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Beck 综合征,Davison 综合征,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概述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是一类脊髓前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脊髓前动脉供血区域的脊髓神经功能受损的综合征。
引发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病因包括:脊髓前动脉栓塞、外伤、动脉粥样硬化、脊髓前动脉炎、脊髓前动脉畸形、脊髓前动脉压迫、感染等;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免疫力低下、从事高危险职业等。
根据血管位置的不同,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可分为:颈短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胸段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腰段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等。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多起病急骤,表现为忽然出现的脊髓神经功能受损:下肢或四肢、身躯忽然的无力甚至瘫痪、感觉功能的受损、大小便失禁等,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往往还会感觉到腰背部的疼痛。
感染导致的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常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治疗。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也常用于该病的治疗。此外,康复治疗在该病恢复期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于外伤、压迫或血管畸形致病的患者,多选择手术治疗以清除血肿、解除压迫、纠正畸形。
严重的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有着很高的致残率,可导致截瘫,并引发肺炎、压疮等一系列并发症,患者往往因此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对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对于部分年轻患者或脊髓前动脉轻度供血不足的患者,该病可能仅表现为短暂的下肢无力,但仍应注意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防止疾病再发。
症状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包括:
瘫痪:胸腰部的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多表现为下半身的忽然绵软无力,无法正常站立、行走;颈部的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可表现四肢及躯干的无力,患者往往出现意识清醒但倒地不起。长期肌肉无力、行动减少可导致肌肉萎缩。
腰背痛:可表现为被束带绑住的感觉、电击样、刀割样或针刺样的疼痛。
感觉异常:可表现为痛觉、温度觉、触觉的减退甚至缺失,亦有患者可出现麻木感。
大小便异常:可表现为大小便失禁或尿潴留。
自主神经症状: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发热、心跳过速等。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压疮
肺部感染
尿路感染
骨质疏松
抑郁症
呼吸衰竭
病因
动脉血管栓塞、外伤、感染、压迫等导致的脊髓前动脉供血不足是导致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主要病因。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感染:对于青壮年患者,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脊髓前动脉受损是导致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常见病因。
血管栓塞: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栓塞是老年患者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常见病因。
其他病因还有:血管炎症、血管畸形导致的脊髓前动脉供血不足,外伤血肿、肿瘤等原因导致的脊髓前动脉压迫,全身血压过低导致的脊髓前动脉供血不足等。
哪些人容易患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高血压;
低血压;
血脂异常;
免疫力低下:例如劳累、产后、营养不良或结核、肿瘤等消耗性疾病可导致免疫力低下;
有感染病史;
先天性脊髓血管畸形;
脊髓血管硬化。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躯体和下肢无力或四肢无力
四肢及躯体感觉功能异常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突发截瘫
呼吸困难
胸腰背部剧烈疼痛
大小便失禁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神经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当医生怀疑是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时,会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结果,综合分析后可明确诊断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具体相关检查如下:
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是常用的神经系统疾病检查方法,对脊髓疾病病因的筛查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电子计算机 X 线断层扫描(CT):脊髓疾病的一种常用检查,对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发病的急性期(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判断出脊髓缺血的位置。CT 增强检查还能够发现脊髓血管畸形。有着快速、无创的特点。
磁共振成像(MRI):一般用于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恢复期脊髓恢复情况的评估与判断。是常用的神经系统无创性检查,可准确地显示脊髓内换病区域的形状及部位。
脊髓血管造影:CT 血管造影(CTA)及磁共振的血管造影(MRA)是常用的血管无创检查,可初步判断脊髓血管畸形。对有脊髓血管畸形家族病史的患者适用。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DSA)是脊髓血管病诊断及分类的最佳方法,是一种有创检查。可显示脊髓血管的形态、大小、范围,对手术治疗有指导作用。
肌电图检查:对于肢体无力的患者,肌电图检查有助于判别肌肉无力的病因,对截瘫患者后期的恢复情况的评估也有重要的作用。
病情评估:常用的有肌肉力量评估、感觉功能评估、膀胱功能评估等,对病情的判断及后期康复计划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其他检查: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的检查,如血常规、生化、电解质、心电图检查、癌胚抗原检查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从事什么工作?
有什么症状?下肢是否有力气?四肢及身躯是否有感觉?
之前是否有感冒或其他感染?
症状出现前,腰背部是否受过严重外伤?是否进行剧烈的运动?
