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小叶癌是什么?乳腺小叶癌怎么办?乳腺小叶癌症状有哪些?

是指黄斑部有视网膜前膜形成,前膜收缩可导致一系列的继发性改变。本病较常见,发病率约 2%~6%。90% 的患者为 50 岁以上。本病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增生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50 岁的发病率为 2%,75 岁的发病率为 20%。可累及双眼,但双眼发病的时间和程度多不相同。无明显可查的病因。根据病情进展情况,分为早、中、晚期。本病起病隐匿且进展缓慢,多数患者无症状。病情严重时,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物变小、单眼复视。必要时,可采用手术治疗。主要危害是损害视功能。手术治疗后,视力预后一般较好。

别称

ILC,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概述

乳腺小叶癌是起源于乳腺终末导管注- 小叶单位的恶性肿瘤。受累小叶扩大变形,腺管明显膨大,充满瘤细胞。

乳腺小叶癌占乳腺恶性肿瘤的 7%~10%,是仅次于导管癌的第 2 位恶性肿瘤。

该疾病目前病因尚未明确。

接受过雌、孕激素治疗的绝经期女性。患有非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的女性,如果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则患病风险进一步增加。

分型,乳腺小叶癌可分为经典型和非经典型,其中非经典型又可分为多形性、实性型、腺泡状、小管状、混合型;分期,现多采用国际抗癌协会建议的 T(原发癌瘤)、N(区域淋巴结)、M(远处转移)分期法。

乳腺小叶癌早期可见乳头溢液、乳房肿块、橘皮样外观等症状,晚期发生浸润及转移,根据其侵犯的部位不同出现不同的症状。

根治性切除手术为首选治疗方式。

乳腺小叶癌为发生于乳腺小叶的恶性肿瘤,若未及时或系统化治疗,易导致全身多发肿瘤而死亡。

乳腺小叶癌复发的风险很大,术后需按时复查。

症状

乳腺小叶癌,根据其早、晚分期不同可出现局部、周围浸润、远隔转移等不同症状。

乳腺小叶癌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乳腺小叶癌的常见症状包括:

早期症状

乳腺肿块:80% 患者以乳腺肿块首次就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肿块为无痛性,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乳头溢液: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六个月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皮肤改变: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了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 Cooper 韧带,使其缩短并失去弹性,牵拉相应部位的皮肤,出现“酒窝征”,即乳腺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即乳腺皮肤出现许多小点状凹陷,就像橘子皮一样。

晚期症状

周围浸润: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在主癌灶周围的皮肤形成散在分布的质硬结节,即所谓“皮肤卫星结节”。有时皮肤可破溃而形成溃疡,这种溃疡常有恶臭,容易出血。侵入胸筋膜、胸肌,可致癌块固定于胸壁而不易推动。

远隔部位转移:转移至肺、骨、肝时,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肺转移可出现胸痛、气急,骨转移可出现局部疼痛,肝转移可出现肝大、黄疸(皮肤黏膜发黄)等。

乳腺小叶癌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多见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常见部位是骨、胃肠道、肺、肝及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等,罕见有女性生殖道转移。

病因

乳腺小叶癌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该疾病病因尚不明确。

哪些人容易患乳腺小叶癌?

服用雌孕激素、泌乳素的女性,其中雌酮和雌二醇注与乳腺小叶癌的发病有直接关系。

月经初潮年龄早(小于 12 岁)、绝经年龄晚(晚于 55 岁)、不孕及初次足月产的年龄(晚于 35 岁)。

一级亲属(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中有乳腺癌病史者,发病危险性是正常人的 2~3 倍。

营养过剩、肥胖、脂肪饮食等。

就医

患者无意中发现乳房出现无痛、单发的小肿块等异常表现时需要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无诱因出现乳头溢液、乳房肿块、皮肤异常改变,如出现皮肤破溃、出血、酒窝征、橘皮样外观等。

患者触及腋下淋巴结肿大。

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黄疸、消化不良、骨痛、呼吸困难注等症状。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患者发生骨转移,骨头,病理性骨折。

患者发生肺转移,出现急性呼吸困难、大量咯血、急性剧烈胸痛等。

肿瘤进展到晚期,出现因重度电解质失衡、恶液质等造成的休克等。

早期发生皮肤破溃、出血未及时处理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

建议就诊科室

乳腺外科

肿瘤科

普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乳腺小叶癌?

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结合相关检查,即可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唯一检查方法。

免疫学检查:有助于乳腺小叶癌的确诊。

乳腺钼靶 X 线:观察乳头肿物与周围组织关系,是否有侵蚀现象及有无胸骨旁或腋窝处淋巴结肿大。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过什么症状?是如何发现的?出现多长时间了?症状一直在加重吗?

有过就诊经历吗?做过哪些检查?用过什么药物吗?用药后有好转吗?

