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B细胞皮肤淋巴样增生,特发性B细胞淋巴样增生
概述
什么是皮肤 B 细胞淋巴样结节型增生?皮肤 B 细胞淋巴样结节型增生,是一种良性的皮肤反应增生性疾病,原因大多不明,可能继发于抗原的持续刺激,如节肢动物(如蜘蛛、蚊、蝇、蜈蚣)叮咬、自身免疫性疾病、纹身或者感染。
患病情况如何?本病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男女发病比例为 3∶1,白人与黑人比例为 9∶1,,约 2/3 患者的年龄在 40 岁以下,8% 的患者小于 18 岁,70% 的皮损好发于面部,包括双颊、鼻和耳垂,36% 发生于前胸,25% 发生于上肢,腰部以下发病不常见。
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本病病因不明,但有时可以由节肢动物叮咬、文身、对金属耳环过敏、毛囊炎、创伤、牛痘疫苗人体接种引起。本病的危险因素可能是节肢动物叮咬、文身、对金属耳环过敏、毛囊炎、创伤、牛痘疫苗人体接种。
皮肤 B 细胞淋巴样结节型增生有什么类型?本病可分为局限型和播散型两种类型。
皮肤 B 细胞淋巴样结节型增生有什么症状?局限型较常见,占 72%,表现为单个或者数个簇集的大结节,很少见病损部位淋巴引流区域的局部淋巴结肿大。播散型较少见,占 28%,表现为多发小结节或者粟粒样丘疹,约半数病例伴局部淋巴结肿大,表面呈皮肤色、红至红褐色、暗红色,常常没有即将脱落或已脱落的表皮角质层,不破溃。
皮肤 B 细胞淋巴样结节型增生如何治疗?本病大多数患者没有不适,可以不用治疗,但是在有可疑病因如节肢动物(如蜘蛛、蚊、蝇、蜈蚣)叮咬、文身、对金属耳环过敏、毛囊炎、创伤、牛痘疫苗人体接种的情况下可以对因治疗。治疗关键点在于正确的诊断,切勿将恶性的 B 细胞淋巴瘤误诊为此病,延误患者治疗时机。治疗难点在于在疾病原因不明的情况下,可能无法对因治疗,不能去除发病的根本原因,从而延误患者的治疗。
皮肤 B 细胞淋巴样结节型增生有什么危害?本病属于良性增生性反应,皮疹可以自行好转,不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更不会出现危及患者生命的急症。患者定期门诊复查,观察病情进展。
皮肤 B 细胞淋巴样结节型增生一般患者无症状,可不必治疗。
症状
皮肤出现单个或者数个簇集的大结节,是局限型的主要症状。皮肤出现多发小结节或者粟粒样丘疹,约半数病例伴局部淋巴结肿大,表面呈皮肤色、红至红褐色、暗红色,常常没有即将脱落或已脱落的表皮角质层,皮肤不破溃是播散型增生的主要症状。
皮肤 B 细胞淋巴样结节型增生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皮肤 B 细胞淋巴样结节型增生的常见症状包括:
单个或者数个簇集的大结节。
多发性小结节。
粟粒样丘疹。
局部淋巴结肿大。
肿大淋巴结呈皮肤色、红色至红褐色、暗红色。
皮肤 B 细胞淋巴样结节型增生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皮肤 B 细胞淋巴样结节型增生在疾病进展过程中,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病因
皮肤 B 细胞淋巴样结节型增生原因暂不明确,可能由节肢动物叮咬、文身、对金属耳环过敏、毛囊炎、创伤、牛痘疫苗人体接种引起。主要机制可能是上述原因引起的人体的抗原抗体反应。
皮肤 B 细胞淋巴样结节型增生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节肢动物叮咬皮肤:蜘蛛、蚊、蝇、蜈蚣等叮咬皮肤导致的感染或者毒素的持续刺激。
文身:文身所使用的颜料作为一种异物,可能会引起抗原抗体反应。
戴金属耳环:金属耳环本身可能是一种抗原刺激物,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
有毛囊炎的人群:容易继发感染,引起抗原抗体反应。
皮肤创伤的人群:容易继发感染,引起抗原抗体反应。
就都疫苗人体接种:牛痘作为一种外来物质,注入人体内,可能会引起抗原抗体反应。
哪些人容易患皮肤 B 细胞淋巴样结节型增生?
生活环境中经常有蜘蛛、蚊子、苍蝇、蜈蚣等的人群;
喜好文身的人群;
对金属过敏但是佩戴金属耳环的人群;
经常有皮肤创伤的人群;
皮肤不洁,容易发生毛囊炎的人群;
接种牛痘疫苗的人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皮肤出现单个或者数个簇集的大结节,或者皮肤出现多发小结节或粟粒样丘疹,伴淋巴引流区域局部淋巴结肿大,表面呈皮肤色、红至红褐色、暗红色,常常无即将脱落或已脱落的表皮角质层覆盖时,应该及时就诊,明确诊断。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本病不涉及生命危险,暂无需要立即就医的情况。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皮肤 B 细胞淋巴结节型增生?
