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是什么?病毒性心肌炎怎么办?病毒性心肌炎症状有哪些?

小儿大脑半球胶质瘤是发生于儿童大脑半球的恶性肿瘤,常侵犯周围脑组织或随着脑脊液注在颅内广泛转移。临床上尚无具体的流行病学数据。该疾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基因突变相关。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儿童接触电离辐射、接触猫狗、头部外伤、有肿瘤家族史、父母职业接触油漆、铅、汞、农药等、父亲过量饮酒等。根据肿瘤与相关正常组织的相似度进行分型,可分为高分化、低分化、未分化型(分化越低表明恶性程度越高);根据肿瘤的侵犯周围组织的程度以及是否转移进行分级(分级越高表明病程越严重,治疗效果常不理想)。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头痛、头晕、呕吐、癫痫(即俗称的“羊癫疯”)发作、单侧肢体无力是该疾病最典型的临床症状。其他症状还包括视力下降、嗜睡等,婴幼儿还可出现烦躁不安、拍打头部、哭闹、头围增大等症状。在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首选,关键在于是否能完全切除肿瘤。术后辅助合理的放疗和化疗有助于杀死残余的肿瘤细胞,减少复发。该疾病属于恶性肿瘤、发生在脑组织,若不及时诊断治疗,增大的肿瘤会压迫脑组织,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肿瘤还可能发生转移。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生命危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患儿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概述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最常见的心肌炎症性疾病。各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患病,年龄越小,风险越高,老年患者相对少见。多种病毒都有可能引起心肌炎,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各不相同,少数可呈现爆发性发作,导致急性心源性休克或猝死。根据临床研究显示,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体多数来自于胃肠道或呼吸道病毒感染[1][2]。

病毒性心肌炎可由多种病毒感染所致。损害心肌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主要机制包括:病毒直接损伤和引发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部分患者的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后,将造成心肌部位的重度炎症反应和严重破坏[2]。

临床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儿童和青少年、基因易感性、免疫功能低下[3][4][5]。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波及的范围,以及发生的具体部位。通常以病毒感染症状起病,例如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随后出现心悸、胸痛和呼吸困难[1]。

有相当部分症状轻微者可能完全没有任何不适,而病情严重者却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1]。

如果患者在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后,发生明显的心脏不适,应该尽快去医院接受诊治[5]。

医生会询问临床症状和既往病史,进行体检和胸部听诊,并结合心电图、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作出临床诊断。对于无法确诊的重症患者,医生可能会进行心肌组织活检[1][5]。

病毒性心肌炎尚无特定的治疗方案,主要以支持治疗为主。同时,对于患者出现的各种症状开展针对性的治疗。若病情不断加重,可尝试采用糖皮质激素。必要时,医生会给患者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或外源性心肺支持系统[1][4]。

患者应卧床休息,补充营养,定期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展居家治疗[2]。

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关键在于增强体质,降低病毒感染风险[6]。

症状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波及的范围,以及发生的具体部位。通常以病毒感染症状起病,例如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随后出现心悸、胸痛和呼吸困难。有相当部分症状轻微者可能完全没有任何不适,而病情严重者却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1]。

病毒性心肌炎有哪些临床特征?

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临床特征包括[1][4]:

患者的个体差异非常明显

轻者可没有任何症状;

重者可出现非常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猝死。

多数患者在发病前 1~3 周有病毒感染症状,常见为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

发烧、乏力、全身酸痛;

恶心、呕吐、腹泻;

呼吸道炎症。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心悸、胸闷、胸痛;

呼吸困难、头晕;

脸色苍白。

病毒性心肌炎会导致哪些并发症?

