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什么?结直肠癌怎么办?结直肠癌症状有哪些?

小儿韦格纳肉芽肿,现在称为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可引起全身疾病,主要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肾脏。发病率约为 3/100000,男性多于女性,约 3∶2,多见于 40~50 岁,儿童少见,流行病学数据不清。病因未完全清楚,目前多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本病主要累及上呼吸道、肺和肾脏病变,所以最先出现的是鼻窦炎(持续性流涕),还会出现肺部症状,如胸闷、气短、咳嗽等,肾脏的症状为血尿、蛋白尿等。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口服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后期出现肾衰竭时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的关键点,是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设定。治疗的难点在于,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选择不同的用药周期。本病如果不经正规的治疗,90% 以上的患者 2 年内死亡。早期积极的治疗可以明显的改善治疗效果。

别称

大肠癌

概述

结肠注和直肠组成了人体的大肠。其中,结肠根据在身体中所处的位置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分。

食物经过小肠吸收后到达结肠,结肠会从剩余的食物中吸收水分和盐分。之后储存在直肠中,直至通过肛门作为粪便排出。

发生于结肠和直肠的癌症统称为结直肠癌,俗称为大肠癌。

结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2018年预估的新发病例为37.63万例,死亡19.10万例。

大多数结直肠癌是由结直肠息肉发展而来的。肠息肉指的是肠黏膜表面向肠腔凸起的异常组织。肠息肉有不同类型,其中腺瘤性息肉癌变的可能性较大,超过1厘米的息肉或是多发息肉,癌变的可能性也更大。

结直肠癌细胞不止会侵犯肠壁,还可能通过血管和淋巴管,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有的结直肠癌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疾病进展,有的患者可能出现排便习惯改变、黑便、虚弱等症状。

医生主要根据活检病理明确结直肠癌诊断。为了明确肿瘤的分期和分型,医生还可能让患者进行CT等影像学检查和基因检测。

结直肠癌的治疗选择取决于癌症的分期和类型。可用的治疗手段包括局部治疗(手术、放疗、消融介入)和系统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目前还没有确定的方法能够有效预防结直肠癌,但筛查能够发现息肉并及时摘出,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也很重要。

症状

结直肠癌有哪些症状?

有的结直肠癌没有任何症状,但也有一些患者可能出现下列症状:

排便习惯改变:例如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外观发生明显改变,持续数天。

里急后重:这种感觉指的是刚刚便完又出现要排便的感觉,但实际上不能排便。

便血:大便中有鲜红色的血。

黑便:大便看起来发黑,像柏油一样。

腹痛。

虚弱和疲劳。

突然消瘦:这是指在没有明确原因的体重下降,在 6~12 个月期间,体重减轻超过 5%。

贫血:结直肠癌通常会导致肠道出血,时间长了可能导致贫血。

需要注意的是,结直肠癌的不少症状与痔疮、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症状相似。仅凭症状,无法完全确定是否是结直肠癌。

病因

结直肠癌的病因是什么?

结直肠癌的具体病因并未完全明确。不过癌症的发生与基因突变相关,结直肠癌也不例外。

目前已发现一些基因通道的打开或关闭,与结直肠癌的发生相关。这些基因有的是可遗传的,有些则是后天导致的体细胞突变。

与结直肠癌发生相关的遗传性基因

APC基因:这是一种抑癌基因,一旦出现异常,可导致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加德纳综合征(Gardner syndrome)等,最终导致结直肠癌发生。

与DNA修复有关的基因(如MLH1、MSH2、MLH3、MSH6、PMS1和PMS2):这类基因一旦突变,会导致林奇综合征,一种遗传性肠癌。

STK11(LKB1)基因:这也是一种抑癌基因,突变后会导致Peutz-Jeghers综合征,一种遗传性肠癌。

MYH基因:这类基因能够“校对”细胞分裂时的错误,一旦突变,就可能导致与MYH相关的息肉病,引起结直肠癌发生。

与结直肠癌发生相关的非遗传性基因

绝大多数与结直肠癌发生相关的基因突变都是后天获得的,不会遗传,包括KRAS、SMAD4、PTEN、BRAF等。

哪些人容易得结直肠癌?

