 岁的儿童,偶可见于生长徒增期的儿童。
青少年骨质疏松症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这是因为此疾病可能发生于儿童逐步建立其骨强度的时期。18 ~ 20 岁时,人体建立约 90% 的骨量。在骨骼建立时期,骨量减少会使患者面临骨折等并发症的风险。
青少年骨质疏松分为继发性和特发性两种。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另一种疾病导致的骨质疏松症。这是迄今为止最常见的一种青少年骨质疏松症。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医生不知晓病因的骨质疏松症。此类型青少年骨质疏松症较少见,似乎在男孩中比女孩中更为常见。此疾病一般始于青春期前。患儿的骨密度可能大部分在青春期恢复,但成年后骨量达到峰值时仍无法完全恢复正常。
症状
青少年骨质疏松症的体征和症状包括:
腰背部、髋部、膝部、踝部、足部疼痛。
行走困难。
腿部、脚踝或足部骨折。
病因
可导致儿童罹患骨质疏松症的疾病和原因包括:
青少年关节炎。
糖尿病。
囊性纤维化。
白血病。
乳糜泻。
成骨不全症 (“脆骨病”)。
同型胱氨酸尿症 (一种遗传代谢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库欣综合征。
吸收不良综合征。
神经性厌食症或其他进食障碍。
肾脏疾病。
有时青少年骨质疏松症是疾病本身导致的直接结果。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患儿骨量可能低于预期,受累关节附近尤甚。
女运动员三联症也可导致年轻女性罹患骨质疏松症,该综合征由三种情况构成,包括由于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能量缺乏和无月经。
某些药物也可导致青少年骨质疏松症。这些药物可能包括癌症化疗药、治疗癫痫发作的抗惊厥药物或治疗关节炎的类固醇。若孩子存在相关疾病,应告知医生检查其骨密度。
就医
青少年骨质疏松较难诊断。骨密度检查是早期发现低骨量的最准确方法,但需仔细解读才能在儿童中做出明确诊断。
医生通常会在有迹象表明儿童存在骨骼脆弱时诊断青少年骨质疏松症。当儿童骨折但并未伴发跌倒或其他创伤,且儿童的骨密度评分较低时,可能提示存在此疾病。
治疗
医生会根据青少年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提出治疗建议。若患儿患有另一种疾病,医生将会实施相应治疗。若为药物所致,患儿可能需应用不同药物或更低剂量的此类药物。
成人可应用的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均未获批用于儿童。
保护患儿的骨骼并防止骨折至关重要。患儿可能需要使用拐杖或其他支具。其可能还需避免可能导致骨折的运动类型 (例如接触性运动)。医生会告知适宜患儿的运动类型。
所有儿童 (包括青少年骨质疏松症患儿) 均需有助于建立健康骨骼的生活方式。包括富含钙、维生素 D 和蛋白质的饮食,以及尽可能丰富的安全身体活动。此外,儿童最好避免摄入咖啡因。许多专家建议,截至成年前,青少年骨质疏松症患儿至少应每隔一年接受一次骨密度检查。
日常注意
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减缓骨质疏松症的进展。戒烟、充足锻炼也很重要。散步、慢跑、跳舞和负重运动都能让患者的骨骼更强健。充足的钙和维生素 D 也有助于维持骨骼强健。
预防
可通过以下方式预防骨质疏松症:
适当的负重锻炼、富含钙和维生素 D 的饮食可以强健骨骼,并帮助预防骨质疏松症。
在儿童期和青春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能够增加骨量,极大降低成年期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
除了饮食和运动之外,戒烟限酒也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