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
概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各种原因出血导致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统称,是常见急性脑血管疾病。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之一,在我国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 5%~12%,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
颅内动脉瘤破裂、脑动静脉畸形、高血压、脑血管硬化等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临床上可分自发性与外伤性两类,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症状为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
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关键在于止血、预防再出血、降低颅内压等。由于老年人基础病较多,本病又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病情严重者治疗难度较大。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早期症状多不典型也不明显,常常被忽略,本病可引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重者可能出现突然昏迷并在短期内死亡。部分患者可留下永久性后遗症如智力障碍、痴呆等。
由于老年人基础疾病多,病情严重的患者预后较差。
症状
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是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表现,但是,由于病变部位、破裂血管的大小等因素的不同,个体之间临床表现差别较大,轻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重者则可能出现突然昏迷并在短期内死亡。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症状包括:
先驱症状:少数患者在发病前有时间长短不等的间断性头痛病史。有的患者在发病前出现眩晕、视物模糊等症状。
头痛:头痛是本病最常出现的症状,在老年患者群体中约占一半左右。头痛的类型主要分为剧烈胀痛或劈裂样痛,持续时间一般为 2 周左右。疼痛区域在初期主要分布在前额、枕部而后向上延及全头部。也有患者在一开始就出现全头部疼痛。
呕吐:患者大多数呈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或咖啡样物。一般此症状在出血量大、颅内压高的患者中才会出现,是病情严重的表现,需要引起重视。
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发生率占 50% 以上,一般在发病后即刻出现,部分患者可始终无意识障碍。程度和持续的时间在个体中差异较大,轻者嗜睡,重者昏迷。部分患者在短暂昏迷后可恢复清醒,而有的患者在发病一周后再次出现意识障碍。
脑膜刺激征:主要表现为颈项强直。一般脑膜刺激征在出血数小时后即可出现,少数病人则出现较晚。多数患者的脑膜刺激征在 3~4 周后会消失。
眼底异常:部分患者会出现视网膜和玻璃体积血,引起视力下降、眼前发黑等症状。
精神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兴奋、谵妄、幻觉等各种精神症状,多在 2~3 周后自行消失。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心脏受损
消化道出血
急性肺水肿
再出血
脑血管痉挛
脑积水
脑室积血
丘脑下部损害
颅内血肿
脑梗死
癫痫
病因
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主要有颅内动脉瘤破裂、大脑动静脉破裂等,此外,还有其他疾病也会引发本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颅内肿瘤、抗凝治疗后、妊娠并发症、颅内静脉系统血栓、脑梗死等占 15%,极少数病例还存在原因不明的情况。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颅内动脉瘤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形成有先天发育异常以及高血压导致硬化的动脉膨突而成两种原因,中老年人患者多因后者发病。
大脑动静脉畸形:此类患者占少部分,主要由于大脑外侧裂及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动静脉畸形引发血管破裂出血引起。
其他原因:高血压、动脉硬化、颅内肿瘤、脑底异常血管网症、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免疫性血管病、颅内感染性疾病等。此外接受抗凝治疗也可能会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
诱因: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明显的诱因,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用力排便或咳嗽等。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颅内静脉系统血栓等基础疾病的患者。
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有家族性颅内动脉瘤的患者:颅内动脉瘤有一定的遗传性,而动脉瘤破裂时引发本病的较大因素。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当出现眩晕、视物模糊、眼前发黑、嗜睡、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以防耽误治疗。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剧烈头痛或是呕吐尤其是喷射性呕吐。
昏迷、颈项强直,僵硬。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
当医生怀疑是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将通常进行临床问诊、触诊,在有初步判断后,可能进一步通过血液检查、脑部 CT、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脑血管造影、心电图等检查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问诊、触诊:询问患者的是否有头痛、呕吐等症状,检查患者是否有脑膜刺激征等,有利于初步判断病情。
血液检查:检测是否有血液白细胞增高的现象,感染的可能性。
脑部 CT:是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通过观察颅底蛛网膜下腔是否出现高密度影以及其他部位是否有团块或阴影等情况,有助于判断是否是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
腰穿及脑脊液检查:依据脑脊液颜色、蛋白质含量和细胞数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出血以及出血量的多少,颅内压力以及是否有炎症。该检查是确定蛛网膜下腔有否出血的最主要根据。
心电图: 观察患者心电图是否出现缺血性变化,可进一步帮助明确病情。
脑血管造影:在病情允许下,可进行脑血管造影,以确定是否有动脉瘤、血管畸形或脑肿瘤等情况,帮助明确病因。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哪些症状?这些症状持续多长时间了?
头痛最开始出现在什么部位?
直系亲属里有没有同样症状的?
既往病史,及药物过敏情况。
是否接受过治疗,用过哪些药?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吗?
有没有生命危险?
需要做哪些检查?做检查时要注意什么?
有哪些治疗方法?接受治疗期间要注意什么?
治疗周期长吗?治疗药物在不在医保范围内?
治疗效果怎么样?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治疗
一旦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积极通过药物或手术方式控制出血和降低颅内压,防止出现并发症。如发现动脉瘤或血管畸形,则应及时进行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脱水剂:对于出现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的患者主要应用甘露醇、呋塞米、人血白蛋白等进行脱水,以降低颅内压。
止血药:常用的药物有氨甲苯酸、氨甲环酸、酚磺乙胺氨基己酸等,进行止血及防止再出血。
手术治疗
颞下减压术和脑室引流:如果药物脱水治疗不佳并伴有脑疝的可能,不能进行腰穿患者可做颞下减压术和脑室引流。
腰穿放脑脊液:能快速减少脑脊液中的血液成分,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同时也有降低颅内压、减少头痛的作用。
疾病发展和转归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早期症状多不典型也不明显,常常被忽略,若不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将加重病情,并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脑疝、多部位出血等,严重者可致死。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轻度患者可治愈,出现再出血的患者比较少见。但由于老年人基础疾病多,严重患者预后较差,后遗症多为智力障碍、痴呆等,死亡率约为 30%。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如果患者做了手术,要注意保持敷料干燥清洁;常翻身,擦拭身体防止褥疮。病人要卧床休息至少 4 周,防止剧烈咳嗽,避免用力大小便。
用药注意事项:严格遵医嘱服药,当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就医。
复诊:遵医嘱定期复诊,可能要做血液检查、肝功能、脑部 CT、脑 MRI 等项目。
术后饮食:术后最初 1~3 天应进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牛奶、果汁等。之后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食物,如稀粥、面条、混沌等。
日常注意饮食:日常注意饮食要营养均衡,忌食油腻辛辣食物如辣椒、肥肉、咖啡等。
严禁烟酒。
预防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防主要针对病因与诱因进行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多种疾病尤其是动脉瘤、血管畸形、高血压等有关,每年定期进行全身体检,及时发现基础疾病尽早治疗、控制病情。
吸烟会加速动脉硬化,使血压短期内升高,老年人应尽快尽早戒烟,是很重要的预防措施。
日常生活中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用力排便或咳嗽。
针对不可变因素:
动脉瘤有一定的遗传性,有动脉瘤家族史的人群要格外注意,应尽早就医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贻误病情。