尽管结直肠癌的病因尚未明确,但已明确一些因素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有这些风险因素,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结直肠癌,不必过于恐慌。

目前已明确的风险较高的人群包括:

超重或肥胖:超重或肥胖人群更易发生结直肠癌,尤其是男性,风险升高更为明显。

久坐:久坐人群的结直肠癌风险会成倍增加。

红肉、加工肉:这类食物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抽烟、酗酒:长期吸烟的人不仅更易发结直肠癌,且死亡率更高。男性每日饮酒超过570毫升,女性每日饮酒超过285毫升,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会明显升高。

老年:超过50岁的人群,结直肠癌风险也会上升。

有肠息肉或炎症性肠病病史:这些疾病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也更高。

有家族史:有1/3的结直肠癌患者有家族史,一方面是由于遗传因素,另一方面是共同的生活环境和习惯导致发病风险升高。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也更高。

种族:犹太人是目前公认的结直肠癌发病率最高的种族。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患者如出现上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出现黑便的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患者,可以到医院进行筛查。筛查的项目包括粪便隐血检查、肠镜。

建议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普外科

胃肠外科

肿瘤科

医生如何诊断?

医生会询问病史,并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患者可能需要接受以下检查:

血液检查:该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有无贫血,以及肿瘤标志物是否升高。

诊断性结肠镜检查:医生会通过一根细软管把微型摄像头自肛门放入,查看结肠内是否有异常。

直肠镜:直肠镜也是从肛门进入,能够帮助医生仔细观察直肠的内壁。

活检病理:如果肠镜检查中看到异常,医生会从肠道里取出一小块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癌细胞,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病理检查。医生要真正确诊结直肠癌,还是得靠病理检查。

基因检查及MSI/MMR测试:如果明确了患者的确是结直肠癌,医生可能会让患者进行基因检测,了解是否存在特定的基因突变,例如KRAS、NRAS和BRAF等。同时,医生还可能让患者检查MSI/MMR情况,了解患者适合哪类药物治疗。

CT 扫描:这类检查能显示腹腔内肠的形态及周围结构情况,还能帮助医生了解肿瘤是否转移。

其他检查:如果医生怀疑有转移,可能会进行更多影像学检查,包括磁共振(MRI)、骨ECT、PET-CT、B超等。

医生可能询问哪些问题?

有哪些症状,出现多久了,能否自行缓解?

是否治疗过,效果如何?

年龄多大?

饮食状况如何?是否爱吃红肉、加工肉?

是否吸烟、喝酒?

以前有没有肠息肉或是炎症性肠病?

家人中有没有患结直肠癌?

有糖尿病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能活多久?

会不会遗传?

有什么治疗方法吗?该选哪种?

是否需要手术,是否需要化疗?

手术有什么风险?

能保留肛门吗?

不能手术怎么办?

会不会复发?

现在有新药可用吗?

能参加临床试验吗?

饮食上需注意哪些事项?

会影响生育吗?

治疗

结直肠癌的治疗选择取决于癌症的分期和类型。可用的治疗手段包括局部治疗(手术、放疗、消融介入)和系统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手术

结肠癌

早期结肠癌最主要的治疗为手术切除。手术方法与癌症的发展阶段、所处位置都有关系。

可选择的手术方式包括结肠镜和开腹手术。结肠镜摘除肿瘤创伤小,恢复快。通过开腹行结肠切除术不止会切除肿瘤及部分结肠,还会对附近的淋巴结进行清扫。

结肠癌可能造成肠道阻塞,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肠穿孔。这类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手术。如果只有阻塞,患者身体情况不允许手术,也可以通过放置支架缓解阻塞。

晚期结肠癌如果转移到肺或肝,造成比较严重的症状时,医生可能会进行手术治疗。此时的手术不必切除结直肠里的癌症病灶,但可以切除肺或肝内的转移灶,缓解症状。

直肠癌

手术是直肠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的方式包括结肠镜切除、经肛局切术、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直肠低位前切术(LAR)、直肠切除后行结肠肛管吻合术等。

医生可能在术后进行放疗或化疗,加强疗效。

消融、介入

这类治疗主要适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或肺转移。通过射频消融、冷冻治疗、动脉栓塞(属于介入疗法)等,可以把转移到肺或肝脏的癌细胞“烫死”或“冻死”。

