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是什么?狼疮性肾炎怎么办?狼疮性肾炎症状有哪些?

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内形成结石,导致胆道系统出现炎症感染或者梗阻,以右上腹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消化系统疾病。西方发达国家成年人胆石症发病率在 10%~15%,而我国胆石症发病率为 7%~10%,其中 70%~80% 的胆囊结石为胆固醇结石。遗传、年龄较大、肥胖、高脂肪和不规律饮食都是老年人胆石症的主要病因。另外,女性出现胆石症的概率是男性的 2 倍该病可根据结石形成的位置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为肝外胆管结石,发生在肝脏外部胆管;第二种为肝内胆管结石,发生在肝脏内部胆管;第三种为胆囊结石,此类型最常见。此外根据结石的成分不同,又可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性结石。其中胆固醇结石最常见。大多数胆石症患者无明显症状及体征,多在体检时才发现。肝外胆管结石的症状除了右上腹绞痛外,还可能伴随有寒战高热,黄疸;肝内胆管结石常常无明显症状,会因为抵抗力下降导致感染而出现右上腹隐痛;胆囊结石患者多出现右上腹部绞痛,疼痛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严重时疼痛会向右侧肩背部放射。一般无症状的患者可以通过调整平时的生活饮食习惯如规律饮食、适当锻炼和定期复查防止胆结石出现。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通过手术取出结石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采取何种手术方式又取决于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结石的大小及位置。疾病可能引发急性胆囊炎,导致化脓感染,不及时处理可转变成慢性胆囊炎,诱发胆囊癌;引起胆心综合征,导致冠状动脉缺血,并发心脏病。老年人因生理机能下降,基础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症状体征常不突出,如感觉腹部有不适感,应及时就医。

别称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概述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是由系统性红斑狼疮造成的肾脏损害[1]。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产生多种自身抗体,错误攻击自身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自身器官损害[2]。随着疾病的进展,几乎所有的红斑狼疮患者都会发生肾脏损伤,而肾功能衰竭则是狼疮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积极治疗狼疮性肾炎,对于降低狼疮患者终末期肾病风险,减少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3]。近年来,随着新药的研发和上市,临床疗效得到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联合用药方案可供医生选择,用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2]。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攻击自己组织,导致全身各处组织和器官损伤,其中肾脏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几乎 100% 的狼疮患者都存在肾脏病理改变[2]。育龄女性占狼疮性肾炎的绝大多数,但男性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风险更高[3]。

与狼疮性肾炎进展相关的因素包括是否是疾病早期发病、是否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病情能否得到持续控制(治疗反应),以及患者的社会、经济、教育水平[3]。

狼疮性肾炎早期为无症状的蛋白尿或血尿。随着病情进展,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日渐严重[1]。

病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可形成慢性病程及严重的并发症,例如高血压、肾病综合征、尿毒症[1]。

如果初诊患者伴有全身性组织器官损害,并累及肾脏,应及时确诊病情[1]。

临床医生通过询问症状、了解病史,以及尿液化验和肾脏活检,并结合红斑狼疮诊断结果,可得出诊断结论,同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分型[1]。

狼疮性肾炎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但原则上应使用足够量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根据患者的狼疮病情和肾脏受损程度,由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并在疗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1]。

病情严重的急性期患者首选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进行诱导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转为维持方案治疗[4]。羟氯喹是另一个全程基础用药,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应该长期使用[4]。

患者必须遵医嘱用药,治疗过程中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趋势,适时调整治疗方案[3]。

由于具体发病机制和病程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缺乏有效的方法预防狼疮性肾炎的发生[1]。

症状

狼疮性肾炎有哪些症状?

狼疮性肾炎早期为无症状的蛋白尿(尿中泡沫增多)或血尿[1]。

随着病情进展,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日渐严重,伴下肢水肿[1]。

狼疮性肾炎会导致哪些并发症?

狼疮性肾炎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可形成严重的并发症[1]:

高血压:与肾脏病变严重程度有关;当发生肾内血管病变时,甚至可出现恶性高血压。

肾功能衰竭:急性肾衰、或慢性肾衰(尿毒症)。

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严重水肿、血胆固醇水平明显增高)。

病因

狼疮性肾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可以产生多种自身抗体,攻击全身各处器官组织,造成患者包括肾脏在内的全身多系统损害,但具体病因尚不明确[2]。

肾脏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有 40%~80% 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伴有肾损伤的临床表现,并且几乎 100% 的患者都存在肾脏病理改变[2]。

狼疮性肾炎的主要发病机制包括[1][2]:

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补体系统激活;

免疫应答紊乱;

炎性细胞浸润;

细胞因子异常分泌或活化。

随着病情进展,肾脏的破坏程度不断加剧,约 20% 的狼疮性肾炎患者在明确诊断 10 年后即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3]。

狼疮性肾炎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哪些?

