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乳房肿块是乳房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通常分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
有多种乳腺相关疾病均可表现为乳房肿块,特征各不相同,不论是乳房的炎症、肿瘤、增生性疾病、损伤,还是发育异常均可出现乳房肿块。
在乳腺科门诊中最多见的“乳房肿块”其实是正常的乳腺结节,女性的乳房本身就是凹凸不平的,特别在育龄妇女中,乳腺组织伴随月经周期的改变往往被当作“乳房肿块”而就诊,其中尤以乳房外侧的增厚和疼痛为多见。
对于乳房肿块,医生会对颈部、双侧乳房、锁骨上区、腋窝等部位进行查体,还会让进行钼靶、乳腺B超等影像学检查,为了明确肿瘤是否是癌,医生还可能进行细针穿刺,取出部分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不同类型的乳房肿块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良性肿块根据具体类型,可保守观察,也可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切除。恶性肿块需要通过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如果为乳腺癌,需要按照癌症指南规范治疗。
平时注意自查、规范筛查,有助于及早发现恶性肿块,及早治疗。
症状
乳房肿块有哪些症状?
乳房肿块包括囊肿、腺瘤和乳头状瘤等多种,肿块的大小、形状、位置、病因和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大约一半的女性会有乳房肿块或纤维囊性改变,在月经前更常见,并且通常在绝经后消失。
多数女性的乳房肿块是良性的,不会发展为肿瘤,但是如果发现有新发肿块或者异常肿块,则要交由医生检查进行判断,以明确是否为癌前病变或癌症。
囊肿:为最常见的肿块类型之一,初诊时多呈边缘平滑、界限清楚,局部疼痛并压痛的肿块,肿块大小及硬度随月经周期而变化,常为多发性。囊肿的大小各有不同,绝经后许多囊肿缩小或消失。
纤维腺瘤:这是 25 岁以下女性最常见的良性乳腺肿瘤,偶尔也会出现在青少年中。肿瘤通常为圆形,直径数厘米,可移动,往往会在绝经后退化。有周期性乳房疼痛,尤其在外上方乳房局部区域疼痛最常见,可摸到结节状界限不清的硬化乳房组织,肿块通常为双侧性,与正常纤维组织不易分开且大小随月经周期而变化。
乳头腺瘤:这是位于乳头区域的肿瘤,外观各不相同,切除后有时会复发,有时与癌症有关。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乳头附近乳管内膜的轻微增生,并不常见。通常见于 40 岁以上女性,乳头状瘤可能会导致分泌物产生,分泌物可能是血性的。
乳腺炎:乳房局部或弥漫性红、肿、热、痛,触诊会摸到界限不清的肿块,压痛明显,腋下可能会摸到肿痛的淋巴结,严重时会合并发热、畏寒、欲吐、头痛、倦怠等。
乳腺癌:通常无疼痛, 触诊时肿块固定不动、形状不规则、界限不清、质感较硬、皮肤凹陷或呈橘皮样变化、固定于胸壁或皮肤上。其他症状如乳头凹陷或有不正常分泌物,乳房红肿甚至溃烂, 腋下触到肿块或淋巴结。
病因
乳房肿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内分泌失调: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是乳腺增生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情绪等精神因素:处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不良精神因素的情况下,容易形成乳腺增生、出现乳房肿块;同时,经常熬夜、睡眠不足等情况也会造成乳腺增生的情况。
个人因素:女性高龄未婚不育、性生活失调、人工流产、夫妻不和、不母乳喂养等原因,均有可能造成乳腺无法进行正常的、周期性生理活动。
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当中具有过多高脂、高能量类食物,从而导致脂肪摄入过多;具有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诱发乳腺疾病。
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类食物/药物:人体长期过量摄入雌激素,也会导致内分泌平衡失调。
虽然乳房肿块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但常见的疾病只有少数几种。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乳房肿块,月经后肿块没有消失,且出现异常的分泌物,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建议就诊科室
乳腺外科
普外科
肿瘤科
医生如何诊断?
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并对患者进行以下检查:
体格诊断:医生会对患者的颈部、双侧乳房、锁骨上区,按顺序进行扪诊。检查顺序为乳房外上(包括角状突出)、外下、内下、内上、中央(乳头、乳晕)各区,最后扪查区域淋巴结。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腋窝,了解是否有包块。
影像学检查:
乳房X线摄影(又名钼靶),是筛检乳腺癌的良好工具,能帮助医生及早发现乳腺癌。
乳房超声:对年龄<35岁或乳腺较致密的亚洲女性来讲,乳房超声是很好的检查手段。
粗针穿刺及病理检查:为了明确肿块是否是癌,医生可能需要进行穿刺,取出部分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治疗
乳房肿块如何治疗?
良性肿块
如果是良性乳房肿块,一般做如下治疗:
纤维囊性改变不需要治疗,但是医生会提供建议帮助缓解每月胀痛。
单纯性囊肿可通过细针抽吸治疗。如果肿块是囊肿,可以吸出液体,囊肿会破裂。囊肿也会自动消失,因此医生在尝试切除前可能会选择等待。
良性纤维腺瘤可采取保守疗法,但注意需要3~6个月进行一次复查,观察肿瘤有无快速长大或变化。如果肿块留在乳房内会使受检者焦虑不安,可以要求手术切除,基本只需要局部麻醉,手术约为半小时即可完成。
如果是乳腺管内乳头状瘤,也可以考虑进行手术切除。
恶性肿块
如果是恶性肿块,即乳腺癌。早期可通过手术切除,还可在手术基础上结合化疗、放疗、激素治疗、靶向治疗。对于晚期乳腺癌,需根据具体分型选择治疗方式,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可采用激素治疗±化疗,HER2阳性的乳腺癌首选靶向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可选免疫治疗±化疗。
日常注意
在日常注意生活中,女性要注意观察乳房的情况,并注意自查乳房,需要注意的情况包括:
乳房是否有肿块,出现的时间、肿块大小变化、是否与月经周期相关、乳房肿块是否伴有乳头溢液溢血或伴有疼痛、乳房在各时期的变化等。
在月经周期后3-5天,仔细观察乳房体积、乳头位置以及有无抬高或内缩、乳房皮肤有无改变等情况。
在罕见情况下,家长如果注意到婴儿的乳房看起来像是感染了(肿胀、变红、变软或者流出液体),需要联系儿科医生检查婴儿是否感染。
预防
积极自查,及早发现异常:应进行每月一次的自我检查,确定乳房组织是否有改变。同时还应该定期体检,通过医生进行乳房检查,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建议从20岁开始,每1~3年进行一次乳房查体与超声检查。
40岁之后,规律筛查:如果家里有乳腺癌家族史等情况,应每年进行乳腺 X 线检查(钼靶)或乳腺B超。也可进行乳房磁共振成像(MRI)筛查。
保持愉快的心情,调整好心态,避免生气。找到合适的方法释放心理压力。
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超重或肥胖。
饮食方面也应注意:
饮食禁忌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不要食用蜂王浆等含激素成分的食品。
多吃蔬菜水果。
戒烟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