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小儿Holt-Oram综合征,小儿上肢心血管综合病征,小儿家族性心脏和上肢缺陷,小儿心-肢体综合征。,小儿心房-手指综合征,小儿心房及指发育不良综合征,小儿心房指趾发育不全,小儿心血管-肢体综合征,小儿手-心畸形综合症,小儿霍-奥综合征
概述
该病是一种主要以心血管畸形(以室间隔缺损多见)、上肢骨骼畸形(以拇指缺如多见)为临床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但由于遗传性疾病的外显性不同,此疾病的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该病较罕见,估计发病率约为 1/10 万;我国仅有散发病例报道。
本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危险因素有:母孕期服用某些致畸形药物(如四环素)、孕前及孕早期母亲收到强烈精神刺激或接触某些毒物(如重金属)、接触放射线等是危险因素。
主要症状包括:上肢畸形,以拇指畸形多见,常伴前臂形态异常,手掌功能丧失等。经常反复呼吸道感染、消瘦、或吃奶时吸吮无力、喂奶困难或拒食、呛咳,平时呼吸急促、易疲乏、体力差,口唇、指甲青紫或者哭闹或活动后青紫等。
明确尚无明确有效根治方法,仅可行外科矫治手术,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等。
由于存在器官畸形,如心脏畸形常合并心内膜炎,轻者引起患儿体重不增、消瘦,导致患儿发育不良,影响其正常生活、学习等;严重时可导致患儿死亡。
矫正畸形,积极预防并发症。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儿可最大程度恢复上肢的功能和形态,通过矫正先心病后,多数患儿发育常不受影响,预后良好。
症状
主要症状上肢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病。
小儿手-心畸形综合征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小儿手-心畸形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包括:
上肢畸形:常见。以拇指畸形多见,表现为拇指缺失、发育不全、并指、三节指骨、末节弯向尺侧、远端分叉、短小或拇指仅存软组织而无骨骼等,特点是双侧同时发生,以左侧为重。还可合并前臂形态异常,桡骨畸形缺如等,手掌功能丧失(不能活动、抓握东西)等。
先天性心脏病表现: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咳嗽、咳痰、发热)、体重不增或消瘦、喂养困难或拒奶(食),哭闹时或活动后出现嘴唇及指甲青紫,甚至哭闹或活动时不明原因突然晕厥(意识丧失)、身体抽搐等。医生查体听诊可发现心脏杂音。
小儿手-心畸形综合征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小儿手-心畸形综合征并发症主要由于心脏结构及功能异常、合并其他畸形等所致。
常见并发症包括:
心力衰竭
感染性心内膜炎
腭裂
身材矮小
面部发育不全
面部血管瘤
外耳道闭塞
肾脏发育不良
病因
本病属遗传性疾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心脏和上肢发育畸形。
小儿手-心畸形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本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人类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染色体为成对出现,如其中一条染色体上携带致病基因,患儿即发病,则为常染色显性遗传性疾病,该疾病发病不分男女)。
致病基因为 T 结构域转录因子(TBX5)基因突变。
哪些人容易患小儿手-心畸形综合征?
孕前或孕早期强烈精神刺激。
母孕期服用某些致畸性药物,如四环素。
孕期接触放射线、毒性物质(如铅、汞等重金属或农药等)。
有反复流产史或孕早期先兆流产,需要长期保胎治疗。
有手-心畸形综合征家族史的小儿。
有 TBX5 基因突变携带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有本病家族史小儿;
出现上肢畸形,如拇指缺失、发育不全、并指、三节指骨、末节弯向尺侧、远端分叉、短小或拇指仅存软组织而无骨骼等;
桡骨畸形缺如,手掌功能丧失(不能活动、抓握东西);
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如出现咳嗽、咳痰、发热,反复发作;
体重不增或消瘦、喂养困难或拒奶(食);
哭闹时或平时出现嘴唇及指甲青紫。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哭闹或活动时不明原因突然晕厥(意识丧失)、身体抽搐等。
建议就诊科室
小儿心脏外科
小儿骨科
美容整形科
遗传和优生优育科
医生如何诊断小儿手-心畸形综合征?
当医生怀疑为小儿手-心畸形综合征时,根据临床表现、家系调查,再结合四肢骨骼 X 线检查、心脏超声检查等,常可高度怀疑本病,在行基因学检查发现 TBX5 基因突变,即可确诊小儿手-心畸形综合征。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用于评估患儿生长发育情况,皮肤、嘴唇等颜色该病,以及发现上肢畸形类型等。
心脏查体:通过此项检查可通过心脏范围、心脏杂音部位及性质,可初步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心脏杂音如胸骨左缘 2~3 或 3~4 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等。
超声心动图检查:主要用于发现先天性心脏病以及类型、心内膜炎等,协助诊断本病以及对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四肢 X 线检查:目的是明确上肢畸形以及类型,协助诊断本病,以及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还可用于术后评估等。
胸部 X 线检查:目的是发现有无肺部感染征象、评估肺血、心胸比等情况;本病常表现为肺部呈充血状态,心胸比率常大于 0.56。
腹部 B 超检查:作用是发现有无肾脏、输尿管、卵巢、子宫等畸形,协助诊断本病和排除其他。
血常规检查:目的是评估有无贫血及继发感染情况。
心肌酶谱测定:目的是评估是否存在心肌炎等心肌损害。
基因检测:目的是明确有无 TBX5 基因突变,还可发现其他遗传性疾病,如马方综合征等。推荐到医院或正规基因检测公司或相关医疗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家族中是否有人有类似疾病?
