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肺包虫病
概述
肺棘球蚴病(Pulmonary Echinococcosis),也称肺包虫病,是棘球蚴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肺部而引起的疾病,是人包虫病的一种形式,发病率仅低于肝包虫病,约占全身包虫病的 15%。
肺棘球蚴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畜共患疾病。广泛流行于地中海沿岸、中东、我国西南及西北等,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和地区。
犬是最重要的传染源。随犬粪排出的虫卵可污染水源、食物、草场和牲畜皮毛。人类接触犬、在草地坐卧、饮食或屠宰、接羔、挤奶以及剪毛时可被传染。在农牧区生活的儿童尤为易感。
人类感染棘球蚴后,体内会有一个或多个包虫生长,主要在肝脏和肺部生存。有时也在骨骼、肾、脾、肌肉、中枢神经系统和眼部生存。
棘球蚴可在人体内存活数十年,肺棘球蚴病常以胸疼、慢性咳嗽、多痰和咯血为主要症状,易被误诊为肺结核、肿瘤。
治疗一般比较复杂、价格昂贵,有的需要大型外科手术和(或)长期服药治疗。
定期给犬除虫,改善牲畜屠宰卫生条件,正确处理受感染内脏,加强对疫区公众的宣传活动,有可能降低甚至阻断棘球蚴病的传播。
症状
早期囊肿较小,一般无明显症状,随着囊肿增大,可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症状。如果囊肿巨大或位于肺门位置,可有呼吸困难;如果囊肿破入支气管、囊液量大,可有窒息风险。
肺棘球蚴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咳嗽。
咯血。
咳乳白色“粉皮样”物质。
如果病程中合并肺部感染,可有以下症状:
发热。
咳黄痰。
肺脓肿。
病因
棘球蚴绦虫的成虫主要寄生在犬、狼和狐狸的小肠里,人为中间宿主,因误食虫卵而患病。
肺棘球蚴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人误食虫卵后,虫卵经胃液作用,在十二指肠孵化为六钩蚴,穿入肠壁进入门静脉,大部分停留在肝脏,少部分随血流进入并停留在肺脏,引起肺棘球蚴病。
哪些人容易患肺棘球蚴病?
牧民。
牧区儿童。
牧区旅游和短期生活人群。
就医
肺棘球蚴病是一个缓慢进展的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出现症状时,表明囊肿已经对肺脏造成一定程度压迫。首次就诊时,医生会进行影像学来诊断。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咳嗽。
咯血。
咳乳白色“粉皮样”物质。
发热。
咳黄痰。
呼吸困难。
建议就诊科室
感染内科。
呼吸科。
胸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肺棘球蚴病?
有过包虫病疫区居住史,出现咳“粉皮样”物质或咯血、胸闷时,应考虑到肺包虫的可能,需完善胸部 X 线或者肺部 CT,以协助明确诊断。
常见辅助检查包括:
血常规:多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合并感染时,可有白细胞增加。
胸部 X 线检查。
胸部 CT 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
血液特异性抗体检测。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有牧区生活史或旅游史,或者牧区犬类接触史?
是否有吸烟及肿瘤史?
近期是否有乏力、盗汗、低热等?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肺棘球蚴病在人与人之间传染吗?
预后怎么样?
是否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
治疗
早期囊肿较小时,或者多个脏器受累不宜手术时,可采取药物治疗。具有较大囊肿,或者有压迫症状或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应采取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苯幷咪唑类,阿苯达唑、甲苯达唑。
吡喹酮。
手术治疗
完整内囊摘除术。
内囊穿刺摘除术。
肺叶、肺段、全肺切除术。
胸腔镜下内囊摘除术。
其他治疗方法
经皮介入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手术具有一定复发率,需要定期复查,部分患者需要长期口服药物辅助治疗。
日常注意
肺棘球蚴病咯血时应注意避免误吸所致窒息。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咯血量较大时注意及时就医。
大咯血时应头偏向一侧,头低位,避免平躺。
预防
肺棘球蚴病患者与人之间不传染,预防患病主要是做好牧区病畜及病犬处理。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不用病畜内脏喂食犬类。
定期给犬驱虫。
个人注意手卫生。
避免生食动物内脏及肉类等不洁饮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