育龄女性占狼疮性肾炎的绝大多数。

血清学化验 ds-DNA 高滴度阳性。

临床与狼疮性肾炎进展具有相关性的风险因素[3]:

男性: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风险更高。

病情控制情况:

治疗方案是否有效;

是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治疗依从性是否良好;

是否伴有其他合并症;

是否长期维持缓解状态。

社会经济学因素:

教育水平、疾病认知;

收入水平、医疗保障。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肾脏损害是狼疮诸多的表现之一。如果初诊患者伴有任何一种全身多系统的组织器官损害(如面部皮疹、下肢紫癜、关节疼痛、甲周红斑、光过敏、雷诺现象、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下肢水肿、严重头痛、抽搐癫痫、神志不清等),并且有肾脏损害表现,应高度警惕本病,及时确诊病情[1]。

根据临床指南的定义,通过一系列血液及影像指标的检测和评估,可以明确是否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随后检测肾功能是否异常,得出确诊结果,并进行相应治疗。

如果既往确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复诊中检出狼疮性肾炎,医生会调整用药方案,从而控制病情进展[1]。

就诊科室: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医生如何诊断狼疮性肾炎?

医生首先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了解病变的进展过程和既往病史[1]。

若是初诊患者出现多器官、多系统损伤,医生会根据临床指南定义的一系列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以明确是否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4]。

实验室尿液化验:有明确的肾脏损害,持续性蛋白尿、血尿、管型尿[1]。

肾脏病理活检:肾脏病变严重程度和活动性评价对狼疮性肾炎的诊断、分型、治疗非常关键[1]。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症状是持续进展还是维持稳定?

什么情况下症状似乎有所好转?

发生什么情况会造成症状进一步加重?

除了上述症状,是否还有其他不适?

既往是否接受过红斑狼疮的检查?当时是否确诊?是否接受过治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的症状?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症状是否还会继续进展?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是否会产生不良反应?

疾病本身或治疗药物是否会影响生育功能?

需要服药多久才能缓解?

最终能否实现治愈?

今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狼疮性肾炎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医生根据患者的狼疮病情和肾脏受损程度,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并在疗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1]。病情严重的急性期患者首选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进行诱导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转为维持方案治疗[4]。羟氯喹是全程基础用药,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应该长期使用[4]。

狼疮性肾炎应该如何治疗?

治疗原则:控制狼疮活动,阻止肾脏病变继续进展,同时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1]。

对于病情严重的急性期患者,可先给予诱导方案治疗,快速控制病情,首选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待病情稳定后,再转为维持方案治疗[4]。

常用药物包括[4]:

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全程基础用药,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应该长期使用;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诱导方案的基础用药,随着病情稳定可逐步减量,直至最终停药;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诱导方案的常用药,随着病情稳定可换用其他药物代替;

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适合于环磷酰胺治疗有禁忌症者;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适用于维持治疗阶段;

他克莫司(Tacrolimus):适合于肾功能尚好的患者;

环孢霉素(Cyclosporin):适合于肾功能尚好的患者;

来氟米特(Leflunomide):适合于难治性狼疮患者;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适合于难治性狼疮患者;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阻滞剂(ARB):用于肾功能尚好的高血压和蛋白尿的治疗。

其他治疗方案[4]:

血液净化——持续免疫吸附和血浆置换,仅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透析:仅为肾功能的维持或替代治疗形式;

肾移植。

日常注意

患者必须遵医嘱用药,治疗过程中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趋势,适时调整治疗方案[3]。

狼疮性肾炎作为一种极易复发的疾病,需要长期规范化治疗,患者必须遵医嘱用药。

治疗过程中必须定期复诊,以便于医生监测病情变化趋势,适时调整用药方案。更重要的是预防副作用的发生。

如果发生任何异常情况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医生会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狼疮肾病的治疗效果缓慢,需要 3~6 个月时间。期间切勿随意停药、换药;判定治疗有效后宜长期用药维持病情稳定,对于降低终末期肾病和远期死亡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预防

由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缺乏有效的方法预防狼疮性肾炎的发生[1]。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司他夫定片(迈思汀)的功效与作用-司他夫定片(迈思汀)说明书

2023-8-2 23:41:04

疾病

先天性巨尿道症是什么?先天性巨尿道症怎么办?先天性巨尿道症症状有哪些?

2023-7-22 16: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