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是什么?口腔癌怎么办?口腔癌症状有哪些?

黄斑部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发生层间分离。可表现为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的劈裂。先天性的黄斑劈裂相对少见,发病率约 1:5000~1:25000

概述

口腔是唇、腭、面颊和口腔底之间的空间,向上与鼻腔相通,向后与咽相连,包含嘴唇、牙齿、牙龈、部分舌头等。口腔与与呼吸、说话、进食、咀嚼和吞咽都有关。

口咽是喉咙的一部分,包括舌根(舌头的后三分之一)、软腭(口腔顶部的后部)、扁桃体以及喉咙的侧壁和后壁。食物通过口咽进入消化道。

通常所说的口腔癌(Oral Cavity Cancer)是发生于口腔的癌症。

口腔由多种不同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生长失去控制,就会导致癌症发生。根据细胞来源的不同,口腔癌可分为:

鳞状细胞癌:超过90%的口腔和口咽部癌症为鳞状细胞癌,这种癌起源于口腔和口咽内膜的鳞状细胞。

小涎腺癌:涎腺即唾液腺,分布在口腔和咽喉内膜上,分泌唾液润滑和湿润口腔及咽喉。这类腺体癌变形成小涎腺癌,较少见。

口腔癌不常见,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2018年预估的口腔和口咽癌新发病例4.81万例,预估死亡病例为2.21万例。

口腔癌的病因未明,生活中的一些因素会增加口腔癌的发生风险,包括吸烟、饮酒、嚼食槟榔、不注意防晒、蔬菜水果吃得太少等。

口腔癌最常见的症状为难以愈合的口腔溃疡,口腔疼痛也很常见,还可能出现脸颊肿块、喉咙痛、牙齿松动、有持续口臭、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等症状。

医生主要依靠活检病理诊断口腔癌,还可能让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CT、磁共振、钡餐等)、抽血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牙科检查、头颈部检查等。

口腔癌的治疗选择取决于癌症的分期和类型。可用的治疗手段包括局部治疗(手术、放疗)和系统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早期口腔癌的5年生存率约为92%,如果侵犯周围淋巴结,5年生存率会下降到61%,如果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位24%。及早发现,规范治疗是关键。

症状

口腔癌有哪些症状?

口腔癌可能的症状包括:

难以痊愈的口腔溃疡:这也是口腔癌最常见的症状。

持续存在的口腔疼痛:这也是口腔癌的常见症状。

脸颊有肿块。

牙龈、舌头或口腔黏膜上有白色或红色斑点。

喉咙痛。

咀嚼或吞咽困难。

舌头难以活动。

舌头或口腔其他部位有麻木感。

颌部肿胀导致假牙不能很好贴合,感到不舒服。

牙齿松动或牙齿或颌骨周围疼痛。

说话时出现语音变化。

颈部出现肿块。

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

持续的口臭。

需要注意的是,出现上述一种或多种症状并不意味着发生了口腔癌,毕竟口腔癌是一种很罕见的疾病。这些症状很可能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但一旦出现这些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病因

口腔癌的病因是什么?

癌症的发生与基因突变相关,这类基因被叫做致癌基因。部分致癌基因发生在生殖细胞上,会遗传给下一代。大部分致癌基因是由于后天环境导致的突变,这类突变不会遗传。

口腔癌的发生也与致癌突变相关,主要是不会遗传的后天突变。

哪些人容易得口腔癌?

生活中的一些因素会增加口腔癌的发生风险,这些因素被称为风险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具有一个或多个风险因素,并不意味着个体一定会得癌症。

口腔癌的风险因素包括:

吸烟:烟草中发现的许多化学物质可直接破坏DNA,导致致癌突变的产生,增加口腔癌的发生风险。

饮酒:饮酒会增加患口腔癌的风险。口腔癌中,近70%的患者有饮酒习惯。

既抽烟又饮酒:这类人群口腔癌的发生风险会更高。大量饮酒和吸烟者患口腔癌的风险可能比不吸烟不饮酒的人高100倍。

槟榔:东南亚、南亚等地区有进食槟榔的习惯,嚼食槟榔也被发现可增加口腔癌的发生风险。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HPV病毒有很多种,其中能够致癌的叫做高危型。这类HPV病毒会产生2种蛋白质(E6和E7)。这两种蛋白质会影响细胞生长的基因,导致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最终引发癌症。

