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食管类癌瘤
概述
食管类癌注,是一种罕见的食管恶性肿瘤,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组织学上类似癌的形态,来源于嗜银细胞(一种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的细胞,有强烈的嗜银性和亲银性),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
食管类癌在食管中罕见,发病率在 11932 例食管恶性肿瘤中占 0.02%。
本病的病因不明确。男性为本病的危险因素。
本病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食管癌 TNM 分期标准进行分期。
本病早期无明显症状。病情进展后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
食管类癌放射治疗无效,对化疗也不敏感,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治疗的关键点在于完全切除肿瘤和转移的淋巴结。治疗的难点在于术后容易复发和转移,缺乏有效的辅助治疗。
本病为恶性肿瘤,随着肿瘤进展会出现进食困难而影响患者的营养状态,而且可以发生远处转移导致死亡。
目前食管类癌的总体治疗效果差。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存期的关键。
症状
早期食管类癌注患者症状不明显。类癌一般生长缓慢,病程长,可以数月或数年没有症状,在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随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吞咽困难是食管类癌的常见症状,可合并类癌综合征。
食管类癌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随着疾病进展,食管类癌的常见症状包括:
时轻时重的进食不适感:因早期食管类癌病变范围小,症状常不明显,患者在吞咽粗硬食物时可能会出现不适症状,比如胸骨后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也可感觉吞咽时食物通过食管缓慢,并且可有停滞感或食管内异物感。这些症状饮水后可好转。早期食管类癌的症状时轻时重,进展缓慢。
吞咽困难、进食梗阻、胸背部疼痛:随病情进展,食管类癌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症状。最常见的症状为吞咽困难,进食梗阻。如果肿瘤侵犯至食管外周组织,可出现持续性胸痛或背部疼痛。
消瘦、无力、声音嘶哑:病情继续进展,患者因为进食少以及肿瘤消耗会逐渐出现消瘦、脱水、无力等症状。如果肿瘤或肿大的淋巴结侵犯或压迫喉返神经,患者会出现声音嘶哑。
转移所致相关症状:如果出现远处转移,患者会有相关表现,例如肝脾肿大、咳嗽等。
类癌综合征的表现:包括腹泻、面色潮红、水肿、支气管痉挛、哮喘、心动过速、低血压、肌病、骨关节病等。
食管类癌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食管类癌可合并类癌综合征,并可导致恶病质、远处转移等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类癌综合征:因为类癌会分泌多种激素,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类癌综合征的表现,包括腹泻、面色潮红、水肿、支气管痉挛、哮喘、心动过速、低血压、肌病、骨关节病等。
恶病质:本病进展到晚期,患者严重营养不良,极度消瘦脱水,或有水肿,呈恶病质状态。
远处转移:肿瘤进展可出现肝转移、肺转移、骨转移等远处转移。
病因
食管类癌注的病因不明确。
食管类癌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病因不明确。
哪些人容易患食管类癌?
男性:食管类癌好发于男性。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中老年人群,如果没有明显原因而时常出现进食不适、胸骨后烧灼感或异物感,以及胸骨后疼痛、进食停滞感,应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吞咽困难注或声音嘶哑、饮水呛咳,更应尽快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如果患者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急救电话。
建议就诊科室
胸外科
消化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食管类癌?
通过典型的吞咽困难病史医生可能初步考虑食管肿瘤的诊断,当医生怀疑食管类癌时,通常进行尿液检查、胃镜检查、上消化道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尿液检查:测定 24 小时尿液 5-羟吲哚乙酸,类癌综合征患者可能因类癌分泌激素而出现检测结果异常。
血液检查:抽血检查,包括测定嗜铬粒蛋白 A、胃泌素、血清钙、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等,类癌综合征患者可能因类癌分泌激素而出现检测结果异常。
胃镜检查:为消化系统疾病常用的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明确诊断,并根据病变的范围拟定出初步的治疗方案。超声内镜有助于判断肿瘤浸润的深度和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并可判断有无内镜下切除肿瘤的可能性,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为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检查之一,为无创性检查。结合此项检查和胃镜检查,医生可进一步明确食管及胃的情况,决定具体手术方式。
胸部和腹部 CT 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进一步判断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明确肿瘤的外侵程度,明确纵隔和腹腔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进一步判断手术的可行性。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既往曾患哪些疾病?