当医生怀疑皮肤 B 细胞淋巴样结节型增生时,可通过问诊、视诊、触诊、皮肤镜检查、组织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查来做出诊断。
相关检查具体介绍如下:
问诊:医生通过询问发病时间、发病后疾病随时间的变化等疾病基本信息,对疾病做出初步判断。
视诊: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皮肤表面情况,初步判断患者有无皮损。
触诊:医生通过触摸患者皮肤,可感受皮肤表面结节的质地、活动度,以及局部淋巴结的质地及活动度,判断有无淋巴结的肿大。
皮肤镜检查:皮肤镜检查是皮肤科常用的辅助检查,一种非侵入性的手持工具,配有一个放大镜(通常为 10 倍)和一个偏振光和/或非偏振光光源,使通常情况下用肉眼看不见的结构可以看见。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线索。
组织病理检查:医生可以通过组织活检,观察病理表现来判断患者皮肤病损的增生的良恶性,并且可以观察到具体的细胞。
免疫组化检查:可以观察细胞内的蛋白成分,对细胞有无侵袭性做出提示。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开始起病的?
突然发生还是缓慢发生的?
自己有没有感觉到淋巴结肿大?
自己有没有感觉到疼痛不适、发痒等症状?
平时有没有戴金属耳环的习惯,是否对金属过敏?
发生皮损之前有没有被蚊虫等叮咬?
发病之前有没有皮肤创伤?
有没有文身的爱好?
发病之前皮肤有没有毛囊炎?
发病前有没有注射疫苗?
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如果有,病损是如何好转的?有没有自行消退的情况?
全身有没有其他疾病或者手术史及过敏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吗?
如何治疗?
治疗效果如何?
可能会有什么后遗症?
经过治疗,皮肤外形可以恢复正常吗?
这个病是不是癌症?
会不会发展为癌症?
治疗花费高不高?可以用医保报销吗?
治疗
本病若一般没有症状,可以不用治疗,皮损可以自行消退,一般不会发展为恶性淋巴瘤。但是如果可以找到可能引起发病的原因,如毛囊炎、文身所致感染引起的患者可以选择抗生素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皮肤创伤的患者、文身所致感染的患者、皮肤毛囊炎患者,如果对青霉素、阿莫西林不过敏,可以试用青霉素、阿莫西林进行治疗。
碘伏:创伤的皮肤表面可以用碘伏消毒。
类固醇:皮损结节内注射类固醇激素如倍他米松,可以加快结节的消退。
手术治疗
病损切除术:本病的皮损一般可以自行消退,但是如果去除了可疑的病因后,3 个月内结节没有消退,可以选择手术切除病损。
其他治疗方法
激光治疗:激光照射皮肤表面结节,可以使结节快速消退。
疾病发展和转归
如果不及时治疗,皮肤 B 细胞淋巴样结节型增生属于良性增生性反应,皮疹可以自行好转,不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更不会出现危及患者生命的急症。
皮肤 B 细胞淋巴样结节型增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可不用治疗,定期门诊复查,观察病情进展。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定期随访:该病病情稳定,可以自愈,但仍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可 6 个月~1 年到门诊就诊 1 次。
饮食:由于本病发病机制不清,所以饮食上没有特别的禁忌。从健康角度出发,建议日常注意清淡饮食,少食辛辣油炸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同时搭配肉类,以达到营养均衡的目的。
日常注意事项:避免再次文身,避免再次戴金属耳环。一般不会有瘙痒症状,但是如果有挠抓皮肤的习惯,应及早戒除,防止抓破皮肤,造成皮肤破损和继发性的感染。
用药注意事项:如果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应该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一般不会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若用药时出现任何不适时,可自行停药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患者术后应注意保持创口的清洁、干燥,避免创口接触水,从而造成色素沉着。
复查:
普通患者建议 6 个月~1 年到门诊就诊 1 次,以观察皮损进展。
手术患者建议每 3 个月复查一次,主要观察病损有无复发。
运动:
普通患者:日常注意患者应加强锻炼,选择游泳、慢跑、羽毛球等中强度有氧运动,每次运动需大于 30 分钟,每周运动 3~5 次。
手术后患者:术后 1 周内应注意休息,术后 1 周后可恢复正常活动。
预防
生活环境中经常接触蜘蛛、蚊、蝇、蜈蚣等节肢动物的人群应该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其叮咬皮肤,如使用花露水、蚊虫驱除喷雾、穿长衣长裤等。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坚持每日早晚洗脸,避免毛孔堵塞,造成毛囊炎。
皮肤有创伤时注意用创可贴保护创口,可以用碘伏棉签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