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AVB
概述
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是心脏电脉冲信号在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传导减慢或完全停止。
人体心脏的结构分为上半部的左、右心房和下半部的左、右心室。心脏的电脉冲信号从心脏上部的心房向下部的心室传输,电脉冲信号通过时可触发心肌收缩并泵出血液,产生一次心跳。
房室传导阻滞是最常见的一种心脏传导阻滞。当心房向心室的信号通路受到损伤或干扰时,传输速度可能延缓,甚至发生中断,就形成了房室传导阻滞。从而扰乱心脏的正常工作节律,影响全身各脏器的供血和供氧。
临床主要的发病风险因素包括老龄、损伤心肌或影响心脏功能的各种疾病,手术创伤或药物毒性,以及不良烟酒嗜好[1][2][3][4]。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偶尔会发生头晕、心悸。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导致心律明显减缓,影响心脏向全身各脏器的供血,可发生头晕、黑矇、心绞痛、晕厥,甚至严重脑缺血、休克和猝死[1]。
若房室传导阻滞的病情继续进展,信号最终被完全阻滞,则可引发严重脑缺血、休克和猝死[1]。
发生任何明显的房室传导阻滞症状都应该尽早前往医院就诊。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及早控制病情,避免发生更为严重的不良事件[1][2][3]。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无明显症状,无需治疗。
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明显症状者应完善检查,寻找病因,排除可逆性因素后,根据医生建议酌情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同时,医生会根据临床检查结果,积极去除病因,治疗基础疾病,避免不良事件风险[1][2][3][4]。
无症状患者应定期至医院复查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追踪病情变化情况。
患者日常应密切监测病情或心脏起搏器的使用状态,定期复诊,预防不良事件风险[2][3]。
防止房室传导阻滞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降低心脏病风险[3][4]。
症状
房室传导阻滞有哪些临床特征?[1][2][3]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不会引起任何明显的症状。大多数患者在接受常规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偶尔会发生心悸,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的症状包括:头晕、疲乏、恶心、气急。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导致心律明显减缓,影响心脏向全身各处供血,患者主要症状包括:头晕、黑矇,呼吸困难,极度疲乏,胸闷,晕厥。
房室传导阻滞会导致哪些并发症?
若房室传导阻滞的病情继续进展,发生信号完全阻滞,可引发严重的并发症[1]:
心力衰竭;
严重脑缺血;
意识丧失;
心源性休克;
猝死。
病因
房室传导阻滞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心脏的跳动由电脉冲系统控制。正常情况下,电脉冲信号都是由窦房结所产生。窦房结位于右心房,电脉冲信号传导至心房,产生肌肉收缩,将血液从心房泵入心室。随后信号通过房室结,继续向下激动心室,形成第二次心肌收缩,将血液泵出心室,输送至全身[1][2]。
当心房向心室的信号通路受到损伤或干扰时,传输速度可能延缓,甚至发生中断,就形成了所谓的“房室传导阻滞”。这会直接影响心脏的搏动速度和规律,可能无法维持正常的泵血功能[1][2]。
绝大多数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都同时伴有其他的心脏基础疾病,改变或损害了心脏原有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其中常见的是随着年龄上升或病程进展而逐步形成的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少部分患者在出生时就存在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属于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1][2]。
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2][3]:
孕妇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红斑狼疮):母体的某些自身抗体可以通过脐带传输至胎儿体内,攻击并损害胎儿的心脏组织;
先天性心脏缺损:胎儿出生时,心脏就存在结构缺陷。
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2][3]:
心血管疾病进展导致心脏传导系统损伤。
某些临床手术可能影响心脏电传导通路。
某些药物使用过量或发生毒性反应干扰或抑制心脏电脉冲信号。
心脏电传导系统发生进行性退行性改变等。
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临床与房室传导阻滞发病具有相关性的危险因素[1][2][3][4]:
年龄:中老年人是高危人群;
损伤心肌的各种心脏病:心肌梗死、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病;
其他疾病:莱姆病、结节病、利氏病、风湿热;
未受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或糖尿病;
体内电解质紊乱;
服用了某些影响心脏电传导的药物,例如:
抗心律失常药物:双异丙吡胺;
抗高血压药物:β 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
地高辛;
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发生任何明显的房室传导阻滞症状都应该尽早前往医院就诊,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及早控制病情,避免发生更为严重的不良事件[1][2][3]。
某些症状为多种心脏病所共有,例如呼吸急促、疲乏无力、头晕目眩和晕厥,这都可能是心脏病危重急症的先兆。
尤其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更有必要接受及时救治,否则会有致命危险。
当患者若发生以下情况时,请拨打急救电话:
严重的呼吸困难或胸痛持续数分钟,未能自行缓解;
反复晕厥。
就诊科室:
心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房室传导阻滞?