家族中有直系亲属出现过类似症状吗?是否已经确诊疾病?

月经规律吗?月经初潮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绝经的?第一次妊娠是什么时候?

平时饮食习惯怎么样?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怎样患上这种疾病的?能治好吗?会复发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能确诊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治疗效果怎么样?

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什么?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这个病有传染或遗传的可能吗?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手术治疗以后有哪些在家里需要注意的问题吗?

治疗

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内分泌治疗,化疗,放疗及分子靶向治疗。根治性手术切除为首选方式。

药物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目前紫杉醇和蒽环类化疗方案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案,新辅助化疗是局部晚期乳腺肿瘤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能诱导降低肿瘤等级,并且提高保乳手术的成功率。

靶向药物治疗:主要包括 HER 受体家族为靶点的药物(如赫赛汀)和血管生成抑制剂(贝伐单抗),是目前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内分泌治疗:包括雌激素拮抗体和芳香化酶抑制剂,是众多肿瘤内分泌治疗中研究时间最长,也是最成熟的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主要为以下三种:

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手术目的为完整切除肿块,切除范围包括肿瘤、肿瘤周围 1~2 厘米的组织,确保标本的边缘无肿瘤细胞浸润。多中心或多灶性病灶、无法获得切缘阴性者无法施行该手术。

乳腺改良根治术:有两种术式,一是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保留胸大、小肌。前者淋巴结清除范围与根治术相仿,后者不能清除腋上组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及腋淋巴结清扫术:对临床腋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一般都需要行腋淋巴结清除术。对于临床腋淋巴结阴性的乳腺小叶癌患者,医生一般会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预测是否有腋淋巴结转移。对前哨淋巴结阴性的患者,可不需要进行腋淋巴结清扫。

其他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 术前放射性治疗进行肿瘤降期,达到手术治疗指标;全身多发性肿瘤的姑息性治疗;肿块局部切除后给予较高剂量放射治疗,清除残存癌细胞,减少复发。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该疾病发病早期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生存率高,复发率低,预后注较好;若疾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发生周围组织侵蚀或远隔部位转移,需要联合手术、放射性治疗、化学性治疗,癌细胞可能有残留,易复发,预后较差。

乳腺小叶癌的复发风险高,若复发后未及时或系统化治疗,易导致全身多发肿瘤而死亡。

日常注意

患者要注意术后护理和发现复发时及时就医。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谨遵医嘱按时更换敷料,防止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术后需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引起术后出血,若大便干燥或排便困难,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软化大便药物。

术后第一天患者应卧床休息,尽量避免下床走动;术后 3 天可适量在床边走动,术后一周可恢复正常活动。

化疗注意事项:接受化疗的患者,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导致的贫血、易出血、感染等症状;口腔溃疡等口腔黏膜毒性反应;心律失常、心衰等循环系统方面的毒性反应;肝、肾功能减退而表现为黄疸、少尿、水肿等症状。患者需要及时就医,遵循医嘱改变药物剂量或种类,以减轻化疗的副作用。

放疗注意事项:接受放疗的患者,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同样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吞咽困难等放疗性食管、胃肠道反应;咳嗽、咳痰、喘息、气急等放疗性肺炎症状;骨髓抑制导致的贫血、易出血、感染等症状;心律失常、心衰等心功能不全表现。患者需注意保证周围环境清洁,饮食清淡,食用一些易消化食物,症状严重时及时就医,更改治疗方案。

术后注意按时复查(一年一次),观察疾病预后,防止复发。发现复发情况如不明原因的乳头溢液、乳房肿块、腋下淋巴结肿大、皮肤破溃、橘皮样外观等。或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黄疸、消化不良、骨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立即就诊,再次进行乳腺钼靶 X 线或病理组织学检查,确定疾病是否复发。

饮食需清淡,避免食用高油、高脂、辛辣食物,多吃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瘦肉、豆类等,增强体质,促进伤口恢复。

预防

有高危因素的人群需要按时体检,发现乳头部异常改变时及时治疗。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避免食用雌激素类的食物和药物,减少食用高脂肪食物,饮食搭配,粗细适量,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

勤换内衣、勤洗澡,保证乳房清洁、卫生。有炎症、感染等疾病尽早就诊。

有高危因素的中年妇女按时(一年一次)体检,平时注意观察乳房形态,洗澡时观察有无皮肤破溃,两侧乳头是否对称,乳晕颜色是否一致。从乳房外上部按顺时针方向轻触、按压,检查是否有异常结节增生,轻轻挤压两侧乳头,观察有无异常溢液。(检查尽量在经期结束 3~5 天后再进行)。

过度肥胖患者需减肥,控制饮食,多运动。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十全大补酒的功效与作用-十全大补酒说明书

2023-8-3 4:34:42

药品

呋喃唑酮片的功效与作用-呋喃唑酮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