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性肾炎是什么?隐匿性肾炎怎么办?隐匿性肾炎症状有哪些?

短肠综合征(short-bowel syndrome,SBS)是由于各种病因行广泛小肠切除后,小肠消化、吸收面积骤然显著减少,残余肠道无法吸收足够的营养物质以维持患者生理代谢的需要,而导致整个机体处于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的状况,继而出现器官功能减退、代谢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下降,由此而产生的系列综合征。有文献报道短肠综合征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绝大多数 SBS 是后天获得的,仅有少数儿童是先天性的短肠。短肠综合征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不良的综合病征。常见病因是肠扭转、肠系膜血管病变(栓塞或血栓形成)或克罗恩病作大段小肠切除手术后。短肠综合征的症状一般可分为失代偿期、代偿期、代偿后期三个阶段。临床以严重腹泻、体重减轻、进行性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特征,影响机体发育,致死率较高。短肠综合征患者的首选治疗是营养支持。急性期以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为主;适应期为肠外营养与逐步增加肠内营养相结合的治疗;维持期使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为主;部分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别称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概述

肾脏是制造尿液的器官,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称为肾小球,发挥过滤血液以去除多余的代谢产物、盐分和水分等的功能,另一部分发挥收集尿液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尿中血液(红细胞)和蛋白尿含量甚微。当肾小球发生疾病时,其过滤功能受损,导致血液和蛋白质进入尿液,出现血尿(尿液中红细胞含量超过正常值)和蛋白尿(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正常值)。

隐匿性肾炎是肾小球疾病的一种类型,它的特征是尿液中持续或间断出现少量血液或(和)蛋白质,但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肾小球疾病,患者通常没有症状,因此往往是在进行尿常规检查时意外发现。

隐匿性肾炎通常是由多种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导致,但大部分病变较轻,进行肾穿刺检查可以明确病理类型。

通常无明显症状但尿液检测发现少量血尿或(和)蛋白尿可以考虑隐匿性肾炎,但确定诊断需要排除可引起血尿或(和)蛋白尿的其他疾病。

医师根据患者尿液检查结果的异常以及临床特点,诊断隐匿性肾炎,但确诊需要明确尿液检查的异常来自肾小球,以及排除其他已知的可引起血尿或(和)蛋白尿的疾病。

隐匿性肾炎大多预后良好,通常无需特殊治疗,患者只需定期至专科医师就诊以及检测尿液,判断肾脏受损程度是否加重。

吸烟患者需要戒烟,日常注意控制血压、血糖正常。

隐匿性肾炎并无明确的可有效预防的方法,但对于已确诊的患者,可采取一些措施预防肾脏的进一步损害。

症状

隐匿性肾炎又称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患者通常没有水肿、高血压以及肾功能损害等症状,而仅仅在尿液检查中发现肾小球源性血尿或(和)蛋白尿。

根据尿液检测异常的类型,隐匿性肾炎又可细分为三类,无症状性血尿、无症状性蛋白尿以及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2][3]。

无症状性血尿:

没有临床症状,尿液检测时可在显微镜下发现一些肾小球源性血尿,不伴有蛋白尿。

部分患者在剧烈活动、高热、感染、饮酒等后可能会出现暂时性肉眼血尿(即无需显微镜仅肉眼观察即可发现尿液出现血液的成分,通常为尿液颜色的改变)。

当患者出现血尿时,也可能出现背痛,如果他们一再复发,则称为良性复发性血尿。

无症状性血尿常见于多种病理类型,如 IgA 肾病、非 IgA 系膜增生性活动性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等。

无症状性蛋白尿:

其特征是持续性蛋白尿,尿蛋白小于 1-2g/d,主要成分是白蛋白。

可见于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微小病变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等病理类型。

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

这类患者同时存在血尿和持续性蛋白尿。

在血尿发作期间,蛋白尿可能较重,随着血尿消失而减少。

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可见于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和 IgA 肾病等病理类型。

病因

隐匿性肾炎可由多种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导致,如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等,但病理改变的程度多较轻。

出现肾小球性血尿的发病机制

肾小球性血尿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肾小球发挥过滤功能的结构)出现损伤,红细胞受机械挤压漏出至尿囊腔(收集尿液的结构)中所致。由于挤压及肾内渗透压改变的影响,进入尿中的红细胞通常呈畸形。

