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咽鼓管功能障碍(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ETD)是指咽鼓管未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通常咽鼓管功能障碍多指咽鼓管通气功能异常。
我国目前尚无流行病学统计数据。
至今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因素有许多,包括咽鼓管机械性阻塞、感染、过敏、先天性疾病、胃食管反流、环境变化等,可由一个或多个因素共同造成。
根据病程将咽鼓管功能障碍分为急性(病程少于 3 个月) 和慢性咽鼓管功能障碍(病程大于 3 个月)。后者又分为 3 个亚型,即延迟开放型功能障碍、气压型功能障碍以及咽鼓管异常开放。
咽鼓管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耳中耳压力失衡带来的相关症状,如耳胀满感、耳鸣、耳痛或不适感。
可用药物(鼻用减充血剂、鼻用糖皮质激素、口服糖皮质激素、黏液溶解促排剂、抗生素等)治疗,也可用咽鼓管吹张方法治疗。上述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时,可联用外科治疗包括鼓膜穿刺、鼓膜切开及置管、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等。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中耳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可导致鼓膜内陷、鼓膜穿孔及胆脂瘤。
平时应锻炼身体,增强自身免疫力,避免感冒。出现耳部不适要及时就诊,规律治疗,防止病情迁延不愈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症状
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耳压力失衡的相关症状,如耳胀满感、耳鸣、耳痛或不舒适感。
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常见症状包括:
耳闷:耳闷是主要症状,包括耳内堵塞感、耳内压迫感等,好像耳内有棉花堵塞一样。
听力下降:由于咽鼓管功能不良会引起中耳负压,鼓膜内陷及中耳积液,使声音传到受到影响,听力随之下降。
耳鸣。
耳痛。
耳部不适感。
听物朦胧感。
自声过强:听自己说话的声音时比正常大。
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急性咽鼓管功能障碍常伴有渗出性中耳炎(OME)、鼓膜内陷或穿孔,经治疗可好转,药物治疗无效后,转为慢性咽鼓管功能障碍;长期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存在,可引起鼓膜穿孔,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等。
常见并发症包括:
鼓膜内陷。
鼓膜穿孔。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中耳胆脂瘤。
病因
咽鼓管功能障碍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因素有许多,可由一个或多个因素共同造成。
例如:
感冒:病毒感染使咽鼓管或咽鼓管周围阻塞。
鼻炎及鼻窦炎:鼻窦感染可能导致咽鼓管内壁组织肿胀。
过敏:变态反应使咽鼓管黏膜肿胀,改变咽鼓管黏膜,出现粘液痰。
吸烟:吸烟或接触二手烟的人更容易患咽鼓管功能障碍。吸烟会损伤咽鼓管黏膜的纤毛,干扰中耳液的正常排出。
腺样体肥大及鼻中隔偏曲:腺样体肥大及鼻中隔偏曲使咽鼓管咽口阻塞。
鼻咽部肿瘤:鼻咽部肿瘤使咽鼓管咽口不能正常开放。
遗传:患有唐氏综合症时,咽鼓管短而且不能正常开放。
妊娠:妊娠时咽鼓管不能正常开放。
游泳、潜水和空中飞行:压力突然改变时咽鼓管不能调节中耳及鼻咽部的压力,导致中耳腔压力异常。
胃食管返流:目前机制不明确。
医源性等因素:手术损伤控制咽鼓管开放功能的腭帆张肌,使咽鼓管不能正常开放。
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腭裂:本身发育的问题导致咽鼓管调节功能障碍。
腺样体肥大:咽鼓管咽口受到压迫。
变应性鼻炎:导致鼻甲肥大,压迫咽鼓管;炎症波及咽鼓管的粘膜,导致粘膜水肿,咽鼓管调节障碍。
鼻咽或颞下窝肿瘤:鼻咽部新生物,腺样体肥大等,如鼻咽部良性或恶性肿瘤。
咽鼓管外伤。
咽鼓管感染。
年龄小于 5 岁。
吸烟。
反流性食管炎。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耳闷、耳痛时要及时门诊就医,自行捏鼻鼓气耳闷缓解也可暂时观察,有时较轻的咽鼓管功能障碍随着感冒的痊愈可好转。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感冒后当出现耳闷、耳胀满感、听自己说话声音增强时要到医院就诊。
变应性鼻炎发作时出现耳闷、听力下降要及时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当就诊耳鼻喉科后,会详细的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患有中耳炎,询问详细的家族史、过敏史及就诊前是否有受凉、感冒等,之后要仔细检查患者耳、鼻、咽喉及颈部;要对咽鼓管功能的进行评估,排除其他疾病后才能诊断咽鼓管功能障碍。
医生如何诊断咽鼓管功能障碍?