性别:口腔癌在男性中比女性更常见。

年龄:口腔癌在年轻人中少见,大部分患者都超过55岁。

紫外线:唇癌的发生于日晒过多有关。日光中的紫外线会引发基因突变,增加口腔癌的发生风险。

蔬菜水果吃的太少:蔬菜水果吃的太少也会增加口腔癌的发生风险。

免疫功能低下:艾滋病患者、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发生口腔癌的风险也更高。

遗传性疾病: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emia)、先天性角化不良等遗传病患者,发生口腔癌的风险也更高。

扁平苔藓:这类疾病的患者发生口腔癌的风险也更高。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难以愈合的口腔溃疡、持续的口腔疼痛、不明原因体重明显减轻等情况,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需要注意的是,口腔癌不同于普通的口腔科疾病,它属于恶性肿瘤,诊断可能需要多个学科(口腔、耳鼻喉、肿瘤等)的医生共同参与。手术和放化疗都需要很高的专业技能,普通口腔科医生在对口腔癌的认识方面,以及治疗方式的规范化、技能熟练度方面,有一定区别。

所以,推荐口腔癌患者在选择就诊医院及科室方面,优先选择综合性医院,或设有肿瘤科的口腔医院。

建议就诊科室

肿瘤科

口腔科

医生如何诊断?

医生会询问病史,并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患者可能需要接受以下检查:

头颈部检查:如果怀疑口腔癌,医生通常对患者头颈部进行全面检查。常用的的检查方式包括:

间接咽镜和喉镜检查:这是一种有细长手柄的小镜子,医生可以借助它观察口腔内部和口咽处的情况。

直接咽镜和喉镜检查:这是一种光纤显微镜,观察范围更大。

内窥镜检查:从口腔或鼻腔向下穿过的不同类型的内窥镜进行检查,有助于医生彻底检查口腔、口咽、喉部、食道以及气管,明确肿瘤的侵犯范围。这种检查需要麻醉。

活检病理:这是医生确诊口腔癌的唯一方法。活检方式包括:

脱落细胞学检查:这种检查过程中,医生刮擦病变位置,并将收集的组织涂抹在玻片上,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检查。这种检查有可能不够准确,目前已不常用。

切除活检:这是口腔癌最常用的活检方式。医生会部分或全部切除怀疑为口腔癌的病灶,进行病理检查。

细针穿刺活检:这种活检方式主要用于检查颈部肿块,了解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HPV检测:如果怀疑口腔癌,对于口腔癌的活检组织,医生可能还会进行检测了解是否有HPV感染,以便之后更好地选择治疗方案。

影像学:这类检查能够帮助医生了解癌细胞是否发生转移,常用的检查方式包括X线、钡餐、CT、磁共振(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等。

抽血检查:医生通常会让患者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方便之后选择合适的治疗。

牙科检查:口腔癌可能需要放疗,会对患者的牙齿造成影响,医生通常会对牙科进行检查。

医生可能会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出现过什么症状?

发病时间有多久?

什么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进行过什么治疗吗?效果如何?

以前感染过HPV吗?

是否有吸烟、酗酒、咀嚼槟榔等不良习惯?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的问题?

是口腔癌吗?

目前处于什么阶段?癌细胞转移了吗?

为什么会得口腔癌?

还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能否治愈?是否会复发?

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些什么?

会影响容貌吗?

日常生活有哪些注意事项?

口腔癌会传染吗?

口腔癌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治疗

口腔癌如何治疗?

口腔癌的治疗选择取决于癌症的分期和类型。可用的治疗手段包括局部治疗(手术、放疗)和系统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手术

手术既可以用来切除口腔癌病灶,还可以通过重建手术来改善患者的外观和口腔功能。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

莫氏显微外科手术(Mohs micrographic surgery):主要用于唇癌的治疗。医生会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切除病变部位,每切下一层就立刻进行病理检查,如果发现有癌细胞则继续切,直至显微镜下不再看到癌细胞为止。做这种手术的医生需要专门培训,对医院和器材也有要求。

舌切除术:主要用于舌癌的治疗。这种手术能切除舌头上的癌症病灶,如果病灶较大,也可能将整个舌头切除。

下颌骨切除术:如果口腔癌已经侵入何故,则需要进行该手术,移除全部或部分下颌骨。对于全部切除了下颌骨的患者,可用身体其他部分的骨头(例如小腿上的腓骨)替代下颌骨。

上颌骨切除术:对于口腔癌侵犯上腭的患者,需要进行该手术。

喉切除术:如果口腔癌侵犯到了咽喉,医生可能会为患者进行喉切除术。同时,医生会在患者菁前切开一个小口,将气管与小口连接,患者术后将通过这个小口呼吸。

淋巴结清扫:口腔癌可能会伴有颈部淋巴结的转移,对于这类患者,医生在切除肿瘤病灶后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