医生一般首先会询问病史、家族史、验血、查体,并了解近期是否接受手术或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描述和体征,作出初步诊断[1][2][3]。
心电图检测:检测结果对于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1][2][3]。
标准心电图:这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供医生了解患者的房室传导阻滞类型。
动态心电监护仪:患者有时还会用到此类便携式仪器监测心脏电脉冲信号的异常情况,它会自动记录 24~72 小时内的心电脉冲信号。同时,患者还需要在发生症状时,详细记录发生的时间和严重程度,以便于临床医生观察患者在较长时间段内的心律变化情况,并与临床病情进行对照分析。
心电事件记录仪:患者可以随身携带,以便对心脏活动进行居家监测。当患者感到症状发作时,按下仪器的按钮,就会简短记录当时的心电图谱。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第一次出现是在什么时候?
目前的症状是持续性的还是间歇性的?
症状发作时一般可持续多久,严重程度如何?
是否存在某些因素会诱发或加重症状?
是否有其他家庭成员也有类似症状?
是否还伴有其他慢性心血管疾病,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目前正在服用哪些药物?
近期是否接受过手术治疗或其他创伤性临床操作?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目前的症状?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目前的病情是否危重?
今后如何监控病情及其可能的并发症?
复诊如何安排?
以后是否需要限制活动强度?
日常是否需要严格限制饮食和烟酒?
治疗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无明显症状,无需治疗;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明显症状者根据医生建议可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同时,医生会根据临床检查结果,积极去除病因,治疗基础疾病,避免不良事件风险[1][2][3][4]。
有哪些方案可以用来治疗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起搏器
在急救过程中,三度患者可能需要使用临时起搏器,通过释放电脉冲,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正常心律,待病情稳定后再植入永久性起搏器。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小型的电子仪器,它可以释放电脉冲,稳定心律,以利于维持体内正常的血流循环。
针对病因治疗
若有可能,患者还需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去除病因,例如停用产生副作用的药物,治疗相关基础疾病。部分患者经有效治疗后,房室传导阻滞可逐渐消失。
日常注意
患者日常注意应密切监测病情或心脏起搏器的使用状态,定期复诊,预防不良事件风险[2][3]。
未植入心脏起搏器的一度和部分二度患者:
平时需留心记录病情变化趋势,定期复诊。
如果症状发生改变或恶化,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尽早就诊,以利于及时处置。
植入心脏起搏器的三度和部分二度患者:
定期检查确认仪器的工作状态。
远离对电子仪器有干扰的强磁场。
长途旅行时最好携带相关医疗证明,过安检时可向安保人员出示。
预防
防止房室传导阻滞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降低心脏病风险[3][4]。
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遵医嘱规范用药,严格疾病管理,有效控制病情;
积极锻炼,健康饮食;
保持健康体重;
确保充分的休息;
减轻心理压力,做好情绪管理;
控制血脂、血糖、血压处于正常范围;
戒烟限酒;
伴有心脏病的患者应慎用各类处方药和非处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