主要的不适是什么?出现这些症状有多久了?
发病以后曾就诊吗?接受何种治疗?疗效如何?
曾接受哪些检查?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恶性肿瘤吗?
病情严重吗?
需要治疗吗?
如何治疗?
治疗效果如何?能完全治愈吗?
会复发吗?
手术后能生存多长时间?
治疗
食管类癌注放射治疗无效,对化疗不敏感,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针对类癌综合征的药物治疗:主要是生长抑素类药物奥曲肽,能有效缓解类癌综合征的症状。也可应用干扰素及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生长抑素类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
靶向治疗:消化道类癌的靶向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使用依维莫司、依维莫司联合奥曲肽,主要作用为抗肿瘤。
需指出的是,以上药物都有副作用,均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食管类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手术的目的是切除肿瘤、重建食物通道。手术切除原发病灶、转移灶及清扫淋巴结,可显著降低肿瘤负荷,减轻激素分泌相关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如果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差而难以承受手术,则不宜进行手术治疗。食管是长管状器官,需要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决定具体手术方式。
经胸食管类癌切除术:是传统的肿瘤切除方法。
腔镜微创手术和机器人微创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术式,切除肿瘤的同时手术损伤轻,术后恢复快。
内镜治疗:内镜下肿瘤切除适合于较早期的肿瘤瘤体较小的患者。
其他治疗方法
对症支持治疗:对于不能手术的晚期患者,采用对症支持治疗(例如对于不能进食者给予肠外营养、疼痛者给予止痛治疗等)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肿瘤会增大,发生严重吞咽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可发生远处转移,缩短患者寿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能够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5 年生存率较食管癌好,有报道中位生存期(50% 患者可以活过的时间)达 75.5 个月。
日常注意
患者平时(尤其是治疗期间)需避免受凉感冒,避免进食粗硬食物。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如果患者做了手术,术后注意勤活动四肢,避免静脉血栓形成。注意保护胸腔引流管,避免脱出,避免碰倒引流瓶。注意切口敷料是否渗透,保持局部清洁。术后加强做深呼吸,加强咳嗽,便于排出痰液。遵医嘱进食,不能自行决定术后什么时候开始进食以及吃什么样的食物。
用药注意事项:本病的治疗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注,如果出现难以忍受的副作用(如严重口腔溃疡、腹泻等),需及时告知医生寻求帮助。
术后复查:术后应根据出院医嘱规律复查,一般应于术后 1 个月、术后 3 个月、术后半年、术后 1 年复查,之后半年到一年复查 1 次。若病情出现变化,随时到医院复查。主要复查胸片、胃镜或食管造影、肿瘤标志物等项目。
饮食:
若为手术患者,一般术后 3~5 天内禁止饮食,根据病情恢复情况,术后 3~5 天后可尝试喝流质饮食如豆浆、牛奶等,应小口喝或用勺喝,切忌大口吞咽。若无异常,可吃米糊、嫩鸡蛋羹或稀粥等,注意补充蛋白质。一般 2 周后可吃稍稠的食物(如粥、碎肉等),1 月后可恢复正常饮食,但仍切忌大口吞咽及快速吞咽,尤其应避免吃煮鸡蛋以免胃食管吻合口破裂。
若为非手术患者,应多吃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如蛋羹、牛奶等,避免吃粗硬的食物。
运动: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一般术后 3 天可以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若为非手术患者,根据自身身体情况进行运动,避免劳累。
其他:戒烟戒酒,若为手术患者,术后需半卧位入睡,切忌平卧位入睡,这是为了避免胃酸反流。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普及肿瘤相关知识,定期进行健康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