病史
详细询问全身有关的病史,因为很多情况可以影响咽鼓管功能。例如,最近体重减少可出现咽鼓管异常开放。
与耳、鼻、咽喉有关的复发性和慢性症状的特殊信息也是重要的,例如咽、鼻和鼻窦疾病(变态反应)能影响咽鼓管系统。
询问病史时,重要的是确定中耳炎和相关疾病以及功能失调(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例如波动性听力损失、耳痛、眩晕、耳鸣,包括耳内有声、弹响或自听增强)的频率、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了解在妊娠、青春期、飞行、游泳、潜水(尤其是戴水下呼吸器潜水)时的耳部的症状有助于诊断。
体格检查
应包括耳、鼻、咽喉,即使患者仅主诉与耳有关的症状。除耳镜检查外,鼻咽检查能揭露咽鼓管系统近端的基础病变。在外耳道检查后,医生可着手体格检查中最重要的部分一一耳镜检查。
相关检查
鼻内窥镜检查:检查咽鼓管咽口黏膜是否肿胀,咽口周围是否有病变,如鼻咽癌咽鼓管咽口毗邻结构的炎症,肿瘤、瘢痕或者其它损伤。
耳镜检查:检查鼓膜是否充血、内陷等。
咽鼓管内镜检查:纤维电子鼻咽镜可以检查咽鼓管的咽口。
纯音测听: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可表现为传导性聋,也可以表现为听力正常或混合性聋。
咽鼓管通气及压力平衡功能检查:
定性检查法:临床上常用的有 Valsalva 法、Politzer 法、导管吹张法、Toynbee 法,有鼓膜穿孔者,可采用鼓室滴药法进行评估。
定量检查法:声导抗、咽鼓管压力测定(TMM)、EDTQ-7 问卷及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ETDQ-7 评分是目前唯一经过临床结果报告并通过初始效度验证的系统。
鼻咽部、中耳 CT 和 MRI:不建议放射学检查作为诊断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常规检查,只有当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怀疑其他病因时才予以考虑。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有感冒症状?
是否有过敏病史?
耳部是否有胀满感、耳啪啪声、耳痛或不适感?这些不适持续的时间?
是否有鼻窦炎及鼻息肉病史?
耳鼻咽喉是否接受过手术?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感冒后为何耳闷胀感?
擤鼻后为什么会出现耳闷张感?
为什么感冒痊愈后却出现耳鸣,而且听自己声音大,但听不清别人讲话?
为什么擤鼻后会出现一过性眩晕?
治疗
由于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同,其治疗方式也不尽相同。
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特异性用于治疗延迟开放型咽鼓管功能障碍的药物。临床常用的药物主要有鼻喷激素、减充血剂、抗组胺药等,文献统计结果显示疗效欠佳。
鼻喷激素:可以选用包括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
减充血剂:咪唑类药物包括羟甲唑啉或者萘甲唑啉鼻喷雾剂。通常使用不能超过一周,否则有可能导致药物性鼻炎的出现。
抗组胺药:非索非那丁、左旋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及氮卓斯丁等。
手术治疗
鼓膜置管:可以平衡中耳压力,减轻鼓膜内陷,膨胀不全,减少中耳分泌物。但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咽鼓管功能障碍,同时长期的带管增加了中耳感染的几率,易导致鼓膜永久性的穿孔。
腺样体切除术可以减轻咽鼓管咽口的梗阻。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alloon Dilation of Eustachian Tube, BDET)该术式逐渐得到业界认可,为医生和患者带来了信心和希望。
其他治疗方法
咽鼓管探条扩张术、咽鼓管骨段打孔、中耳分流术、腭帆张肌缩短术等,但由于达不到预期疗效、手术操作难度高,可能存在严重并发症等因素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疾病发展和转归
咽鼓管功能障碍具体病因不详,有多种危险因素,一但确诊要及时诊治,耳部症状可缓解或痊愈,反之,疾病会迁延不愈,最终导致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及中耳胆脂瘤。
日常注意
感冒、变应性鼻炎及吸烟均为本病的高风险因素,故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受凉感冒,加强锻炼,尽量戒烟,封闭环境内禁止吸烟,并积极抗过敏治疗。
预防
咽鼓管功能障碍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没有针对病因的预防措施,但可以避免诱发因素。
感冒时不要乘坐飞机、游泳及潜水,如果必须乘坐飞机一定要携带鼻腔减充血剂,在飞机起飞或降落之前喷鼻。
感冒时尽量不要用力擤鼻,避免将鼻分泌物经咽鼓管吹入中耳,继而使咽鼓管黏膜水肿,中耳黏膜水肿,治疗不及时可导致中耳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