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圆柱细胞瘤,腺样囊性基底细胞癌
概述
腺样囊性癌又称“圆柱瘤”,是一种发生于呼吸道涎腺上皮的少见肿瘤,恶性程度比较高,好发于头颈部,占所有头颈部恶性肿瘤的 1%~5%,占涎腺恶性肿瘤的 10%~15%。
白种人更易患该病,女性发病率比男性略高,多发于 40~60 岁的中老年人,年发病率约为 3.0%~4.5%,近 30 年发病有下降趋势。
腺样囊性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比较高的肿瘤,虽然生长缓慢,但具有嗜神经侵袭性,易发生浸润,发现多为晚期,治疗难度加大,生命周期缩短。
形态学上可以分为管型、筛型、实性型。实性型分化最差,侵袭力强且易远处转移,预后注最差。
早期症状不典型,但是由于该疾病显著的嗜神经生长特点,常表现为局部疼痛,如眼部疼痛、鼻子肿痛等。
外科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该病沿神经传播,早期症状不典型,又多发于头颈部这个结构复杂,且具有多个重要器官以及神经分布丰富的部位的特点,手术难度加大,难以完全切除病变组织,容易复发。
由于腺样囊性癌显著的嗜神经生长的特性,神经受累率达 40%~67%,局部呈浸润性生长,除累及神经外,还可累及骨、淋巴管、血管和肌肉,且容易发生远处转移。
症状
病情较轻时,一般不会出现显著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浸润范围广,程度深时,会引起相应器官形态以及功能障碍。
腺样囊性癌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腺样囊性癌的常见症状包括:
发生于腮腺:主要症状包括肿块、面瘫、疼痛、相邻的耳部症状(如耳部肿块、头痛)。
气管梗阻:呼吸困难注。
发生于鼻腔、鼻窦:症状更加复杂多样,如鼻塞、流涕、嗅觉障碍、面颊部麻木的神经症状。
听力下降。
眼球突出、视物模糊、上睑下垂、复视、视野缺损(眼睛看东西不全)。
腺样囊性癌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面瘫:指特发性的面神经麻痹,多表现为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
眶尖综合征:位于眶尖部的炎症、肿瘤或者异物损害视神经和经过眶上裂的神经血管所致。
骨转移:持续性的骨痛。
肺转移:呼吸道梗阻。
淋巴结转移。
病因
腺样囊性癌的病因尚未明确。
腺样囊性癌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基因突变。
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
哪些人容易患腺样囊性癌?
具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
长期接触并使用物理性、化学性物质的人群。
种族:白种人患病率高。
年龄:40~60 岁人群。
性别: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眼球向前下方突出或出现运动障碍,视线模糊、上睑下垂。
眼和头部疼痛、局部压痛。
腮腺肿块、气管梗阻、鼻塞、流涕、嗅觉障碍、面颊部麻木的神经症状。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视力减退、消失。
呼吸困难注。
建议就诊科室
肿瘤科
口腔科
医生如何诊断腺样囊性癌?
当医生怀疑是腺样囊性癌时,通常采用分析病情症状、血液检验报告、彩超、CT、磁共振成像、穿刺活检等检查结果来明确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问诊:患者自述体格变化特征,医生观察患者是否表现出症状。
血液检测: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液分析检查结果初步评估患者身体情况。
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查,筛查肿瘤。
病变部位超声:判断器官、组织形态、大小有无改变。
影像学检测:采用低剂量螺旋 CT(放射性比较小的 CT)可以观察组织是否出现实质性病变,是否呈筛型、管型或实性型,磁共振成像可以观察到该肿瘤是否呈浸润性生长,是否侵犯神经。磁共振成像可作为评估的首选,应高度关注肿瘤周围神经(如 wu、Ⅶ 颅神经)通路上的改变。
穿刺活检:采集病变部位组织进行处理,镜下观察,分析病理类型,可确诊腺样囊性癌。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具体哪个部位不适?严重程度如何?已经出现症状多久了?
有没有进行过彩超、CT 等检查?
家族里有没有亲属得过此类疾病?
是否服用药物?
呼吸顺畅吗?是否感觉喘不上气?
是否要进行手术治疗?选择什么手术方式?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怎么患上腺样囊性癌的?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医保能报销吗?
疾病能治愈吗?可以进行手术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手段?哪种方式适合我的病情?
是否需要调整生活习惯?
亲人以后患此疾病的可能性是否比普通人高?
治疗疗程大概有多长?费用大概是多少?
治疗后需要注意什么?是否容易复发?
治疗
腺样囊性癌患者首选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但由于病变发生于头颈部原因,手术难度大大增加。
药物治疗
化学治疗及免疫靶向治疗:适用于晚期病变、肿瘤不可切除、肿瘤生长迅速、肿瘤复发、转移、术后残留、术前减小瘤体的患者。常用化疗药物有氟尿嘧啶注射液、氟尿嘧啶乳膏等,有抑制肿瘤细胞复制的作用。
手术治疗
腺样囊性癌最佳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但是由于头颈部结构复杂,以及诊断腺样囊性癌多为晚期,且肿瘤沿神经生长的特点,常常无法实现全切。
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指切开身体表面,暴露病变部位,进行手术切除,此手术创伤较大。
全内镜注下肿瘤切除术:在内镜的辅助下,进行肿瘤切除,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微创手术。
其他治疗方法
颈部淋巴结清扫:防止肿瘤转移。
放射治疗:适当的术后放疗可以消除神经和淋巴管受累的影响,提高患者生存率。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腺样囊性癌进一步恶化,可以造成视力丧失、呼吸困难、眼球突出、面部瘫痪等情况,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且可危及生命。
如果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可以得到较好的预后效果,通过放化疗,延长寿命。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注意手术部位清洁,避免感染;时刻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引起窒息;引流管(引流手术时造成的创腔内流体的管子)固定良好,随时检查是否受压、扭曲或者阻塞。
口腔护理:对于该疾病的患者而言,术后口腔护理十分重要,每天必须进食后漱口,并用 1.5% 的双氧水每天漱口 4 次,保持口腔清洁,防止伤口感染。
放/化疗注意事项:接受放化疗的患者,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在造血功能障碍,要经常(具体根据医生安排)进行血液分析,监测骨髓造血情况。
定期复查:半年或 1 年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主要进行血液检查、彩超、CT注、磁共振成像等检测。
饮食:
手术患者:术前以流食为主术后饮食清淡,忌油腻辛辣。
普通患者:多吃番茄、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吃大蒜、洋葱等具有防癌抗癌的食物。
运动: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适当地进行慢跑、登山等强度小的运动,加强机体免疫力。
预防
腺样囊性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是与基因突变以及家族遗传有关。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忌烟、忌酒。
1 年内不要多次进行有辐射的检查,如 X 光、CT注 等。
高危人群每年体检 1 次,筛查组织癌变。
多摄入具有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如芹菜、黄瓜、椰菜、芦笋等。
具有该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每年体检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