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乳房囊内乳头状瘤,乳房大导管乳头状瘤,乳衄
概述
女性乳腺每侧约有 15~20 个乳腺导管,均开口于乳头。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又称乳房大导管注乳头状瘤、乳房囊内乳头状瘤、乳衄,是发生于导管上皮的良性乳头状瘤,具有一定恶变可能,可能是一种癌前病变,但尚存争议。肿瘤由多个细小分支的乳头状新生物构成,常为孤立或者单发,少数亦可累及几个大导管。
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多见于经产妇女,以 35~50 岁居多,其在乳房良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纤维腺瘤,约占乳腺良性肿瘤的 20%。
目前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雌激素水平相对或绝对增高有关,是乳腺导管上皮受到雌激素异常刺激的结果。
宏观上分为中央型和外周型两种,也常分为孤立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发生在乳晕区的大导管)和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发生在中小导管,属于癌前病变,更容易发生恶变)两种形式,病理分型分为纤维型管内乳头状瘤、腺型管内乳头状瘤和移行型管内乳头状瘤。
乳头溢液、疼痛、乳房肿块是本病的主要症状。
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
主要危害是影响生活质量,有一定恶变可能。
对于中央型的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切除范围合理很少复发,但可在同侧乳腺其他乳管或者对侧乳腺再发;对于周围型的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若切除不彻底可能复发。
症状
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常因乳头溢液污染内衣而引起注意,溢液可为血性或者棕黄色。肿瘤小,一般不能触及,偶有较大的肿块。
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乳头溢液:这是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最常见症状,约占就诊患者的 80%。乳头溢液为自溢性,常呈血性或浆液性。
疼痛:少数患者有局部疼痛及压痛,常为乳房导管扩张、导管注内类脂样物质溢出及炎症所致。
乳房肿块:乳房肿块是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主要体征,肿块常为质地较软、光滑且活动的肿块,有时在乳晕旁可摸到放射状条索。
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乳头畸形。
乳管瘘。
乳头及乳晕缺血坏死。
病因
目前,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
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可能与孕激素水平低下、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雌激素的异常刺激,可导致乳管过度扩张,上皮细胞增生,形成乳管内乳头肿物。
哪些人容易患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女性:虽然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发生,但该病更多见于女性患者;
经产妇:本病好发于 35~50 岁的经产妇。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生活习惯不良:经常失眠、休息不好、工作压力比较大、晚睡,劳累、心情不好、抑郁等,都可以导致内分泌失调注,从而引起导管内乳头状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发现乳头溢液,污染内衣,尤其是当溢液为血性、暗棕色或黄色时;
当在乳晕处或者其他部位触及 1 厘米下的肿块时,且肿块质软,按压肿块有溢液时。
建议就诊科室
乳腺外科
肿瘤科
医生如何诊断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
当医生怀疑是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时,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选择不同的检查,如乳腺彩超、乳腺 X 线检查、磁共振成像注(MRI)、乳头溢液细胞学涂片、乳腺导管造影、乳管镜、穿刺或手术活检等检查明确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简单易行等特点,超声下可以见到扩张的乳管及其内的液性暗区,有时也可见到导管内的乳头状瘤及充盈缺损。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此检查应用于小导管和微小肿物的检查时检出率较高,能清晰的反映乳腺肿块的大小、位置,同时对肿块内部血流与肿块关系、导管情况进行有效评估。
乳腺钼靶 X 线检查:检出率较低,仅能检出直径较大的病变。
磁共振(MRI):磁共振软组织分辨率较高,不受乳腺致密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增强扫描的应用,可明显提高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检出率和诊断率。
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有溢液的患者可行此检查,需要患者乳头溢液制成细胞学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特征,可提供正常、异型性或恶性病变的信息,诊断乳头状瘤的阳性率较低,但可重复进行。
乳腺导管造影:可以显示出乳腺导管内的病变情况,为无创检查。因病情需要,医生还会建议部分患者进行有创的组织活检来进步明确诊断。
乳管镜检查:对于未触及肿块的乳头溢液,可以提高诊断率。通过乳管镜检查可以直接看到肿物的性状,可以直接取活检进行细胞学诊断。
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于查体可触及肿物的患者,此方法是对获取的肿物组织进行病理诊断,但不能替代手术活检。
手术活检:可以在直视下准确地切取部分或切除整个肿瘤组织进行病理诊断,这是最准确的。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乳头溢液是单侧还是双侧?
自行溢出还是仅在挤压时溢出?
溢液颜色是什么?性状是什么样的?
症状有多久了?与经期有关吗?溢液的量有多少?
自己能摸到肿块吗?
肿物的具体部位在哪?有无疼痛?疼痛是否与经期有关?
平时月经规律?生过孩子吗?
平时工作、生活压力大吗?
有无乳腺癌家族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得这个病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癌症的一种吗?能否治愈?
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长期吃药吗?
这个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我适合用哪种?
需要手术吗?手术风险有多大?做了手术会复发吗?
需要做什么样的手术?需要切除整个乳房吗?能否不切?
我的生活习惯跟这个病有关吗?
这个病有传染或者遗传的可能吗?我的家人需不需要做检查?
治疗
乳管内乳头状瘤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
手术治疗
病变乳管系统切除:经过术前正确定位,可切除单发病变。
预防性单纯乳房切除术:对于年龄较大、乳管上皮增生活跃或间变、且有明确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可选择该术式,防止恶变发生。
全乳腺切除术:如病变多发累及全乳时,可考虑全乳腺切除术,也可同时行乳房重建。
若术中或术后的病理诊断为导管注内乳头瘤恶变,则遵循乳腺癌的处理原则。
疾病发展和转归
本疾病有一定的恶变率。
对于中央型的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若手术切除范围合理则很少复发,但可在同侧乳腺其他乳管或者对侧乳腺再发。
对于周围型的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若切除不彻底可能复发。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平时注意休息,清淡饮食,避免情绪有太大波动;
术前注意事项:术前两天不要挤压乳房,避免导管注内的积液排尽,导致术中不易辨认溢液导管;
术后注意事项:注意引流管的通畅,避免挤压;
复查:患者应每月进行乳腺自检,每 6 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主要复查乳腺彩超等;
运动:术后第 1 天患者应卧床休息,尽量避免下床走动;术后 3 天患者可适量在床边活动;术后 1 周可恢复正常活动;
饮食:术后避免使用刺激性食物,平日清淡饮食。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清淡饮食,多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每月进行乳腺自检 1 次,时间选在月经过后,如果发现有乳头溢液或乳房肿块等情况及时就医。具体的乳腺自检方法:充分暴露乳房,面对镜子仔细观察自己两侧乳腺的大小、形态、轮廓、皮肤及颜色有无改变,乳头有无回缩、凹陷、溢液等。触诊手法为手指伸直并拢,用指腹触摸乳腺,不要以抓捏的方式触诊,按压力度为能够触及肋间隙,以此方法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触诊,最后触诊乳头,轻轻挤压观察有无溢液。
养成每年体检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