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慢性反流性肾病变,慢性萎缩性肾盂肾炎,慢性返流性肾病,慢性逆流性肾病
概述
慢性反流性肾病是指膀胱输尿管瓣膜功能不全导致尿液从膀胱输尿管反流至肾脏,引起肾实质损害的一种疾病,该疾病多呈慢性经过,有并发尿路感染的可能。
该疾病在健康儿童中发病率为 1%~2%,在被诊断为先天性肾积水的患儿中发病率约为 10%,在被诊断为尿路感染的患儿中,发病率可达 30%~50%。成人中发病年龄多在 35 岁以下,男女比例约为 1∶4,故以青中年女性多见。
膀胱输尿管连接处瓣膜发育缺陷是导致慢性反流性肾病最主要病因。此外,尿路感染、尿道梗阻、输尿管口手术或外伤损伤也可造成膀胱输尿管瓣膜异常从而导致慢性反流性肾病。
根据排尿期膀胱输尿管尿路造影提示的反流程度,可将其分为 Ⅰ~Ⅴ 级:
Ⅰ 级为造影剂仅见于输尿管;
Ⅱ 级为造影剂见于输尿管和肾盂,但肾盂和输尿管均无扩张;
Ⅲ 级为造影剂出现在输尿管和肾盂,且伴有肾盂和输尿管轻中度扩张,肾盏乳头外形正常;
Ⅳ 级为输尿管、肾盂和肾盏中度扩张,大多数肾盏乳头外形仍存在;
Ⅴ 级为输尿管、肾盂和肾盏重度扩张,肾盏乳头外形消失。
排尿或憋尿时腰部疼痛是该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患者还可伴有排尿不尽、遗尿、发热、血压升高、血尿等症状。
发生在婴幼儿期的患者很多都可自行缓解。对于不能自行缓解的患者应用抗生素控制尿路感染是治疗慢性反流性肾病的关键。若药物治疗无效,可行手术治疗。
慢性反流性肾病会引发排尿或憋尿时腰部疼痛、排尿不尽、遗尿等症状,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若不及时治疗,该疾病还能引起尿路感染、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长期预防性使用低剂量抗生素能够有效地预防慢性反流性肾病的发生。
症状
排尿或憋尿时腰部疼痛是该疾病最早出现的也是最常见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还可出现排尿不尽、遗尿、发热、血压升高、血尿等症状。
慢性反流性肾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慢性反流性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排尿或憋尿时腰部疼痛:是慢性反流性肾病最常见的症状。排尿和憋尿时膀胱内的压力增高会导致尿液反流至肾脏引起肾脏损害,从而引发腰痛的症状。
排尿不尽:患者常在排尿不久后,又可排出大量尿液。这是由于排尿膀胱压力增高,尿液反流至输尿管和肾脏导致的。
遗尿:部分患者会出现夜间尿床的现象。
发热: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概率很大,此时会有体温升高的表现。
血压升高、血尿: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肾损害已累及肾小球,此时会使患者出现高血压、尿液变红的症状。
慢性反流性肾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随着慢性反流性肾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尿路感染、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最终还可危及患者生命。
常见并发症包括:
尿路感染
高血压
慢性肾功能不全
尿毒症
病因
膀胱输尿管连接处瓣膜发育缺陷是导致慢性反流性肾病最主要病因。此外,尿路感染、尿道梗阻、输尿管口手术或外伤损伤也可造成膀胱输尿管瓣膜异常从而导致慢性反流性肾病。
慢性反流性肾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膀胱输尿管瓣膜发育缺陷:膀胱输尿管瓣膜先天发育不全是本疾病最常见的病因。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慢性反流性肾病的常见并发症,亦可以是导致慢性反流性肾病的病因。细菌感染引起炎症损害膀胱输尿管瓣膜,使其功能障碍,最终导致慢性反流性肾病。
尿道梗阻:尿道梗阻会导致膀胱内压力升高,长期可损害膀胱输尿管瓣膜。
输尿管口手术或外伤损伤:因手术或外伤导致的膀胱输尿管瓣膜损伤也可引发慢性反流性肾病。
哪些人容易患慢性反流性肾病?
