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Mondor病
概述
腹壁血栓性静脉炎是腹壁浅表静脉内膜受损,进而产生血栓,造成静脉壁和周围结缔组织变性坏死。
该病多发生于中年人,平均发病年龄 35 岁,常见于肥胖和缺乏锻炼的妇女,男女发病率比例约为 1∶3。因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或最终自愈而未就诊,尚无确切发病率数据。
尽管腹壁血栓性静脉炎发病原因至今不明,但中年妇女、肥胖、乳腺癌、血管损伤、外科操作及手术史、感染、风湿性关节炎、既往血栓病史或遗传背景、绷带包扎、穿紧身衣等是主要危险因素。
本病主要累及上腹壁静脉、侧胸静脉、腹壁上静脉以及腹股沟等区域,多急性起病,以腹壁疼痛与触及条索或串珠状肿物为主要症状,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在抬高上肢、咳嗽、深呼吸或者胸腰部过度伸展时症状加重;也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本病属良性自限性疾病,在 3 周~6 个月后多数患者可自行好转。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
本病如无其他合并症,多能自行恢复,在完全恢复后极少复发。
若积极治疗,可迅速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的痛苦。
症状
本病主要累及上腹壁静脉、侧胸静脉、腹壁上静脉以及腹股沟等区域,多急性起病,以腹壁疼痛与触及条索或串珠状肿物为主要症状,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在抬高上肢、咳嗽、深呼吸或者胸腰部过度伸展时症状加重;也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腹壁血栓静脉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腹壁血栓静脉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腹壁疼痛:
疼痛范围和程度与受累区域密切相关,脐周静脉网受累则以中腹壁疼痛为主,而侧胸静脉或腹壁上静脉受累则痛感集中在上腹壁,甚至牵涉至腋窝;
疼痛多为突然发生,且常伴有紧缩感,在抬高上肢、咳嗽、深呼吸或者胸腰部过度伸展时症状加重。
条索状隆起:
位于受累区域皮下,沿血管走形的长短不一质软条状或者串珠状肿物,可有分叉,触痛明显。但局部多数无红肿,肿物表面皮肤可轻微发红或发黄。
发病超过 2 周以上者则肿物大部分与皮肤粘连,但可左右推动,若牵拉局部皮肤或抬高上肢可见病变区域皮肤凹陷呈浅沟。
腹壁血栓静脉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本病极少发生并发症。
病因
尽管腹壁血栓性静脉炎发病原因至今不明,但中年妇女、肥胖、乳腺癌、血管损伤、外科操作及手术史、感染、风湿性关节炎、既往血栓病史或遗传背景、绷带包扎、穿紧身衣等是主要危险因素。
腹壁血栓性静脉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局部创伤或血管损伤造成静脉内膜受损,形成血栓,静脉壁和周围结题组织出现急性纤维素样变性和坏死,继之被胶原纤维所替代。
哪些人容易患腹壁血栓性静脉炎?
中年妇女;
肥胖;
乳腺癌;
血管损伤;
外科操作及手术史;
感染;
风湿性关节炎;
既往血栓病史或遗传背景;
绷带包扎,穿紧身衣。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腹壁疼痛
腹壁触及条索状肿物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腹壁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
触及淋巴结肿大
建议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
血管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腹壁血栓性静脉炎?
医生怀疑腹壁血栓性静脉炎可能时,会结合患者症状表现、腹部体格检查、超声检查等检查结果予以最终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目的是初步评估病情,并寻找诊断线索。如腹部检查可见腹壁上条索状肿块,初期质软,随病程进展可成质硬肿块。周围皮肤无红肿,区域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最为理想的检查手段,无创、经济,而且准确率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接显示因血栓而膨胀的浅表静脉。目前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技术诊断准确率,可接近静脉血管造影。且静脉再通后出现的血流亦可被观察,有助于追踪复诊。
静脉血管造影:目的是观察静脉走形,有无中断;目前仍是诊断静脉血栓的金标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高,是确诊静脉血栓及累及范围的最准确的方法。但因系有创性检查,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一般不作为首选,多为术前应用。
实验室检查:本病可具有某些血液高凝状态的特征,通过凝血功能检查和血常规检查可获知凝血状态和血小板情况。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了?
是否有腹痛,具体的部位和程度?
是否有触痛性腹壁肿物或其他体表肿物?
体温是否有变化及变化的规律?
是否在咳嗽、深呼吸、抬高上肢等情况下症状加剧?
既往是否有类风湿性疾病、肝炎、结核病等病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有没有可能是其他病?
疾病主要的风险是什么?
治疗方法有哪些?目前最适合我的治疗方式是什么?
治疗后会好吗?医保有报销吗?
后面还会复发吗?
有没有什么后遗症?
治疗期间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治疗
腹壁血栓性静脉炎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约 3 周~6 个月,多数患者可自行好转,最终疼痛消失、条索状肿物逐渐消退。因此,本病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
止痛治疗:疼痛较重且影响日常生活时应进行止痛治疗。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效果较好,一般需要服药 7~10 天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因该类药物存在加重消化道溃疡的风险,既往有消化道溃疡或者慢性胃炎患者需要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必要时联用胃黏膜保护剂或者制酸药。
抗炎治疗:在止痛治疗基础上,适量添加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对血管壁损伤及炎症消除有良好效果,可迅速控制症状。因其同样存在加重消化道溃疡的风险,故用药疗程短,必要时仍需保护胃黏膜、制酸等辅助用药。
局部封闭注射:利多卡因联合激素类药物,能够较大程度缓解症状,但对病程缩短效果不明显。
其他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补充足够的液体,维持水和电解质、酸碱平衡。
疾病发展和转归
腹壁血栓性静脉炎属自限性疾病,即使不治疗处理,如无其他合并症,多能自行恢复,在完全恢复后极少复发。
腹壁血栓性静脉炎若积极治疗,可迅速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的痛苦。
日常注意
腹壁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需从日常注意护理、心理护理、饮食、康复锻炼等方面进行日常注意护理,以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日常注意护理
浅表静脉回流障碍造成局部肿胀可予土豆薄片外敷,能够改善循环、促进组织间渗液回流、减轻肿胀。
避免穿着紧身衣、绷带包扎等阻碍静脉回流的措施,有利于减轻病情,加速康复。
心理护理
患者需要减轻思想负担,在明确排除恶性疾病后,本病在正规治疗前提下效果良好且预后满意;
详细了解自身病情、治疗方案,增强信心,消除自身对疾病的顾虑。
饮食
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低盐、易消化饮食,如牛肉、鸡蛋、菠菜、空心菜、西红柿、花菜等,避免酸、辣、刺激性食物,尤其忌酒;
补充钙、铁等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提高患者的抵抗力,降低合并感染风险。
出院后注意事项
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排便困难;
适当运动可增强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复发,但早期因疼痛剧烈存在不建议剧烈运动;
注意休息,注意肺部情况,避免因咳嗽等加重症状。
预防
避免局部损伤和血栓形成的两个关键环节,因此也是预防的重点。
既往血栓病史和遗传史等应主动向医生反馈;
避免穿紧身衣、绷带包扎过紧;
适当锻炼,控制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