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泌尿系统肿瘤是发生于泌尿系统的肿瘤,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部位。肾实质肿瘤最常见的类型为肾细胞癌,此外还包括肾错构瘤、肾母细胞瘤注等。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肿瘤多数为尿路上皮癌,主要来源于移行细胞。
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肾实质恶性肿瘤,高发年龄为 50~60 岁,男性多于女性,儿童患者相对罕见[1][2]。尿路上皮癌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男性高于女性。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世界范围内膀胱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 9 位[3]。
肾脏肿瘤及尿路上皮癌的危险因素较多,常见的因素包括吸烟[4][5]及长期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此外,肾癌可能与家族遗传因素相关,而尿路上皮癌可能与慢性感染、长期服用镇痛药物、结石等因素有关。
肾脏肿瘤常见症状为腰痛、血尿、腹部肿块等,此外可出现发热、贫血、红细胞增多症、高血压、高钙血症等症状。尿路上皮癌最常见的症状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可因输尿管梗阻发生绞痛,或因膀胱刺激而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对于肾脏肿瘤,根据肿瘤性质及病变范围,可选择肾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术。肾盂癌和输尿管癌应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及输尿管开口部位部分膀胱壁袖套状切除术。对于膀胱癌,根据肿瘤浸润的程度,可选择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肾细胞癌及尿路上皮癌均属高度恶性的泌尿系统肿瘤,可通过浸润侵犯周围组织器官或淋巴、血行转移,进行扩散,因早期症状较不明显,发现肿瘤时可能已出现全身转移。晚期泌尿系统肿瘤可出现一系列严重全身症状,死亡率较高。
肾癌未经手术切除者生存期明显较短,经根治性手术治疗后,因肿瘤累及的范围不同,恢复情况也不同。尿路上皮癌,根据肿瘤浸润侵犯的程度,术后生存期也可存在差异,且尿路上皮癌病变常为多中心性,存在术后复发的可能性。
症状
肾脏肿瘤常见的症状为血尿注、腰痛和腹部肿物,同时因肿瘤侵犯肾脏,影响肾脏正常功能,可出现一系列其他症状。尿路上皮癌最常见的症状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因血块阻塞输尿管,可出现尿路梗阻及绞痛,因刺激膀胱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晚期泌尿系统肿瘤因全身转移,常出现严重消瘦、贫血等恶病质表现。
泌尿系统肿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肾细胞癌
血尿、腰痛、腹部肿物:为肾癌三联征,但很少同时出现,若同时出现以上症状通常表明肿瘤已进入晚期阶段。
副肿瘤症状:因肿瘤侵犯肾脏影响其正常功能,可出现一系列副肿瘤症状,如发热、贫血、高血压等。
肾错构瘤
常见症状为腰痛、血尿,肿瘤体积较大时可触及腹部肿块,若破裂出血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肾母细胞瘤
常见于婴幼儿,表现为巨大的腹部肿块,可伴腹痛、发热等。
肿瘤体积继续增大,可引起呼吸道及消化道压迫症状,导致气促、食欲下降、消瘦等。
肾盂癌、输尿管癌
肉眼血尿:常为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
排尿困难及尿潴留:血块阻塞输尿管可引起尿路梗阻及绞痛症状。
膀胱癌
肉眼血尿: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也是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
膀胱刺激症状:因肿瘤侵犯膀胱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刺激症状。
排尿困难及尿潴留:膀胱肿瘤体积增大,引起膀胱出口梗阻所致。
泌尿系统肿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晚期泌尿系统肿瘤若发生全身转移,会引起严重消瘦、贫血等恶病质表现。
肿瘤可转移至肺、骨、肝等其他部位,引起相应表现。
病因
肾癌及尿路上皮癌注可能的致病因素较多,常见的病因包括吸烟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此外,肾癌可能与家族遗传因素相关,尿路上皮癌可能由慢性感染、长期服用部分药物或结石引起。
泌尿系统肿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肾细胞癌
吸烟:吸烟者发生肾细胞癌的可能性显著升高。
化学物质:长期接触镉、石棉等有害化学物质,发生肾癌的风险也明显上升。
遗传因素:部分肾癌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肾错构瘤
肾错构瘤可由血管、平滑肌、脂肪等组织异常增生所致,结节性硬化病患者肾错构瘤发病率更高。
肾母细胞瘤
可能由肾脏异常发育而导致肿瘤细胞异常增生所致。
尿路上皮癌
吸烟:吸烟也是导致尿路上皮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化学物质:可能导致膀胱癌的化学物质包括芳香族胺、亚硝酸盐等。
慢性感染:慢性细菌、血吸虫及艾滋病病毒感染,可能诱发尿路上皮癌。
药物:长期应用镇痛药物、环磷酰胺等,可增加尿路上皮癌发病风险。
结石:长期结石损伤,可能诱发肾盂、输尿管及膀胱鳞状细胞癌。
哪些人容易患泌尿系统肿瘤?
