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血管瘤是什么?毛细血管瘤怎么办?毛细血管瘤症状有哪些?

电弧烧伤是指大量电流通过空气,产生高温及强大的弧光和火花,引起体表热损伤。电弧是高压电产生的,两个电极间或电源与人体间建立起的一种光亮桥带,温度可达 2500~5000 ℃。电弧烧伤可伴发爆炸伤。患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多发生在雨后或潮湿环境中。多见于头面颈、双上肢等暴露部位,少数患者伴有轻度或中度吸入性损伤。烧伤深度以 Ⅱ 度烧伤为主。多为中小面积,30% 烧伤面积(TBSA)以下的患者占 78.01%。创面换药、手术为电弧烧伤的主要治疗方式。

别称

增殖性血管瘤

概述

毛细血管瘤(Capillary Hemangioma)是一种先天性良性血管瘤,虽然不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但由于多数位于头面部区域,会对外貌造成显著影响[1]。毛细血管瘤一般在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几个月内就已出现,并快速增大,多数在生后 1 年左右生长到最大范围[1]。此后,病变开始逐渐退化,70%~90% 的患儿在 5~7 岁时可以实现彻底消退[1]。不过,患儿或患儿家长的心理要求并非仅仅是毛细血管瘤消退而已,而是基本恢复正常外貌。因此,临床医生诊治该病时,不单是从治疗角度考虑,还会综合患儿或患儿家长对美容的需求[2]。

毛细血管瘤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2],可能是由于基因缺陷所致[3]。发病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并形成致密、杂乱的新生毛细血管[4]。大部分患者的病变可自行好转[2],不过还是有相当部分无法完全自行消退[4]。

临床与毛细血管瘤发病风险相关的因素包括女性[4]、低出生体重儿或早产儿[2]。

毛细血管瘤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皮肤表面隆起的柔软、鲜红色肿块,最常见位于脸部、头部、颈部或肩部[1]。

毛细血管瘤为良性病变,通常不会造成严重并发症,偶尔可能因为破损而导致感染或瘢痕;若体积较大压迫周边组织,还可能影响呼吸、吞咽、视力或听力[3]。

通常毛细血管瘤患儿只需要定期复诊,监测病情[1][2][3]。若有以下情况,则有必要就医治疗:瘤体有创伤或感染、体积过大影响周边组织功能、位于显眼处影响美观,以及家长有强烈治疗意愿。

临床医生通过观察外观即可作出诊断,B 超等影像学检查可了解皮下病变的深度和范围[3]。

如果毛细血管瘤没有引发任何不适,也没有影响面部美观,理论上无需治疗,定期监测即可[1][2][3]。对于有必要或有意愿进行临床治疗的患儿,医生会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采用药物、激光、同位素敷贴或手术等方案进行治疗[2]。

患儿家长日常应注意观察病情,定期复诊,注意防护,避免创伤和感染[3]。

由于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缺乏有效的方法预防毛细血管瘤[2]。

症状

毛细血管瘤有哪些症状?

毛细血管瘤可出现在身体上的任何部位,最常见位于脸部、头部、颈部或肩部[1]。

患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皮肤表面隆起的柔软、鲜红色肿块[1]:

内部密布血管样组织;

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

大小不等,多为 2~4 厘米;

按压局部组织,不易发生褪色。

部分血管瘤消退后,在病变处可能会留下永久性的印迹或色差,以及冗余的皮肤组织[3]。

多数病变可对患者的外貌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3]。

毛细血管瘤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在偶然情况下,如果毛细血管瘤发生损伤、破裂出血,可能引发下列并发症[3]:

感染、溃疡[3];

皮肤挛缩,形成瘢痕[4];

对患者的面部肌肉运动或美观造成较为明显的影响[4]。

若毛细血管瘤体积较大,还可能压迫周边组织,影响其正常功能[3]:

吞咽困难;

呼吸困难;

影响视力;

影响听力。

病因

毛细血管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毛细血管瘤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2],可能是由于家族遗传或基因突变所致[3]。