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该疾病:
尿路感染:发生尿路感染是引起慢性反流性肾病的危险因素,应及时控制尿路感染。
外伤:外伤有损伤该瓣膜的可能性,故患者应注意安全。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该疾病:
年龄:该疾病一般发生在 4 岁以下的儿童,也可发生于 35 岁以下的青年人。
性别:女性发生的可能性更高。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排尿或憋尿时腰部疼痛:为本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出现排尿或憋尿出现疼痛时应警惕该疾病发生的可能。
排尿不尽:表现为排尿不久后,又可排出大量尿液。
遗尿:家长发现孩子频发尿床。
发热:体温升高,有感染的可能性。
血压升高、血尿:以前没有高血压,测量时血压却增高。
血尿:排尿时发现尿液变红。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当疾病进展至尿毒症时,会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此时患者会出现胸闷、憋气等症状,此为尿毒症导致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故此时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行急症处理。
建议就诊科室
肾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慢性反流性肾病?
当医生怀疑慢性反流性肾病时,将通常先进行叩诊检查看患者是否出现了肾脏叩击痛初步判断该疾病,再进行肾脏彩超、肾动态显像和肾穿刺活检来辅助诊断该疾病,最后进行 X 线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检查予以确诊和评估疾病病情。医生还可能进行尿常规、血常规判断患者是否已并发了尿路感染。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叩诊:初步判断该疾病,医生一手放在患者腰部,另一手握拳敲击放在腰部的手,看是否引起患者腰部疼痛,此称为肾脏叩击痛检查。
肾脏彩超:辅助诊断该疾病,医生会通过彩超观察患者肾脏外形是否规则,是否具有瘢痕。
肾动态显像:判断肾脏功能,医生会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某种物质注射入患者体内,通过观察肾脏对该物质的代谢来评估肾脏的功能。
肾穿刺活检:辅助诊断该疾病,医生会进行肾穿刺取肾脏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看其是否有肾皮质乳头瘢痕形成、肾盏扩张等表现。
X 线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是确诊该疾病的重要手段,医生会观察患者排尿时是否出现造影剂反流对疾病进行诊断,会观察造影剂覆盖的范围来对疾病进行分期分级,以指导后续治疗。
血常规、尿常规:医生通过观测患者血液、尿液中白细胞值是否异常来判断患者是否已并发了尿路感染,以指导后续治疗。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出现症状多长时间了?
有什么诱发因素吗?
现在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吗?
以前有过尿床吗?
做过手术吗?
发生过严重外伤吗?
家里面有其他人有类似情况吗?
发过烧吗?
以前血压高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病情严重吗?
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吗?
需要治疗吗?疗效怎么样?
治疗了之后还会复发吗?
治疗大概需要花多少钱?
这个会不会遗传影响下一代?
日常生活中我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治疗
发生在婴幼儿期的患者很多都可自行缓解。对于不能自行缓解的患者应用抗生素控制尿路感染是治疗慢性反流性肾病的关键。若药物治疗无效,可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磺胺甲基异恶唑:是抗菌药物的一种,目的是控制患者尿路感染和疾病症状。部分患者在控制感染后症状即可消失,故服用抗生素是本疾病治疗的关键。
硝苯地平:可降低患者血压,用于伴有高血压的患者。
补阳还五汤:为中药治疗法,可缓解疾病症状。
手术治疗
解除尿道梗阻:由尿道梗阻引起的慢性反流性肾病需先行手术解除尿道梗阻,纠正疾病病因。
输尿管重植术:对于有先天缺陷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通过输尿管重植术更换瓣膜,以此来治愈疾病。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患者可能会出现尿路感染、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最终还可危及患者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不会危及患者生命。但由于该疾病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故有一定的复发概率。
日常注意
患者在日常注意生活中需要注意多饮水,术后定期复查,遵医嘱服药,如有不适及时就医等。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如果患者做了手术,术后应注意保持伤口敷料、引流管通畅。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长期控制感染和血压是治疗的关键,故患者需按照医嘱服药,不能自行减量或停药。但若出现头晕、眼花、乏力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术后、用药复查:大概每 3 个月需要到医院复查 1 次,主要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肾脏 B 超等项目。
饮食:因患者肾脏损害导致肾脏浓缩功能障碍,患者常会出现脱水,日常注意生活中应注意多喝水以补充失去的水分。
其他:戒烟、限酒。
预防
控制尿路感染、高危患者长期低剂量预防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预防慢性反流性肾病。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控制感染:如出现尿频、尿急、排尿不适等症状时可能并发了尿路感染,及时控制感染能减少慢性反流性肾病的发生。
注意安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尽量避免外伤的发生。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有文献报道,长期低剂量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够有效预防高危患者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