长期吸烟或接触镉、石棉、芳香族胺等有害物质的人,容易出现泌尿系统肿瘤。
有肾癌家族史,可能导致肾癌发病率上升。
长期慢性感染、应用镇痛药物治疗、结石等人,尿路上皮癌风险上升。
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出现肾错构瘤可能性大。
肾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
就医
若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血尿注或腰部肿块,或者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若无明显症状但通过超声、 CT 等检查发现肾脏、输尿管或膀胱肿物,也应尽快就医以明确诊断。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出现腰痛、血尿或腰部肿物,伴或不伴发热、贫血、高血压等症状。
出现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可能伴有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等)。
建议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泌尿系统肿瘤?
就诊时,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结合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之后确定诊断。
肾细胞癌
常出现腰痛、血尿、腰部肿物等表现,可能伴副肿瘤症状。
超声检查可见肾脏有实性肿物形成。
CT 可见密度不均匀的肿物,注射造影剂后可出现增强但强度低于周围肾实质。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也可提示肾细胞癌大小及侵犯程度。
尿路上皮癌
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可伴尿频、尿急、尿痛等刺激症状。
尿常规可见血尿形成,尿液细胞学常可见脱落的肿瘤细胞。
尿路造影可发现肾盂、输尿管及膀胱的肿瘤。
超声、CT、MRI 也可提示肿瘤部位、大小及侵犯程度。
膀胱镜、输尿管镜:可直接观察肿瘤位置、大小、数目及具体病变情况。
肾错构瘤
超声、CT 可见肾脏肿物。
肾母细胞瘤
超声、CT 提示肾脏巨大肿物,磁共振检查可提示肿瘤内出血。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什么?
是否有血尿、腰痛、腰部肿块或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出现?
是否合并发热、贫血、高血压等症状?
是否出现排尿困难?
近期是否有体重下降表现?
病程中是否有症状加重的表现?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肿瘤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
肿瘤具体位于什么部位?
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
需要行哪些检查以明确诊断?
可以手术治疗吗?需要采用什么样的手术方式?
需要行放疗或化疗吗?
手术后肿瘤有复发的可能性吗?
手术后可以有多久的生存期?
治疗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吗?
治疗
泌尿系统肿瘤一旦确诊,多数应尽快行手术治疗。不同泌尿系统肿瘤对放化疗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医生会根据肿瘤具体情况,采用手术结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肾细胞癌对化疗不敏感,通常采用免疫治疗注或分子靶向药物治疗[6]。
肾母细胞瘤对化疗较敏感,可采用手术结合化疗的治疗方式。
肾盂、输尿管癌术后可进行膀胱内化疗药物灌注。
未浸润肌层的膀胱癌,也可行膀胱内灌注化疗。
肿瘤已发生远处转移,或患者全身条件较差,难以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一般要采用全身化疗。
手术治疗
肾细胞癌:根据肿瘤大小及侵犯的范围,可选择肾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术,逐渐严重的肾细胞癌首选根治性肾切除术。
肾错构瘤:体积较大时可行肾部分切除术,或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
肾母细胞瘤:应尽快行肾切除术。
肾盂癌、输尿管癌:应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输尿管开口部位膀胱壁袖套状切除术。
膀胱癌:根据浸润程度可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若肿瘤未浸润肌层,可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若侵及膀胱肌层,可根据肿瘤侵犯范围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全膀胱切除后需行尿路改道和膀胱替代术,常用肠道代膀胱术。
其他治疗方法
放疗也常用于泌尿系统肿瘤的治疗。肾细胞癌对放疗不敏感,通常作为手术或免疫、靶向治疗的辅助手段;肾母细胞瘤对放疗较敏感,围术期可结合放疗;放疗对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效果较差,一般也作为手术及化疗的辅助手段。若患者已不适合手术治疗,应行全身放化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肾细胞癌:未经手术治疗者,5 年生存率低于 2%,根治性手术治疗后根据肿瘤大小及侵犯范围,生存期也存在差异,肿瘤侵犯范围越大,生存越差,术后 5 年生存率越低。
尿路上皮癌:根据肿瘤大小、侵犯范围及分期生存情况不同,肿瘤浸润范围越小、分期越早,生存期越长。因尿路上皮癌常为多中心性,术后容易出现复发,应定期复查。
日常注意
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同时增加营养摄入以促进手术损伤恢复。
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健康饮食,适当增加锻炼,避免烟酒,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定期复查,观察症状进展及变化,若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诊。
预防
戒烟:可降低发生泌尿系统肿瘤的可能性。
避免接触相关有害化学物质(如芳香族胺、亚硝酸盐等),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病率。
若存在肾癌家族史,应尽早筛查,定期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
避免长期应用可能导致尿路上皮癌注的药物(如镇痛药物、环磷酰胺)。
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应尽早治疗,避免其成为尿路上皮癌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