这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以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并形成致密、杂乱的新生毛细血管为特征[4]。

毛细血管瘤的一般自然病程可分为增生期、稳定期和消退期[2]。

增生期:多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大多数病变出现后将迅速向周围扩散,累及成片正常组织,并向深部扩展[2]。

稳定期:一般在 1 岁左右开始进入稳定期,病变范围达到最大值,生长停滞[2]。

消退期:当病灶中开始出现灰白点并逐渐扩大或融合,则提示进入消退期[2]。大约 70%~90% 的患儿在 5~7 岁时可以实现彻底消退[1]。

另有约 20% 的患者,瘤体消退缓慢甚至无法自行消退[4]。

毛细血管瘤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性别:女性是男性的 3~5 倍[4];

低出生体重儿[3];

早产儿[3]。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通常患儿只需要定期复诊,监测毛细血管瘤病情即可[3]。如果发生以下情况,则有必要就医诊治[3]:

毛细血管瘤受伤出血、感觉疼痛或发生感染。

瘤体积过大,干扰患儿的视力、呼吸、听力或吞咽。

瘤体处于头面部显眼处,建议应及早诊治,尽量控制病情,减少今后对外貌的影响。

患儿家长对该病极度担心,有强烈的的治疗意愿。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整形美容科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毛细血管瘤?

临床医生通过观察毛细血管瘤的外观即可作出诊断[3]。

影像学检查:通过 MRI 或 CT 扫描可以了解血管瘤在皮下的深度和范围[3]。

组织活检:切取一小块毛细血管瘤组织,交由病理科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结构和形态[3]。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目前血管瘤是否在快速长大?还是静止或消退?

血管瘤对患儿的日常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是否曾经接受过治疗?采用什么方案?是否有效?

是否想要治疗?希望达到怎样的效果?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的症状?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症状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

毛细血管瘤是否会癌变?

今后还会不会继续长大?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是否可以采用手术(或保守)方案治疗?

治疗后能达到怎样的效果?

治疗过程中会有什么风险和副作用?

治疗后是否还会复发?

今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如果毛细血管瘤没有引发任何不适,也没有影响面部美观,理论上无需治疗,定期监测即可[1][2][3]。如果瘤体过大影响周边组织功能或位于显眼处严重影响美观,则有必要及早控制病情[3][4]。如果家长有强烈的治疗意愿,医生也会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开展相应的治疗[3]。医生会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采用药物、激光、同位素敷贴、手术等方案进行治疗[2]。

如何治疗毛细血管瘤?

药物治疗方案

β 受体阻滞剂:

小型的浅表型毛细血管瘤,可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timolol maleate)药物凝胶涂搽患处[3][5]。

血管瘤较为严重,可以采用普萘洛尔(propranolol)口服治疗[1][3][4]。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1][3]:

口服泼尼松(prednisone);

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在血管瘤患处局部注射。

激光治疗[1][2][3]

可以有效治疗浅表型血管瘤;

同时治疗血管瘤部位的溃疡和瘢痕组织;

对于祛除病灶处的印迹和色差也有一定的效果。

同位素敷贴[1]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 32 磷或 90 锶进行敷贴,治疗部位常见皮肤萎缩或色素异常,现应用较少。

手术治疗[2]

对于不在身体外露部位,且瘤体迅速生长、无消退迹象的患者也可采用手术切除、缝合进行治疗。

日常注意

患儿家长日常注意应注意观察病情,定期复诊,注意防护,避免创伤和感染[3]。

进行观察随访的患儿,家长应留心毛细血管瘤的症状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就诊。

若患儿开始治疗,应按时用药或按时去医院接受治疗,并注意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都应定期复诊,以便于医生根据病情变化趋势决定下一步应如何处置。

日常注意血管瘤部位的防护,尽可能避免创伤和感染,防止形成瘢痕。

预防

由于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缺乏有效的方法预防毛细血管瘤[2]。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明目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明目地黄丸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蛇胆川贝散(江西民济)的功效与作用-蛇胆川贝散(江西民济)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