口腔重建术:口腔癌术后,如果切除部分较多,对患者的外观和功能造成了损伤,可以行重建手术。

放疗

放疗通过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在口腔癌治疗中,主要是要外放射,主要用于以下情况:

口腔癌病灶较小,可通过放疗照射直接杀死癌细胞。病灶较大的口腔癌患者,需要放疗联合手术切除,或是放疗联合化疗、靶向治疗。

术前放疗:对于病灶较大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也可以在术前放疗缩小病灶,争取手术机会。

术后放疗:对于手术没能完全切干净病灶的患者,可在术后放疗进一步杀死癌细胞。

姑息放疗:放疗还可以用于骨转移患者的止痛。 

口腔癌的放疗方式包括外照射(External beam radiation therapy,EBRT)和近距离放疗(Brachytherapy)。其中,常用的外照射手段包括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近距离放疗则是将放射性粒子放置在肿瘤病灶旁,或植入病灶内,杀死癌细胞。

化疗

化疗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生长,可以口服或者通过静脉使用。在口腔癌中,化疗主要用于以下情况:

术前化疗(新辅助化疗):对于病灶较大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也可以在术前化疗缩小病灶,争取手术机会,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术后化疗(辅助化疗):对于手术没能完全切干净病灶的患者,可在术后化疗进一步杀死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转移性口腔癌:对于已经发生转移的晚期口腔癌,通常使用化疗进行系统治疗。

常用来治疗口腔癌的化疗药包括:顺铂、卡铂、5-氟尿嘧啶(5-FU)、紫杉醇、多西他赛和羟基脲。此外,甲氨蝶呤、博来霉素、卡培他滨等也可用作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医生可能会将2种或2种以上的药物联合使用。

靶向治疗

靶向药物能够针对致癌突变进行治疗。目前在口腔癌的治疗中,主要应用的靶向药是西妥昔单抗。

西妥昔单抗针对的是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能够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免疫治疗

免疫疗法能够影响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从而更有效地识别和杀死癌细胞。

免疫系统不攻击人体自身是因为有一类“开关”存在,它们被称作免疫检查点。癌细胞“聪明”地利用这类开关,逃脱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针对这类“开关”起作用,主要用于化疗失败后的患者。目前口腔癌治疗中,可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

日常注意

口腔癌患者在治愈后,仍有可能复发或发生第二种癌症。还有一部分患者难以治愈,需要带瘤生存。在日常注意生活中,需要注意:

规律随访

治疗后的随访非常重要。随访不仅能帮助医生了解疗效,还能及时发现复发。因此,患者一定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规律进行随访复查。

口腔癌患者通常会在头颈部或肺部出现癌症复发,因此,在随访中,医生通常会进行口腔及头颈部检查、

抽血查血中的肿瘤标志物,并进行CT等影像学检查。

注意营养

口腔癌本身及其治疗,可能会导致口干、味觉丧失,还可能导致牙齿脱落。在日常注意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不要因进食不便造成营养不良。

对于难以进食的患者,可以通过留置胃管等措施来保证营养的摄入。

恢复语言功能

口腔癌本身及其治疗,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语言功能,影响日常注意交流。在治疗结束后,语言功能受影响的患者可到专科医生处寻求帮助。

获得情感支持

发生癌症,会对患者的情感产生巨大冲击,患者如果因此产了负面情绪,可以多与家人沟通或是咨询相关领域的医生。

预防

如何预防口腔癌?

并非所有口腔癌都能预防,但通过避免某些危险因素可以明显降低口腔癌的发生风险。

戒烟戒酒

戒烟戒酒可以明显降低口腔癌的发生。

避免HPV感染

通过注射HPV疫苗,能够有效预防HPV(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从而降低口腔癌的发生。

注意防晒

阳光中的紫外线是口腔癌的风险因素,在阳光下戴宽边帽,使用防晒系数(SPF)超过30的防晒霜和润唇膏,有助于降低口腔癌的风险。

健康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谷物,少吃红肉、加工肉等,能降低口腔癌的发生风险。

选择合适的假牙

选择合适的假牙,能减少口腔刺激,降低口腔癌的发生风险。

及时治疗癌前病变

口腔的良性病变——口腔白斑或红斑,有可能会发展成癌症。一旦发现及时治疗,有助于降低口腔癌的发生风险。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的功效与作用-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说明书

2023-8-2 23:41:04

药品

利心丸的功效与作用-利心丸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