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尿道畸形是一种泌尿系统先天性发育畸形,多见于男性,分为尿道上裂及尿道下裂。
尿道上裂表现为尿道自开口向上延伸在阴茎背侧形成一沟槽,包皮在背侧裂开。尿道下裂是一种男性尿道口异常,是尿道口开口于阴茎后侧的先天性畸形。异位的尿道口可位于阴茎头、阴茎体、阴囊或会阴的任何部位。
尿道上裂常与膀胱外翻(一种少见而复杂的先天性畸形)并存,在男性中较多见,发病率为 3 万婴儿中有 1 例。尿道下裂是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男性多见,活产男婴中的发病率为 0.3%~0.7%。从全世界的人口调查来看,尿道下裂的风险似乎在逐渐上升。
大多数尿道下裂的病因不明,基因和环境因素都可能与尿道下裂有关。
主要表现为阴茎下弯、坐位排尿、勃起功能障碍、不育等。
症状较轻者可不治疗,病情严重时需手术治疗。
症状
症状与畸形种类和程度有关。尿道上裂可合并膀胱外翻;尿道下裂可合并隐睾(阴囊内无睾丸),症状常与尿道开口位置相关。
常见症状有哪些?
尿道上裂的常见症状包括:
尿失禁;
尿反流;
合并膀胱外翻时有疼痛、易出血。
尿道下裂的常见症状包括:
尿流方向异常;
阴茎下弯;
坐位排尿;
隐睾。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尿道上裂:引起泌尿系感染、皮疹、湿疹等;
尿道下裂:引起勃起功能障碍、不育等。
病因
大多数尿道畸形的病因不明,可能与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
常见原因有哪些?
产妇高龄;
母亲患糖尿病;
胎龄小于 37 周;
父亲有尿道下裂史;
暴露于吸烟和杀虫剂;
胎盘重量低;
暴露于涂料、溶剂、粘合剂、清洁剂、农药、化妆品和工业化学品等。
哪些人易患病?
有家族史者;
母亲怀孕条件不佳者;
母亲吸烟者;
母亲怀孕期间接触有毒化学制品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包皮未完全覆盖阴茎头部,导致在阴茎背侧呈帽状堆积所致包皮异常;
异常阴茎弯曲(阴茎下弯);
2 个尿道开口;
难以控制尿流的方向;
坐位排尿。
建议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
医生通常在为新生儿进行体格检查时发现该病。
可能需要做如下检查:
泌尿生殖道影像:合并泌尿系感染时进行;
超声:评估内生殖器,了解有无子宫或睾丸的位置;评估有无上泌尿系统畸形及是否合并心脏畸形。
核型分析:确定染色体成分是否正常、有无Y染色体。
血清电解质:筛查失盐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医生可能询问哪些问题?
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症状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母亲怀孕时年龄多大?是否有糖尿病?分娩时孕期是多少周?有无吸烟习惯?
父亲有无尿道畸形?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的尿道畸形?
需要做哪些检查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期间应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治疗。轻度尿道下裂,即尿道口位于前端/远端、不伴有明显阴茎弯曲者,除尿流方向外,对其他功能的影响通常不大,一般不需要手术纠正,尤其是尿道口位于阴茎头的患者。病情比较严重者,手术矫正的目的在于建立有正常功能和外观的阴茎,使尿流方向正确,并使阴茎在勃起时伸直。
手术治疗
尿道上裂:整形手术包括阴茎伸直和尿道成形术。伴有尿失禁者,若括约肌成形术失败,医生会考虑尿流改道手术。
尿道下裂:足月健康儿宜在 6 月龄时手术。
一期尿道成形术:通常用于修复阴茎头或阴茎体尿道下裂。
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用于较严重的尿道下裂,将其他部位带血管的皮肤转移到阴茎后侧皮肤上来重建尿道。
两期尿道下裂修复术:用于重度或严重型尿道下裂,包括有明显阴茎下弯者。第一期手术用于纠正阴茎弯曲,第二期手术在首期手术伤口完全愈合至少 6 个月后进行,以重建尿道。
疾病发展和转归
手术矫正通常可使多数尿道下裂患者获得良好结局。
重建的尿道生长良好,很少需要再次手术。
外观和功能修复良好,患者对生殖器自我认知、性功能和生育能力感到满意。
日常注意
术后应注意监测体温,观察敷料情况(判断出血情况)和排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若患儿佩戴敷料出院,应注意保持敷料表面的清洁。
较年长儿童,术后应停止剧烈体力活动和骑跨型玩具(如自行车)3 周。
若患儿仍在使用尿布,请使用两片尿布,以对阴茎施加额外保护。
实施比较复杂的尿道下裂修复术后,会保留导尿管 5~10 天,注意按时就医拔除。拔除导尿管后注意观察排尿情况,有异常及时就医。
正常饮食。
预防
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避免高龄妊娠;
母亲戒烟;
母亲控制糖尿病;
怀孕期间避免接触有毒化学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