若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可引发严重的并发症[1]:

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

猝死。

病因

病毒性心肌炎可由多种病毒感染所致。损害心肌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主要机制包括:病毒直接损伤和引发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部分患者的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后,将造成心肌部位的重度炎症反应和严重破坏[2]。临床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儿童和青少年、基因易感性、免疫功能低下[3][4][5]。

病毒性心肌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毒性心肌炎常见的病原体包括多种病毒类型[1][2]:

柯萨奇 B 组病毒;

孤儿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腺病毒;

细小病毒;

其他:流感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 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病毒性心肌炎损害心肌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主要机制包括[1][2]:

病毒对心肌的直接损害;

病毒引发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病毒感染激活免疫系统,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生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细胞因子和抗体过度活化,将会造成患者心肌的严重损伤。

病毒性心肌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临床与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具有相关性的危险因素[3][4][5]:

年龄:儿童和青少年多见,人体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易感性随着年龄上升而逐渐下降;

遗传背景: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决定了个体的疾病易感性,以及发病的严重程度;

免疫功能低下:疲劳、受凉、营养不良、精神负担过大。

就医

如果患者在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后,发生明显的心脏不适,应该尽快去医院接受诊治[5]。医生会询问临床症状和既往病史,进行体检和胸部听诊,并结合心电图、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作出临床诊断。对于无法确诊的重症患者,医生可能会进行心肌组织活检[1][5]。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患者在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后,发生明显的心脏不适,应该尽快去医院接受诊治[5]。

明确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或是独立发作的两种疾病;

无论如何,心悸、胸痛、呼吸困难都应该及时得到控制,否则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医生需要依据诊断结果,才能制定相应的方案,开展针对性的治疗。

就诊科室:

心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既往病史,并进行细致的体检和胸部听诊[1]。

实验室检查:炎症指标、心肌受损情况、病毒检测[1][5]。

炎症指标——血沉、C 反应蛋白;

心肌受损情况——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抗心肌抗体;

病毒检测——筛查常见病原体,可提示病因,并作为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

心电图检查[1][5]:

常规 12 导联心电图;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

影像学检查[1][5]:

 X 光胸片;

超声心动图;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

对于无法确诊的重症患者,医生可能会进行心肌组织活检[1][5]​​​​​​​。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症状发作之前是否发生过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

症状发作之前是否服用过药物或营养品?

症状是不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能否大致描述目前的具体症状?

是否还伴有其他慢性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的症状?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是否有致命危险?

治疗多久之后症状可以缓解?

今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尚无特定的治疗方案,主要以支持治疗为主。同时,对于患者出现的各种症状开展针对性的治疗。若病情不断加重,可尝试采用糖皮质激素。必要时,医生会给患者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或外源性心肺支持系统[1][4]。

有哪些方案可以用来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营养心肌的药物[1][2]:

1,6- 二磷酸果糖;

辅酶 Q10;

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B;

辅酶 A;

三磷酸腺苷。

对于心力衰竭和心率失常患者,医生会根据临床诊疗规范,进行对症治疗[1]。

由于抗病毒药物效果不明确,而且可能导致各种副作用,临床一般不作为常规用药[2]。

对于支持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不断加重的患者,可尝试采用以下方案治疗[1]:

糖皮质激素;

临时心脏起搏器;

外源性心肺支持系统。

日常注意

患者应卧床休息,补充营养,定期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展居家治疗[2]。

患者应当尽可能卧床休息,限制重体力活动至少 6 个月。

尤其老年患者的心肌修复较慢,需要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必须确保受损心肌。

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补充营养,确保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展居家治疗,定期复诊,便于监测心脏病情的变化趋势。

戒烟戒酒,避免刺激性饮食。

直至真正实现病情稳定,患者才能恢复正常的工作强度或运动强度。

预防

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关键在于增强体质,降低病毒感染风险[6]。

日常饮食要均衡搭配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限盐、限糖、限脂。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锻炼心肺功能。

不要过于劳累,确保充分休息。

调整心态,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一年四季都要注意预防感冒,尤其是高发季节要做好防护措施。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疾病

麻风性葡萄膜炎是什么?麻风性葡萄膜炎怎么办?麻风性葡萄膜炎症状有哪些?

2023-7-22 16:44:50

药品

氨咖黄敏片的功效与作用-氨咖黄敏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