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坏疽性鼻炎,致死性中线肉芽肿。,进行性致死性肉芽肿,面部恶性肉芽肿,鼻部坏疽性肉芽肿
概述
致命性中线肉芽肿是一种非特异性疾病,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颜面中部的组织会逐渐出现肉芽肿状溃疡,病情初期症状类似慢性鼻炎;在疾病的中后期,颜面中部周围的组织会逐渐脓变,进而坏死,且恶臭难闻。“脓变”即化脓性变化。
致命性中线肉芽肿多见于 20~50 岁的男性,全球各地均有报告。亚洲人发病率较高。根据国内各大高校的口腔病理标本的统计结果显示,在 7643 例中仅发现 23 例为致命性中线肉芽肿,发病率为 0.3%。
该病病因不明。根据最新研究报告显示,该疾病可能是一种外周 T 细胞淋巴瘤,发病原因可能与免疫系统缺陷有关。有免疫缺陷或患有恶性肿瘤是该病的危险因素。
该疾病呈进行性进展,主要分为前驱期、发展期、衰竭期。
主要症状是本病初期会有类似慢性鼻炎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脓性鼻涕,鼻内组织逐渐坏死,最终因为组织坏死缺损过于严重,导致鼻咽和下颌等部位暴露在外,并散发出恶臭气味。本病晚期会演变成晚期全身散播性淋巴瘤。患者会死于大出血、严重感染或是恶性肿瘤转移导致的并发症。
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局部放射性治疗,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外用消毒制剂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并加强支持疗法,为患者及时补充营养。治疗关键点在于需要对局部进行放射性治疗,以便杀灭肿瘤细胞。治疗难点在于需要在治疗的过程中,预防大出血和并发症。
该病晚期会造成全身散播性淋巴瘤,导致难以治愈。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可能也会出现大出血、合并感染等问题,也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该疾病初期容易误诊误治,若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制定治疗方案,确保在疾病发展前夕进行干预。且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对伤口进行清创消毒,防止出现继发性感染,并且严防大出血。
症状
致命性中线肉芽肿的症状为进行性发展,疾病进程可分为三期。
致命性中线肉芽肿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初期:患者会有类似慢性鼻炎的症状,表现为不停地流鼻涕、打喷嚏,还会产生清水样或者浆液样的鼻涕,在这一时期若去医院检查,可以发现患者鼻黏膜非常干燥,且有褐黄色结痂,在鼻前庭和鼻中隔两个部位可能会产生浅表性溃疡。
中期:初期症状之后数月甚至数年,该病才会发展到中期。中期患者鼻涕逐渐增多,并且可以发现开始鼻涕里带有脓水或是血水,可散发恶臭气味。若行鼻内检查,医生会发现患者的鼻中隔和鼻甲等部位组织破坏,并有向鼻咽部和眼眶发展的趋势。已被破坏的组织能看出有大面积缺损,并且内部的骨质也出现被破坏的迹象。这时病情较为严重,但是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这一时期能感受到疼痛的患者较少,并且患者颈淋巴结等部位不会出现问题。
后期:在病情后期,包括鼻部在内的面部组织会出现大面积坏死缺损,这时患者的鼻部和上嘴唇部位会有严重缺损,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在这一时期也极易引发感染。患者伤口会散发恶臭气味,并且出现高烧不退,体形消瘦的症状。这一时期非常危险,可能会因组织大量坏死出现大出血。同时,患者伤口会有厌氧菌疯狂繁殖,导致继发性感染,以上两种现象对该时期的患者来说是致命的。
致命性中线肉芽肿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致命性中线肉芽肿若不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可能会引起以下并发症:
全身散播性淋巴瘤。
大出血。
继发性严重感染。
病因
致命性中线肉芽肿主要病因暂不明确,可能是一种发生于面部中线区域的外周 T 细胞淋巴瘤,而该肿瘤与患者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或缺陷有关。
致命性中线肉芽肿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病因不明,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免疫缺陷:患者免疫系统异常或者功能降低可能会导致该疾病的发生,一般认为在中期会导致严重感染并威胁患者生命。
颜面部中线区域的外周 T 细胞淋巴瘤。根据最新文献显示,研究表明该疾病本身与面部中线区域的外周 T 细胞淋巴瘤高度相关,这也可以解释晚期患者会患上全身散播性淋巴瘤。
局限性 Wegener 肉芽肿:又称结缔组织胶原病所致肉芽肿,这是一种免疫性疾病。这种患者可能更容易罹患本病。
其他恶性肿瘤:有些未分化的癌症可表现为肉芽肿,也可能导致该疾病的产生。
哪些人容易患致命性中线肉芽肿?