孕期有无异常情况?
出生后喂养情况如何?
曾患何种疾病及相关治疗情况?
有无反复发作上呼吸道感染(感冒)?
症状出现多久?有无变化?
曾到别的医院就诊了吗?治疗了吗?疗效如何?
自己买药治疗了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主要病因是什么?
需要做哪些检查?
病情严重吗?
如何治疗?能治愈吗?
有无其他并发症?
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根治方法,可行外科矫治手术,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等。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常见药物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哌酮、阿奇霉素等;作用是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和介质释放,防止感染扩散,减轻症状。医师常根据经验,感染严重程度特别是根据药敏试验选取敏感抗生素。常用于治疗肺部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糖皮质激素:常见药物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作用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全身症状、促进饮食等。
免疫球蛋白:此为一种血液制品;作用是提高人体机体的抵抗力,减轻炎症反应,增强抗生素的抗感染能力。
利尿剂:常用如噻嗪类、呋塞米、甘露醇等;作用都是利尿消肿,减轻心脏负担。常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等。
强心药物:常见如地高辛,作用是有效地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抑制心脏传导等。常用于治疗充血性心率衰竭。
免疫增强剂:常用如胸腺肽、细胞因子等;作用有激活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恢复免疫功能,具有抗感染,纠正免疫缺陷等功能。
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或乳酸杆菌。作用是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重建肠道天然屏障。
手术治疗
四肢畸形矫正术:目的是尽量恢复手指、掌及上肢等正常功能和正常形态,利于患儿生活自理、心理健康发展。
房(室)间隔修补术:目的是重建正常的心房(室)壁结构,恢复正常心脏血流,利于减轻症状及患儿正常发育。缺点是住院时间长、损伤大、并发症多。
先心病介入术:常通过球囊扩张解除血管及瓣膜的狭窄,用记忆金属材质的特质封堵器堵闭的相应缺损,恢复正常血液供应。优点是避免开胸手术的风险及创伤、住院时间短、恢复快。
其他治疗方法
安装假肢/支具:由于该病可导致患儿上肢畸形,安装支具或假肢可部分替代上肢功能,也有美观的作用。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若因严重心脏畸形常合并心内膜炎,轻者引起患儿体重不增、消瘦,导致患儿发育不良,影响其正常生活、学习等;严重可导致患儿死亡。上肢畸形还可导致患儿生活不能自理,心理障碍等。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儿可最大程度恢复上肢的功能和形态,通过矫正先心病后,多数患儿发育常不受影响,预后良好。
日常注意
矫正畸形,积极预防并发症。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首先要鼓励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心理压力,避免紧张情绪;如给患儿讲励志故事,鼓励参与集体活动等,使之融入集体,减少心理障碍。
上肢矫正手术常不影响饮食,可按医生要求行伤口消毒和定期更换敷料和拆线,在 1~3 个月后复查肢体 X 线片。但先天性心脏手术,常需要禁饮食,在术后 1~3 天内过渡到正常饮食,需要注意保证易消化、低盐,需补充维生素如新鲜水果蔬菜等,按医生要求或半年后复查(复查心脏超声、胸部 X 线检查)。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急促、心跳明显增快、突然性神志丧失等,立即就医或告知医师。
需要按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能随意增减药量及种类。需要自行购买药物者,家长不能购买医嘱以外的药物,勿信“偏方”;要观察用药后的情况,如只出现轻微恶心、呕吐、胃区不适等症状时,家长应该给予安慰、讲解(这是药物的副作用)。若症状加重,需要及时就医。
保持患儿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不要熬夜;在身体条件允许条件下,可适度锻炼,宜以散步或慢跑为主,根据身体耐受情况适当安排运动时间;减少到人群多的地方,避免接触感染病患。根据季节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防止继发感染。
饮食宜清淡、低盐、富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鱼类、肉蛋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忌浓茶、咖啡、碳酸饮料等。
保持身体清洁卫生,勤换衣服勤洗澡,饭前便后要洗手。
预防
本病遗传性疾病,重在出生前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备孕期和孕期妇女尽量避免强烈精神刺激。
孕期妇女避免接触离烟雾、酒精、药物、放射线、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
孕期妇女避免应用药物,特别是某些致畸性药物(如四环素、丙米嗪、过量维生素 A)。
准妈妈应避免吸烟、饮酒,或至少在怀孕前半年就要停止。
孕期避免去高海拔地区旅游,防止胎儿缺氧。
妊娠早期积极预防风疹、流感等风疹病毒性疾病。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对于有本病家族史,或是基因缺陷携带者等,应在孕前做好基因检测、产前诊断,可选择性人工流产防止严重畸形胎儿出生。
避免高龄生育,医学已经证明,35 岁以上的孕妇发生胎儿基因异常的风险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