放疗

放疗是通过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在直肠癌中的应用较多。

结肠癌

结肠癌的放疗可以用在手术前、手术中或手术后。

对于不能手术的结肠癌患者,也可通过化疗联合放疗进行治疗。

对于有脑转移的结肠癌患者,可以通过放疗治疗脑转移灶。

直肠癌

放疗在直肠癌的治疗中,应用很普遍。

医生通常会在手术前或术后进行放疗。在术前放疗,能加大手术的成功率,切得更干净;而术后放疗,则能有效地减少直肠癌的复发。

目前在直肠癌手术中也可以进行放疗,这类放疗能够直达肿瘤内部,效果很好,叫做术中放疗(IORT)。

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放疗还可以与化疗联合,加强疗效。

直肠癌的放疗方式主要包括:

外照射(EBRT):直肠癌最常用的放疗方法

内照射(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包括腔内放疗和同位素间质内放射治疗两种方式。

化疗

化疗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生长。化疗药物可以口服或者通过静脉使用。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化疗主要用于下列3种情况:

术前新辅助治疗:术前化疗能够缩小肿瘤,使之前无法手术的患者获得手术机会,并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术后辅助治疗:术后化疗能够有效减少癌症的复发。

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对于已经发生转移的晚期治疗,化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选择之一。

目前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5-氟尿嘧啶(5-FU)、卡培他滨(希罗达)、伊立替康(Camptosar)、奥沙利铂(Eloxatin)等。

靶向治疗

靶向药物能够针对致癌突变进行治疗。在结直肠癌治疗中,靶向药可以单用,也可以与化疗联合使用。

目前结直肠癌常用的靶向药主要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包括贝伐珠单抗(Avastin)、雷莫芦单抗(Cyramza)等。

免疫治疗

免疫疗法是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杀伤癌细胞。

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单抗和CTLA-4单抗,被证实对于特定的患者有效,这类患者通常检查可发现PD-L1表达阳性或存在MSI-H(高卫星不稳定性)/dMMR(错配修复缺陷)。

日常注意

结直肠癌患者日常注意生活中需要注意:

规律随访

治疗后的随访非常重要。随访不仅能帮助医生了解疗效,还能及时发现复发。因此,患者一定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规律进行随访复查。

随访的检查包括:

结肠镜检查:术后的第1年,患者需要在一年内复查一次结肠镜,如果结果正常,则只需3年内再重查。复查结果如果还是正常,则可将复查期限延长至5年。

直肠镜检查:直肠癌患者术后的头几年,可能需要每3~6个月复查一次。如果结果正常,可以延长复查时间间隔。

影像学检查:是否需要影像学检查取决于患者具体的癌症分期。部分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每6个月或每年需要进行一次CT检查。

抽血检查:癌胚抗原(CEA)是一种肿瘤标志物,结直肠癌复发时,血液中CEA的水平会升高。为了及时发现疾病复发,医生也可能让患者在随访期间抽血检查。

保持健康体重

超重或肥胖会明显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对于超重或肥胖的患者,通过减重使体重维持在正常水平很重要。

健康饮食

少吃红肉、加工肉,多吃蔬菜、水果以及坚果,能帮助患者降低结直肠癌的复发。

避免久坐,适量运动

久坐能明显增加结直肠癌发生风险,而定期进行适量运动,能帮助结直肠癌患者降低复发风险。

戒烟戒酒

通过戒烟戒酒,不止能降低结直肠癌的复发,还能减少其他肿瘤的发生风险。

性生活

结直肠癌患者,尤其是直肠癌患者,在康复后,日常注意性生活可能受影响。这部分患者可以到专业门诊进行咨询,寻求帮助。

预防

目前,没有任何方法能确实预防结直肠癌。但某些措施是可以降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包括:

筛查:结直肠癌主要是由息肉发展而来,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0~15年。定期筛查,及早摘出肠道息肉,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超过45岁、有家族史的人群,也应该进行筛查。

维持健康体重、适度运动、健康饮食。

戒烟戒酒。

非甾体类抗炎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较低,但这类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不能为了预防作用擅自服药,需要听从医生的建议。

激素替代治疗:使用激素替代治疗的绝经后女性结直肠癌发生风险也更低,但这类治疗也会增加心脏病、乳腺癌等的风险,是否需要服用,需要听从医生建议。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甲硝唑片的功效与作用-甲硝唑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

药品

硝酸咪康唑乳膏(联邦倍康)的功效与作用-硝酸咪康唑乳膏(联邦倍康)说明书

2023-8-2 23: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