免疫缺陷患者。免疫缺陷会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其中有证据表明免疫缺陷与致命性中线肉芽肿具有相关性。
恶性肿瘤患者。有些未分化癌症患者更容易罹患该疾病。
就医
出现如下表现请及时或立即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出现类似慢性鼻炎的症状。
鼻腔内自觉干燥,且流脓涕或血涕。
鼻前庭和鼻中隔出现浅表性溃疡。
鼻涕散发恶臭气味。
鼻腔内部组织发生破坏。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鼻涕中带脓血。
鼻腔大面积破坏。
面部大出血。
伤口出现严重感染。
高烧不退,体形消瘦。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耳鼻喉科
肿瘤科
医生如何诊断致命性中线肉芽肿?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推荐患者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确诊相关疾病,并分析出现阶段病情。其他方法为常规皮肤科检查,用以鉴别诊断其他疾病。还有一些检验手段但是不太常用,包括血常规检查和尿液检查。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性检查手段。取患者患处部位的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在显微镜下可呈现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增生和坏死组织增生,在标本周围的血管周围可以发现有少数异形单一核细胞浸润,细胞核较大且染色深。该疾病病理诊断较为困难,一般会多次取相关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最后再结合相关症状才能得以确诊。
常规皮肤科检查:观察和确定患者是否为面中部原发性慢性进行性肉芽肿溃疡,局部组织虽然遭到破坏,但是患者情况良好,且患者淋巴结部位没有肿大的迹象。
血常规:该疾病会导致嗜酸性细胞增多,血常规有助于确诊。
尿检:检查尿液异常,明确是否存在蛋白尿或者血尿,帮助确诊该病。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之前有没有类似鼻炎的症状,比如不停流鼻涕和打喷嚏?
去耳鼻喉科做过检查吗?当时的诊断是什么?
感觉鼻腔是否很干燥?
鼻涕什么样?有没有脓?有没有血?
鼻子周围组织出现问题,开始是在鼻子周围出现的吗?
鼻涕和皮损部位是不是有恶臭气味?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应该如何治疗?
若有伤口,伤口需要每天如何消毒处理?
治疗时应该注意什么?
现在出现的皮损应该如何处置?
治疗
因为有证据表明该病是面部中线区域的外周 T 细胞淋巴瘤和免疫缺陷所致,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同时进行局部放射治疗和激素治疗方法。若效果不理想,还可以选择服用免疫抑制剂。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辅以支持疗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该药也是主要治疗药物,具体用量需要遵循医嘱。
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近年来一般推荐使用洛莫司汀治疗该疾病,效果非常显著。但由于该药品对于骨髓毒性较大,所以最好配合其他治疗方案同时使用,且使用时间不宜过长。
免疫抑制剂:若治疗效果不理想,可以加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药物进行治疗。因该疾病会引发免疫过度反应,所以使用该类药物可以降低抗体免疫反应,使机体恢复正常。
其他
支持疗法:主要是营养支持疗法,通过注射维生素制剂,调整患者饮食结构、改善患者营养水平,必要时也可输血治疗。
局部消毒:对于坏死组织部位,要定期进行清创和消毒。使用新霉素软膏和乳酸依沙吖啶等药物对伤口进行消毒,可以避免继发性感染。
局部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放疗是现阶段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患处局部进行放射性治疗,可以有效杀灭癌细胞,并且将副作用减小到可控范围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小剂量多次放疗,每次照射量较少,并推荐每天或者隔天进行一次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患者会出现晚期全身散播性淋巴瘤,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此外,消极治疗或是不正规治疗会造成伤口继发性感染,导致更多并发症。此外坏死组织部位可能会引发大出血。
通过及时干预治疗,可以改善相关症状,延缓病情发展。采用上述综合治疗方案的患者,疗效相对更为明显,能缩短治疗过程,且预后较好。但还需要注意的是,该疾病总体预后较差,治疗过程中容易引发各类并发症,所以遵循医嘱治疗是关键。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治疗过程: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嘱,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的患者,预后一般较好。所以要对医生有信心,积极配合医生。
复查:在治疗结束之后,要遵循医嘱,定期复查,让医生跟踪病情发展情况,可以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更好地抑制疾病发展。
注意营养:无论是在治疗过程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注意摄取身体所必需的营养。如果出现进食障碍,需要应用营养类药物,来为身体补充营养。
早发现早干预:在身体出现其他症状时,及时前往医院咨询主治医生,可以获得更为专业的建议,如若出现问题,也可在早期进行干预,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增强机体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如早睡早起,早起之后去室外运动,工作避免久坐,多站起来活动;再如晚上不宜熬夜、睡前不玩手机,以保证良好的睡眠。
科学运动可以降低患癌风险,建议每天快走 30 分钟,每周运动 5 次,还可以去游泳、健身和进行球类运动等。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有慢性鼻炎症状时尽早去医院检查和治疗,有助于在早期发现潜在的危险疾病。
注意鼻涕的形状,发现流脓或者出血时及时去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