有什么基础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还需要做什么检查?
这个病会复发吗?
需要做手术吗?
需要做什么治疗?能恢复到什么程度?需要多长时间?
会不会留下后遗症?
治疗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治疗以病因治疗、脊髓神经综合治疗及恢复期的康复治疗为主。
手术治疗
手术清除脊髓血管压迫:对于外伤、肿瘤压迫导致的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可在外科医生评估后做手术清除压迫。
手术治疗脊髓血管畸形:显微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可预防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再次发生。对于确诊脊髓血管畸形但目前并无症状的患者,也可进行预防性的手术。
药物治疗
脱水药物:该类药物能够减轻脊髓水肿,副作用较少。常用药物有甘露醇及甘油果糖等。抗病毒、抗菌药物:根据血液检查及脑脊液检查的结果,多进行针对性的抗病毒、抗菌治疗。
激素治疗:在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早期,选择使用激素治疗,能够减轻脊髓内的炎症反应,减轻水肿。常用的激素有地塞米松、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等。激素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影响免疫力,引发皮疹等。
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常用的药物有钙离子通道抑制剂如尼莫地平、氟桂利嗪等,神经营养药如甲钴胺、胞磷胆碱、维生素 B1、维生素 B12 等。
镇静止痛药:对剧烈腰背部疼痛的患者,可使用吗啡、卡马西平、硫喷妥钠等药物止痛。
其他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患者可出现下肢的无力、瘫痪,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急性期过后,经专业康复医师的评估,需要进积极的针对性康复训练。常用的康复训练有关节活动度保持训练、腰部力量训练、站立训练、平衡训练、力量训练、翻身训练、膀胱功能训练等。此外,针灸、电刺激疗法、超声疗法及高压氧疗法也常被用到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康复治疗中。
矫形器和支具的使用:步行矫形器对严重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致截瘫的患者早期的站立和步行提供了支持和保护,部分截瘫患者可通过训练使用步行矫形器和支具得到足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行走移动能力,为家庭和社会减轻了负担。支具和矫形器的使用也可防止骨质疏松,改善血液循环。行动力的失而复得亦有助于帮助患者克服悲观、抑郁的情绪。
对压疮、肺炎的预防性治疗:对截瘫的患者,应有预见性地防治并发症。对卧床不起的患者,护理人员及家属亲友应定时(2~3 小时)帮助患者翻身并拍打背部。
疾病发展和转归
严重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或没有得到积极治疗的患者,仅能够恢复部分运动功能或完全无法恢复,留下终身的残疾。
对于轻度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患者若得到及时的治疗,经积极的药物治及康复治疗,肢体无力的症状可得到很好的改善。感染致病的年轻患者在积极控制感染,综合治疗后可得到良好的恢复。
日常注意
术后注意事项: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陪护的家属亲友应注意其体温变化,关注其伤口有无渗血,保持身体的清洁,防止感染。
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出院后的家庭康复训练以恢复性运动训练为主,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训练,患者及家属应耐心、积极配合治疗。早期训练时需要家属陪护,防范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防止摔伤。定期(1~2 个月)回康复科复查重新评估,调整训练方案。
瘫痪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病情严重,卧床不起的患者,需每日进行被动运动以维持关节的活动度(防止关节粘连),常用的有上肢的上抬(过肩)、屈肘、下肢的屈髋屈膝的抬腿动作及膝关节、踝关节的活动。同时,为了防止压疮和肺炎,家属及护理人员应定时给患者翻身、拍背,保持皮肤和床单的清洁。
饮食结构的调整:进行手术的患者要注意术后营养的补充,多食用高蛋白高营养食物如鱼肉、蛋类、牛奶等。对于有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病的患者,应清淡低盐饮食。
心理护理:截瘫患者在短时间内经历了正常人到残疾人的转变,患者常有严重焦虑、抑郁的情绪。后期的康复漫长、起效慢,患者往往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容易情绪失控,消极治疗。家属应多了解其病情特点,耐心陪伴,帮助其疏解情绪。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避免外伤:不参与打架斗殴,频繁使用交通工具的人应防范交通意外,从事高危职业的人应注意安全保护措施。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运动(每周 3 次 30 分钟以上有氧运动)。
有脊髓血管畸形遗传背景的人,应及时进行基因检测和脊髓血管造影检查,评估患病风险,必要时选择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