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急性肾损伤
概述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由各种病因导致的、短时间内肾脏功能快速下降,而引发的综合征。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在综合性医院中为 3%~10%,在重症监护病房中为 30%~60%。死亡率高达 30%~80%。
病因为血流动力学改变(即供给肾脏的血液减少)、药物中毒等。
分为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排尿量变化、乏力、恶心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症状,严重时会引发呼吸困难及心律失常(即心脏跳动频率超出或低于正常范围、频率不稳定)。
主要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关键在于维持供给肾脏的血液稳定、体内水及电解质平衡和及时治疗。
主要危害是严重影响泌尿、呼吸、循环、精神各系统功能及稳定性,可能危及生命。
疾病康复情况与病因关系密切,有患病风险的患者应持续监测肾脏功能。
症状
排尿量变化、乏力、恶心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引发消化、呼吸、循环等全身各主要系统出现症状,如呼吸困难、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意识障碍等。各主要症状出现时间并不一致,也不一定全部出现。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是最常见的症状。
排尿量变化:部分患者患病初期,出现少尿(24 小时排尿小于 400 毫升)和无尿(每日排尿量小于 100 毫升)。在疾病的恢复期,少尿型患者转变为尿量增多,继而出现多尿(24 小时排尿多于 2500 毫升)。
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腹泻、呕吐,病情严重者可发生呕血或便血(早期肉眼无法识别,需通过粪便检查发现;随病情进展,可看到大便中混有血液,或柏油样便)。
呼吸系统症状:表现为气紧、呼吸困难。
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患者意识模糊、躁动、谵妄(行为没有目的性,意识障碍、无法集中注意力)、抽搐、昏迷等。
血液系统症状:表现为患者面色苍白,出血后伤口上的血液不易凝固。
急性肾功能衰竭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感染。
高钾血症。
病因
不同类型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也不相同。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病因是肾脏血流灌注减少,即供应给肾脏的血液减少,可能的原因为大量失血、各种原因导致的体液丢失(如腹泻、呕吐)等。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的原因。
肾实质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病因主要为肾缺血、服用肾毒性药物或毒素等。
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病因是肾盂至尿道中的急性尿路梗阻,即尿路被堵住,尿液无法顺利通过。
哪些人容易患急性肾功能衰竭?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血管畸形:如患有肾血管畸形,供应给肾脏的血液减少,增加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可能性。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急性肾功能衰竭:
出血:严重外伤、手术、产后、出血性疾病等。
胃肠道体液丢失:引流、腹泻、大量呕吐后等。
心脏疾病:瓣膜疾病、心肌疾病、心包炎、心律失常等。
炎症:急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肾炎、系统性小血管炎等。
双侧肾结石。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少尿(每日排尿小于 400 毫升)和无尿(每日排尿量小于 100 毫升);
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腹泻、呕吐;
气紧、呼吸困难;
躁动、谵妄;
血压升高、心力衰竭(早期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等)。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呕血或出现血便
呼吸困难
昏迷
意识模糊
建议就诊科室
肾内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
当医生怀疑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将通过采用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肾活检等检查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液检查:抽血检查,医生通过红细胞等指标判断患者贫血情况。同时通过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判断患者肾脏功能损伤程度。
尿液检查:医生通过判断尿液中蛋白、细胞管型、尿渗透浓度等指标,可初步判断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及发病部位,同时可以根据检验指标判断肾脏功能损伤程度。
影像学检查:通过尿路超声检查可以判断是否有尿路梗阻,通过逆行性或静脉肾盂造影可以明确梗阻与肾功能衰竭的关系。
肾活检:为有创性检查,医生可以通过肾活检明确患者是否患有急性肾衰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有外伤、大量流失体液的情况?
最近 24 小时是否有排尿?排尿量多少?
是否有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
是否有呼吸困难、心慌心悸症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本病治疗效果如何?是否会有后遗症?
本病治疗费用是多少?医保能否报销?
如何缓解现有症状?是否需要紧急处理?
治疗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并非单一的疾病。主要的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总体的治疗原则为尽早明确病因,及时纠正可逆病因,及时干预,避免肾脏的进一步损伤。
药物治疗
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
等张晶体扩容液:作用是扩张血管内容量,维持正常的平均动脉压,保证肾脏血流灌注。
糖皮质激素:如可的松。作用是缓解药物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在明确不当使用药物是主要病因后,及时接受足疗程治疗。
营养支持药物:如肠内营养乳剂。作用是维持机体营养状态及基础物质代谢,有助于细胞修复及再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优先使用肠内营养。
其他治疗方法
肾脏替代疗法:可采用腹膜透析、间歇性血液透析等方法,进行肾脏功能的替代及肾脏支持。对于危重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一般较少使用腹膜透析方式。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受到极大影响,全身各项功能都可能降低或受到严重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患者的康复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如能早期诊断治疗,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肾脏的功能大多能恢复较正常的水平;肾后性急性肾功能损伤患者,在及时解除梗阻后也多恢复良好;肾性急性肾功能损伤不一定能完全恢复,恢复程度与最初引发急性肾衰竭的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注射及口服相关药物,并保证充分的营养供给及液体补充(即多喝水)。不可随意停药或改变药量。如出现便血、呕吐、呕血等情况,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定期复查:患者度过急性期后仍让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治疗,一般需每半年复查一次,主要复查血、尿常规。
饮食:患者日常注意要注意控制蛋白摄入,如鸡蛋、豆类、瘦肉等,每日摄入量应不超过 0.8~1 克/千克(身体体重)。应注意液体补充,每日饮水量应在前一日总尿量的基础上,增加 500 毫升至 700 毫升。
其他: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如篮球、长跑等。控制日常注意药物摄入以降低肾脏负担,若需要使用其他药物,需和医生说明急性肾功能衰竭情况。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严重外伤、出血、产后及时就医,谨遵医嘱住院治疗,持续监测肾功能。
大量呕吐、腹泻后,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在家中可喝盐水)。
避免盲目用药,有身体不适及时就医,依据医嘱用药。
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肾炎、系统性小血管炎等疾病时,请及时治疗,切勿延误病情。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要喝 2000 毫升以上的水,避免产生肾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