出现肾小球性蛋白尿的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基底膜存在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阻止血浆中的蛋白分子滤出。肾小球的内皮窗孔、基底膜和上皮侧足突的裂孔膜上都有不同大小的孔径,形成机械屏障,阻止分子量大于一定范围的分子通过,同时血浆分子的形状不同也影响其通过机械屏障,如长形的分子较圆形的分子更易通过基底膜的机械屏障。电荷屏障主要由肾小球基底膜内外疏松层的阴离子位点和脏层上皮细胞表面的某种蛋白质构成。滤过膜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物质,阻止血液中带负电荷的蛋白,如白蛋白的滤过。若因各种原因使肾小球的滤过膜受损,电荷屏障或机械屏障受损,血浆中的蛋白质则出现在尿液中,此为肾小球性的蛋白尿。

就医

哪些情况需及时就医?[1][2]

由于隐匿性肾炎患者通常没有症状,往往是在因其他目的(如健康检查)进行尿液检测时发现异常才前往就诊。但对于既往发现过尿液中出现血尿或(和)蛋白尿的患者,又无明显病因可以解释,应该定期复查并寻求专科医师的帮助。对于已诊断隐匿性肾炎的患者,如果出现高血压、水肿等不适,也应该及时就诊。

就诊科室

肾内科。

医师是如何诊断隐匿性肾炎的?

医师根据患者尿液检查结果的异常(血尿或(和)蛋白尿)以及临床特点(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诊断隐匿性肾炎,但确诊需要明确尿液检查的异常来自肾小球,以及排除其他已知的可引起血尿或(和)蛋白尿的疾病。

确定肾小球源性血尿:对单纯性血尿患者(仅有血尿而无蛋白尿),需做相差显微镜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和(或)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测定,以鉴别血尿来源。

确定肾小球源性蛋白尿:对无症状蛋白尿患者,需做尿蛋白定量和尿蛋白电泳以区分蛋白尿性质,必要时应做尿本周蛋白检查或尿蛋白免疫电泳。

除外其他疾病:

对于血尿,需除外由于尿路疾病(如尿路结石、肿瘤或炎症)所致的血尿,以及除外其他肾小球疾病的可能,如系统性疾病(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等)、Alport综合征早期、薄基底膜肾病等。

对于蛋白尿,需排除功能性蛋白尿(仅发生于剧烈运动、发热或寒冷时)、体位性蛋白尿(常见于体型瘦长的青少年由直立时脊柱前凸所致,卧床后蛋白尿消失)等生理性蛋白尿,也需排除其他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等)的早期或恢复期。应依据临床表现、家族史和实验室检查予以鉴别,必要时需依赖肾活检方能确诊。

医师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以前有没有进行过尿液检查?结果有异常吗?

本次尿液检查前是否有剧烈运动、服用某种药物等特殊情况?

直系亲属是否患有肾脏疾病?

是否有高血压、水肿、腰痛等其他不适?

患者可以咨询医师哪些问题?

隐匿性肾炎会如何影响我的健康?

隐匿性肾炎需如何治疗?

血尿、蛋白尿会越来越严重吗?

日常生活有哪些注意事项?

治疗

隐匿性肾炎通常无需特殊治疗,患者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尿液检测即可。如果蛋白尿或血尿明显增加、或出现提示某一疾病的症状时,医生会要求做其他检查。绝大多数隐匿性肾炎患者的病情稳定,可以长期保持病情不进展状态。

定期复查:患者应定期(至少每 3~6 个月 1 次)检查,监测尿沉渣、尿蛋白、肾功能和血压的变化,女性患者在妊娠前及其过程中更需加强监测。

保护肾功能、避免肾损伤的因素:如避免感染、尽量避免使用具有肾脏毒性的药物。

其他:对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与血尿、蛋白尿发作密切相关者,可待急性期过后行扁桃体摘除术。

日常注意

戒烟。

保持血压、血糖正常。

尽量避免感染、劳累或使用肾毒性药物。

预防

隐匿性肾炎并无明确的可有效预防的方法,但对于已确诊的患者,可采取一些措施预防肾脏的进一步损害[2]。

避免感染,如发生上呼吸道、肠道、皮肤等不问感染时应及时治疗。

戒烟,不使用具有肾脏毒性的药物或食物。

若血压、血糖不正常应及时干预,维持正常。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罗红霉素颗粒的功效与作用-罗红霉素颗粒说明书

2023-8-3 7:57:52

药品

小儿双嘧啶片的功效与作用-小儿双嘧啶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